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打造天價書
在今年的大陸書市上,精裝「天價書」頻頻亮相,《欽定四庫全書薈要》這套書根據不同的包裝分普通本、珍藏本、豪華本,售價分別爲4.8萬元、6.8萬元、9.8萬元不等。然而9.8 萬元一套的書還不算貴,一套售價39萬元的線裝本《四庫全書》算得上「天價」!
上月中旬,一部由黃金打造而成的《孫子兵法》登場,售價1.96萬元。此書不僅內置40頁金紙,而且封麵包裝豪華。鑲嵌純度99.9%的純金孫武頭像。許多「精品」圖書身價驚人,少則數百元,多則上千元、上萬元。
據人民網引述作者何龍的話說:翻看以前的書籍定價,大多幾角到數元。上海曾經出過「五角叢書」,每本五角。現在別說以「角」爲單位的書了,甚至十元以下的書都難覓芳蹤。雄起的書價像吃了「偉哥」一樣淪爲金錢的殖民地。
內容重複、一頁沒幾個字,盡唱「空城計」
據工人日報報導,圖書價格過高是近年來中國圖書市場的一大頑症。有調查表明,近70%的受訪者認爲現在圖書太貴。人們越來越不敢恭維的所謂「精品圖書」有些內容重複或大同小異,有的錯誤百出,有的一頁沒幾十個字,盡唱「空城計」。
買書者說:不是我不買書。因爲,這年頭市面上的書書價越來越高,非買不可的書越來越少。書裡花裡胡哨得讓人眼暈,名字越來越露骨,文字越來越直白,但卻越來越沒看頭。
「現在出版的經典書籍,或是具有很強珍藏價值的圖書實在是太少了,大多數的圖書都是休閑類讀物,也沒有什麼留存的價值。」
從近日召開的「2005北京國際出版論壇」上得到數字:2004年,平均每個中國人用於購買圖書的金額是35元人民幣(約合4美元),不足人均GDP的4‰。而早在1999年美國的人均購書消費就已達93美元,法國人均消費爲122美元。
少兒讀物離孩子越來越遠
少兒圖書日益「高檔化」、「貴族化」現象使家長及小讀者在過高的書價面前望而卻步。一種比巴掌還小的《幼兒英語圖卡》只有6頁,標價爲2.5元,《動物知識百科圖典》標價爲38.6元,《學生探索百科全書》總4 套,標價200元;《中國通史(少年彩圖版)》6本售180元,《福爾摩斯偵探故事精選》全套168元,《伊索寓言》一套200元。
業內人士認爲,少兒圖書的價格在很大程度上虛高,在圖書的發行過程中,書商可拿到最高50%的利潤。
改裝出來的名著 雜牌書的出籠
現在,市場上的世界名著都有很多版本,翻一翻會發現,很多版本就像雙胞胎一樣,文字一樣,只是句式不同。「這樣的名著就是改出來的」,網友自述說。
「那時,我還是一個沒有過四級的大學生,第一次接受的工作是,改版《傲慢與偏見》。書商爲我提供書的原稿,我所要做的就是用標準的修改符號把每個句子都改掉,最基本的方法是將「把」字句和「被」字句互相轉化,輔助手法是改變斷句的位置、換同義詞、或者把原句換一種說法等等。爲了保證每個句子都改變,有時候甚至不得不把一句本來很通順的話改得不如以前通順。經過這樣的加工,一本名著就面世了。」
對於那些「作品」,自己都不願意回頭去看,覺得有些不堪入目。
另位女大學生、兼職攢書人說:攢出來的書根本保證不了質量,但是攢書的報酬比較高,通常是千字30元到100元(字越多價格越低),攢一本書可以得到幾千元的報酬,這對大學生來說誘惑是很大的。
「天價」「貴族」書 使整個社會變得很病態和幼稚
專家認爲,「天價」書導致中國人讀書越來越少,熱愛讀書的孩子數量也越來越少。以北京爲例,5年前,學生每人每年借閱圖書大約10本,而現在還不足1本。
據搜虎網調查顯示,2004年,中國有51.7%的人讀過書,這一比例比5年前下降了8.7%。其中,有不足1000萬人喜歡閱讀小說、詩歌和戲劇等文學作品。在這些人中,做志願者、從事慈善工作、參觀博物館和看高雅演出的人數要比不讀書的人多3倍,參加體育運動的人要比不讀書的人多兩倍。讀書可以改變一個民族的習慣,甚至命運。
一位香港作家說:看到國內和香港都充斥過多濫賣情愛男女關係甚至色情的書,有點心酸。這就是閱讀文化的主流了嗎?現代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寧願讀簡訊,看漫畫,在網上游蕩,連做功課也在網上抄襲人家的文字。這樣的下場是,人不再思想,也不懂思想,精神生活很空虛,待出現感情、家庭、事業、生死問題時,不懂得自處,所以不讀書的那一代依賴,經驗也相對貧乏,特別容易受傷害。這是很嚴重的精神破產現象。整個社會變得很病態和幼稚。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萬元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