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綜合報導】「簡繁體」及「愛國論」

 2006-03-20 19:5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曠日持久的簡繁體之爭,可以說是「說辭不依丶各執己見」。對於應該推廣哪種字體,甚至還引發了「愛國論」的探討。

據香港《明報》報導,內地知名學者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揚之水去年11月在深圳讀書論壇上,表達了取消簡體字丶恢復繁體字的獨特觀點。她認為,繁體字並不影響書寫,現在大陸人使用簡體字的同時還要另學繁體字,更加麻煩,應該趕快取消簡體字,恢復繁體字,並提倡讀古文,不要將古文翻譯成白話文。如果恢復繁體字,中港臺的文字障礙也會馬上消失。

據《南方週末》報導,著名經濟學家茅於軾先生曾建議在小學選讀繁體字。他認為,自50年代末漢字改革以來,簡體字的不足日益暴露,青年人的古文化水平低,難與港臺比肩,因此呼籲兩種文字平行使用,讓時間來判斷孰優孰劣。

茅於軾在文中指出,中國是一個有悠久文化和歷史的大國。古代文獻浩如煙海,都是用繁體字保留下來的。近40年內地雖然在將文獻的繁體字轉化為簡體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和所保留的全部文獻比起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由於新一代青年人不識繁體字,閱讀古文獻很困難,就不願意接近它們,結果使得中國偉大的古文化和廣大人們相隔離。相比之下,臺灣的青年人瞭解古文化的程度就比大陸青年人的強,因為臺灣的青年人不存在這種困難。這樣下去再過幾十年這個差別很可能會越來越大,最後大陸上或許只有專門研究古文化的人才懂得這些繁體字所記載的文化,其他人士都變成了不懂傳統文化的「現代人」。

爭議隨之而來,反對方認為傳統文化並不一定非以繁體字為媒介,況且,如此艱深的學問有專業人士足以,不需要人人皆通。 報導中指出,其實,知識界一直有繁體字存廢之爭,而這次的辯論則再次提醒人們對半個世紀前的那場文字改革進行必要的反思。

目前,推廣簡體字在中國大陸,臺灣丶香港均依然延續使用繁體字。追根溯源,繁體字起源於中國古老文明。各種變遷都無法改變5千年中華文明中文字文化的深邃內涵,及其歷史呈傳。歷朝歷代均未曾因為朝代的變遷,而將文體政治化,利己化。如果硬將「簡丶繁」體字進行愛國化教育,那就是愛中華古老文化5千年的神傳文化,這才是真正的弘揚中華文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