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佔據漢水長江流域的楚王國與佔據黃河流域的周王國對峙,楚王國獨霸南天。那時的楚王國如同戰國後期的秦王國一樣富於侵略性,如不是晉國擋住,楚國還真有吞併天下的可能。如果不是秦國商鞅變法,秦國還是一個落後國家,誰統一中華還真不好說。
如果是楚國統一華夏,會發生什麼事呢?
當然與軍國主義的秦國統一華夏完全不同。秦國是與華夏文明中原諸國完全不同的軍國主義國家,唯其如此,在它奪取整個天下後,很快因為兩種文明格格不入,秦國無法控制局面而很快滅亡。漢帝國取代了秦國,以後漸漸形成了漢族。
如果是楚國統一華夏,則不會有漢族了,可能華夏人都會被同化為楚族。楚族與農業文明的華夏族有什麼不同呢?從兩個楚國好漢的事跡,可以看出楚文明比爛熟的華夏文明更有活力,更具行動力,更接近人的本性。
兩個好漢之一是大名鼎鼎的伍子胥。公元前522年,老不正經的楚平王以大臣伍奢對他娶兒媳有異議,乃殺伍奢伍尚父子。伍奢次子伍子胥與楚太子建出逃,楚人君君臣臣的束縛很少,卻有著家族復仇的剛烈性格。伍子胥決心報仇。他歷經艱險。太子建在鄭國被殺,伍子胥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公孫勝再次出逃。傳說伍子胥過昭關,一夜之間白了頭。伍子胥逃到吳國。前515年,吳公子光奪得吳王之位。伍子胥得到重用。前506年,吳王以孫武和伍子胥為大將,大破楚國,攻克郢都,伍子胥逃出楚國十六年,今日鞭楚王屍,終於大仇得報。
伍子胥仍不滿足,力圖徹底滅掉楚國,因楚國太大而未遂。不過,吳王已因此而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前482年,吳國大軍北上今河南,成為天下霸主,老牌強國晉國也甘拜下風。後來,越國滅吳,遷都至今山東境,越王勾踐成為繼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和吳王夫差後的春秋五霸最後一霸。這一切都起因於伍子胥復仇。一代豪傑伍子胥歷經艱難終於大仇得報,英雄氣概千古景仰。
另一個好漢有點另類。此人在中國歷史上也頗有點名氣,就是申公巫臣。前599年,也就是伍子胥出逃前半個多世紀,楚國的附庸國陳國內亂,楚國出兵平亂,捉得亂之禍首夏姬。都說潘金蓮是中國第一淫婦,其實夏姬才真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淫婦.。巫臣又是一個性情中人,為了美人可以不顧一切。他先是設法阻止了楚王收取夏姬,結果楚王把夏姬嫁給大將襄老。襄老死後,巫臣再也等不及了,借送夏姬回娘家鄭國之機,娶得了夏姬,並因此逃到了晉國。楚國盡殺巫臣留在國內的親屬。巫臣悲痛至極,乃向晉獻計,南下吳國,幫助開發當時還很落後的吳國,使吳國成為楚國背後的勁敵。半個世紀後,伍子胥率吳軍大破楚國,楚國從此一蹶不振,也永遠喪失了統一華夏的實力。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巫臣竟花費了那麼大的心血,可謂是敢愛敢恨的真心英雄。
由此兩位英雄可見,楚人多為性情中人,絕無後世農業文明社會那些虛偽,活得非常真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真正做到了「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如果由楚國統一華夏,今天的中華人可能完全是另一個樣子。中華人的個人權利可能會重要得多,人的個性可能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楚之中華與西方世界之間,可能遠沒有今天中華與西方那樣大的差別。那樣的話,世界的各個部分可能就不會有像今天那樣大的差別了。
如果不是商鞅變法,秦國很難統一華夏。如果是那樣,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戰國七雄及十幾個小國有可能繼續保持。他們本不是同一族,差異很大,到今天出現一個中華洲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有趣的是,「中華洲」七大國與歐洲七大國的特點可以一一對應。俄國--秦國,德國--趙國,英國--楚國,法國--齊國,荷蘭 --燕國,奧地利--魏國,義大利--韓國。
另外,如果不發生三家分晉,則晉國也有可能統一華夏,晉與漢很像,晉統一華夏的結果也就與今天沒什麼差別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假如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