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向錢看」和「朝後比」:透視中國經濟表象

 2006-02-08 19:2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重計2004年經濟總量,公布2005年經濟總量,經過中南海的一番精心「計算」,中國經濟總產值已經排名世界第四、甚至第三。換言之,中國經濟形勢,一派大好,前景輝煌。按照中共高層的說法,那便是:經濟繁榮,國泰民安,中國人民生逢「盛世」。

然而,近期,當局組織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16家官方媒體,就十大經濟熱點話題,展開社會調查,即「民意測驗」,得到的結果,卻並不樂觀。在這項「預測經濟走勢」的十大話題中,除了過半人預估「居民收入會上升」和「農民收入會小幅上升」兩條之外,其他八條,都激起負面反應。

多數人預測,房價會繼續上漲;超過60%的人認為,教育亂收費,不僅得不到遏制,而且會更嚴重;90%的人斷定,醫療收費,不會降,只會升。眾所周知,住房、教育、醫療,正是當今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調查顯示的是,民眾負擔將繼續加劇。

與此同時,四分之三的民眾預料,消費品價格將進一步升高,即通貨膨脹將加劇。在貧富分化日趨嚴重的今日,佔人口多數的弱勢群體,將淪於更加深重的貧困。所謂「社會和諧」,大抵無從談起。

儘管各項數據都顯示,中國經濟正全速擴張,連去年9.9%的增長率,外界都懷疑是北京當局有意報低。但是,多數民眾卻預測中國經濟增長放慢,今年不會超過9%。這種矛盾的現象,勢必令外界更加困惑,迷失在中國經濟真相與假相無限重疊的謎團中。

至於人民幣匯率,多數人預測會小幅升值。人民幣升值,顯然不利於中國外貿出口和外資引進。但人民幣升值的大趨勢已經在所難免,長期嚴重依靠外資和外貿的中國經濟,遲早會呈現停滯和倒退效應。

針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30%的受訪者認為不會改善,而50%的人則認定,就業形勢將更趨惡化。也就是說,更多的城市人口將下崗失業,更多的農村人口找不到出路。放眼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將失業率高達20%的慘淡局面,與所謂「經濟繁榮」和「國泰民安」聯繫起來。難道中國會成為一個例外?

民眾評價最差的,還是中國股市。89%的受訪者斷定,中國股市將持續陷入低迷。誰都知道,一個國家的股市,是衡量這個國家經濟狀況好壞的晴雨表。股市好,則經濟好;股市差,則經濟差。反之,亦然。近三十年來,不僅中共當局自稱中國經濟「空前繁榮」,外界也目睹了其「高速增長」。但中國股市卻長期身陷熊市泥潭,形成巨大反差。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推理,如果股市滑落是真,那麼,中國經濟增長就是假;如果中國經濟繁榮是真,那麼,股市低迷就大有疑問。

事實上,中國股市長期被權力壟斷,充滿人為操作的痕跡。大量黑幕交易,使無數中國股民被套牢,被坑害。中國股市,從一開始,就成為一個被當權者任意操控、平民百姓遭任意玩弄的黑暗賭場。這一嚴酷的現實,從一個側面證明:沒有政治上的權利,就連起碼的經濟權利,都得不到保障。這對那些口口聲聲說「我不關心政治,我只關心賺錢」的順民而言,豈不是當頭棒喝?

調查總體顯示,國內民意,並不看好中國經濟走勢。一方面表明,民眾並不相信當局自詡的「經濟神話」;另一方面也表明,民眾對經濟生活的期望值不斷提高。正逐漸擺脫前看、朝後比的思維誤區。

在文革前和文革中,中共刻意破壞中國經濟,製造了中國經濟歷史的最低點(國民經濟徹底崩潰)。之後,當局聲稱「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處處要人民忘記文革災難(向前看),卻又處處將現在的經濟成就與文革時期相對照(朝後比),以營造「進步」的假象和幻像。那樣的話,即便社會再不公平,民眾再多怨言,似乎算不了什麼。「總比文革和大躍進時期強唄!」許多人如是說。必須承認,在製造這一心理反差方面,當局在相當程度上,達到了目的。

所謂「文革」,本身就是共產黨的罪孽,是中國人民的噩夢,是不應該發生的歷史慘劇。「文革」雖然已經結束三十年,但動輒拿當前經濟成果與「文革」時期相比,仍然是當局一個最有效的暗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文革」的影響還遠未結束;毛澤東一手炮製的「文革」鬧劇,恰恰是讓共產黨統治得以延續至今的一大「法寶」。

(2/7/06 原載自由亞洲電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