在紙發明以前, 供書寫的材料多種多樣,除了甲骨、竹木、帛以外,從一些記載和已得的實物來考察,在世界範圍內,至少還有下面一些:
石頭。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公元前2067-前2025年)曾制定一部有名的《漢謨拉比法典》,載有保護奴隸主階級利益的法律條文,據說就是刻在一根高八尺的石柱上的。這可以稱為石頭書。緬甸也有石頭書,現藏在被稱為「多寶之城」的曼德勒。書由大理石板製成,共731塊,每塊高一米半、重兩噸多,全書佔地面積超過五公
頃。書的內容系講述佛教哲學。我們中國也老早就有了石頭書,至今能見到的很多。其中成書最早的要推唐朝初年在陝西鳳翔縣掘到的十個石鼓,上面的文字即被稱為石鼓文。另有漢代熹平石經、唐開成石經、後蜀石經、北宋汴京國子監石經、南宋杭州高宗御書石經、清乾隆石經以及北京附近的房山石經等,也都是刻在石頭上的。
鉛。十七世紀末,有人在羅馬買到一本鉛書,外皮與正文六頁,都是鉛板做的。
鐵。我國古來就有「鐵券丹書」之說,兩千多年前的晉國還曾把範宣子的刑書鑄在鐵鼎上。前不久保加利亞加布羅夫斯克市「諷刺與漫畫作品」博物館還展出了由弗拉茨.科斯托夫鑄成的一本鐵書,重四公斤,全書共二十頁,書的內容是加布羅夫斯克市的著名的格言和諺語。
羊皮。公元前二世紀,柏加馬斯國王曾用羊皮寫字。小亞細亞佩爾加梅城的人們也把小羊皮或羊皮在石灰水中洗淨、晾乾,繃在框架上,用厚石將它打磨平整,再塗上蜜,製成羊皮紙,再用來寫書。
人皮。在法國德勒斯登的圖書館裡,有一本墨西哥曆書,是寫在人皮上的。維也納也有一本用同樣材料製作並帶有圖書著色的墨西哥抄本。法國有一位伯爵夫人十分喜愛著名天文學家、詩人卡米爾.弗拉馬立翁博士的詩集《空中的土地》,她臨死以前在遺囑中提出要用自己肩上的皮裝訂這本書,後人照辦了,並且在這本書的封面上燙有這樣幾個法文金字:「遵照一位女士的心願,用她的皮裝訂而成。1882年。」
獸皮。據說古代柬埔寨曾用麋鹿皮染黑後寫一般文字和官府文書,但不是用墨寫,而是用一種粉黏合搓成小條子在皮上畫字,畫後永不脫落。
木。這與我國古代的木牘在形制上是不同的。外國出現木書的時間約在公元一世紀,它的做法是,在當書頁用的薄木上澆上溶蠟,趁蠟未乾的時候將其刮平,待蠟凝固後,用尖棒在蠟上寫字,然後用繩子把數塊寫好字的木板串接在一起,就成了書。
草。埃及尼羅河上游生長一種燈芯草,莖高約六尺,有人稱它為「埃及蘆葦」,也就是所謂「紙草」。在古代,當地人將紙草加工成長卷,在上面寫字。這可稱為「紙草書」。目前巴黎的盧浮宮還保存有四千五百年前寫的一卷紙草書樣本。
樹皮。古代拉丁人喜歡用樹皮寫字,現今德國卡塞爾市的博物館裡也存有用樹皮寫的書,每本書的背脊上還釘有金色小牌,上用德文、拉丁文兩種文字註明書名。
貝葉。在我國雲南西雙版納傣族村寨裡,有一種高達十五六米的棕櫚樹,傣語叫「戈蘭」,學名叫「貝葉棕」,過去傣族人用它的葉子刻寫經文,稱貝葉經。西雙版納原有的五百多座佛寺裡保存貝葉經五萬冊。
除了上面講到的外,現代尚有鋼書。此書陳列在南美洲巴西聖保羅市中心廣場上,是用不鏽鋼薄板鑄刻的,共--千頁,書中記錄著聖保羅城市的歷史沿革、風土人情、名勝古蹟。
造偽書的動機
隋文帝統一全國建立隋朝以後,曾求佚書於天下。他下詔:獻書一卷賞賜絹一匹。當時有個叫劉炫的人,就日以繼夜地寫書,他不是搞「創作」,而是在造偽。不久他就造出《連山易》、《魯史術》等偽書一百卷,恭恭敬敬地獻至官府。那個當官的不識真偽,他因此而發了一筆不小的財。
在我國的古籍中,偽書是很不少的。所謂偽書,簡單地說,就是原書失傳以後,有人冒名偽作,或原本並無其書而有人偽造後,托古人或當代人之名,
在社會上流傳。這類偽書始自何時,目前尚無確論,有文字可考的,則是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所編《七略》中提到的一些書,如對於《神農》一書,《七略》中明言: 「疑李俚及商君所說。」對於《黃帝》一書則說它:「或言韓公孫子所作也。」這就是說,當時見存的《神農》及《黃帝》均非神農和黃帝所著,而是後人偽造的。除這兩書之外,《七略》還提到一些別的偽書。現在雖然《七略》已佚,無法見到,但後來班固所著《漢書.藝文志》就是根據它寫成的,所以想瞭解早期有哪些偽書,《漢書.藝文志》可供參看。
漢代以後,偽書屢出,而且各類書都有偽作。清代姚際恆著《古今偽書考》,列偽書甚多。今人張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五花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