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外交政策》分析中共劫數難逃 將崩裂瓦解

 2005-09-27 16:0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美國著名的《外交政策》期刊(Foreign Policy)紀念創刊卅五週年,邀請全球十六位專家分析未來世界社會形勢,分析哪些在今天被人類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在下一個卅五年中將成明日黃花,從世界上消失。其中一位專家, 裴敏欣(Minxin Pei)是卡內基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中國研究專案負責人,他預測中國共產黨將從世界舞台上消失。

《外交政策》期刊在十六位專家撰文前的導論中說,愛因斯坦對未來從未抱有太多的幻想,實在是因為,生命太短暫,一眨眼也就過了。但是,在紀念《外交政策》期刊創刊卅五週年的今天,特地邀請這些思想家們來臆測臆測,在今日人們所認定的普世事物中,有哪些在35年後將不復見。學者專家們從各種不同角度深入探討這個問題。對於那些「瀕臨絕種動物」的下臺一鞠躬,可能有些人會莫名嘆息,但明白真像的人,其實真是由衷的高興。因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裴敏欣說,從表象上看,入侵中國的共產黨表面上看似乎從沒像現在這麼的耀武揚威過,在中國內部,共產黨一黨獨裁專政,直至目前為止,尚無百姓敢群起反抗暴政;而國際上,原來甚囂塵上的中共覆滅論正逐漸被中國崛起論所虛掩著。我們總是不斷的被點醒著,中共外交官們正像花蝴蝶搬的週旋於美國與歐洲各所謂邦交國之間,敲定各項交易,企圖讓人們對北京政府留有深刻的印象。但值得深思的是,總有一股不屈不撓的力量與長久以來入侵中國的共產政權相抗衡著,這意味著,共產黨再執政35年的機率微乎其微。

裴敏欣指出,基本上,共產黨將自掘墳墓於其所引以為豪的經濟奇蹟中。過去10年多來,共產黨的不願意建立法規、放任經濟發展,其實就某種程度來說已經在無形的抹煞了經濟的成長。就算是附和某些人的看法,假設在共產黨掌權下的中國真能再有35年的經濟榮景(約不到5%的成年長率),那國民平均年收入將會推向 7000美元,也就是說,將有成千上萬的專家、私有財產所有者、和勤勉的資本家。但從過往的歷史中,獨裁政權保留力量在這樣一個現代社會中,那是不可能的,更遑論是在現在的中國了。

文章中說,假若經濟繁榮尚無法結束共產黨在中國的政權,接踵而來的必將是腐敗。共產政權毫無節制的濫用職權只會加速其貪婪與腐敗。現在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真是這樣的。黨紀率已破產。為了個人私慾不惜犧牲國家利益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當逐漸蔓延開來的官員腐敗現象積纂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專制主義就變成一個掠食性政權。前印尼總統蘇哈托的經驗,掠食性專制主義是無法把經濟增長與高效能政治穩定合而為一的。就算再有 30年的努力,也無濟於事。

裴敏欣指出,急欲擴張經濟的專制政權必定埋下日後倒臺的因子,因為他們缺乏制度上的包容性與合法性來捱過經濟風暴。在這個後意識形態的時代裡,入侵中國的這個獨裁政權要想維持他的政權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善中國人民的生活。但共產黨卻依然故我的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和中國民族主義上盡耍嘴皮子。一個沒有核心價值的獨裁政黨要想再呼風喚雨,實在是沒那個勁道了。即便是所謂黨中精英,也越來越對共產黨的未來冷眼旁觀、感到幻滅、和恐懼。聽說有許多共產黨裡邊的高級官員, 包括一個省州長, 常常會去請教算命先生。

文章中說,一個政黨要能世代交替、不斷的創新,才有化危為安的能力。而共產黨卻反其道而行,固守著偏執不放。算到2040年,如果共產黨還在的話,就是119歲,而中國在共產黨集權統治下也將歷時91個年頭。

文章中指出,自由體制下,政黨輪替早已司空見慣。而一黨專政,幾乎沒什麼內在的刺激來修正已偏離正道遠去的施政方針。沉屙的纍纍惡果直到重大危機閃現時才下猛藥。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共產黨原本是要垮臺的,但靠著徹底實現與共產黨相反理念的市場改革,才得以逃過咎由自取的這一劫的。

裴敏欣說,再碰到一次,他們的下場將該如何?引用算命師對這些中共高官們所說的,情況將非常的不樂觀。


大紀元編譯(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