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大陸近四成人買房後生活滑坡 負債超警戒線

 2006-02-20 16:4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你是否患上買房後遺症?104人參與簡訊調查,結果顯示--

電影《甲方乙方》中有一句台詞:「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而沒有房子的婚姻則更不幸福。」這句話在向人們表明,房子應該是婚姻之外的第二件大事。那麼有了房子就有了幸福嗎?本報的調查結果顯示事實並非如此,在參與調查的已經擁有住房的104人當中,近四成人表示買房後生活水平降低了。

苦澀的結論 買房買不到幸福

一位業界人士估測,在新購房人群中,每月償付按揭貸款佔個人收入比重30%以上的家庭至少有50%以上,而按揭還款佔到收入50%的家庭大致有30%左右。如果將20%所得稅、社會保險、醫療保障、日常生活支出、子女教育等各種必不可少的開銷加在一起,城市普通老百姓居住成本所佔家庭收入比重過高是不容置疑的。

這一估測還原到我們本次的調查上,無疑解釋了「買房買不到幸福的原因」--

買房的資金來源:只有8%的人選擇了「家庭積蓄」,50%的人選擇了「銀行貸款」,40%的人選擇了「家庭積蓄、銀行貸款和父母贊助」組合。這表明,在目前的情況下,絕大多數人的家庭積蓄還沒有多到可以拿去買房子;

買房後的家庭資產狀況:靠銀行貸款,短期無能力還清的佔62%;

買房子月供佔家庭收入百分比:「20%∼40%」的佔到38%、「40%∼60%」佔到39%……

一家投資管理公司負責人認為,按照理論,借款人房貸的月供支出應該控制在月收入的50%∼60%以下,而所有的家庭債務佔家庭總資產的比例必須控制在55% 以下。這一負債水平應當成為中低收入家庭負債的警戒線。本次調查表明,買房者中有近四成的人月供佔到了家庭月收入的一半以上,超過了家庭負債的警戒線。

無奈的抉擇 買房是給自己住還是給別人看

80% 的被調查者在住房房價漲了20%之後不會考慮賣,他們擔心賣房子的錢無法再買到合適的房子。以張先生為例,他前年初在沙河口區某小區買了一套130平方米的住房,時價為3700元/平方米,現在在二手房交易市場上可達到4700∼4800元/平方米,他說,他不會出手,因為賣了這套房子,不知道在哪裡還能買到這樣價位的房子:「最後折騰自己白忙活了。」

市場的不可預見性讓有了房子的人也沒有安全感,買到住房也沒買到安逸。

買房子的動機也讓人們感到困惑。儘管55%的人認為大房子對三口之家沒有必要,但仍有30%的人認為大房子比較舒適。壓力來自於「房子是給自己住還是給別人看」的困惑。一位在外企供職的30歲的白領,月收入5000元左右,一出手就買了個120平方米的三室兩廳,月供佔去了收入的一半。雖然收入已經不低,但買房後壓力仍然極大。面對一個人幹嗎要買如此大面積住房的疑問,她說,沒辦法,我們同事家的房子一家比一家大,買個小房子怎麼好意思叫別人來玩?

房子本身的問題也讓有房者操心。由於房地產交易不同於普通商品的交易,存在著時間跨度大、手續繁雜、涉及專業知識多等問題,一些諸如質量、管理等後遺症在買房時又不能及時發現,購房自然也就成了有房戶尷尬的無奈情結。同時,絕大多數的消費者對購房相關法律、法規不甚瞭解,因此很多時候,「購房之旅」也就成了他們難以名狀的「傷心之旅」,甚至是「訴訟之旅」,這成為被調查者的壓力。


東北新聞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