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日持久的簡繁體之爭,可以說是「說辭不依丶各執己見」。對於應該推廣哪種字體,甚至還引發了「愛國論」的探討。
據香港《明報》報導,內地知名學者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揚之水去年11月在深圳讀書論壇上,表達了取消簡體字丶恢復繁體字的獨特觀點。她認為,繁體字並不影響書寫,現在大陸人使用簡體字的同時還要另學繁體字,更加麻煩,應該趕快取消簡體字,恢復繁體字,並提倡讀古文,不要將古文翻譯成白話文。如果恢復繁體字,中港臺的文字障礙也會馬上消失。
據《南方週末》報導,著名經濟學家茅於軾先生曾建議在小學選讀繁體字。他認為,自50年代末漢字改革以來,簡體字的不足日益暴露,青年人的古文化水平低,難與港臺比肩,因此呼籲兩種文字平行使用,讓時間來判斷孰優孰劣。
茅於軾在文中指出,中國是一個有悠久文化和歷史的大國。古代文獻浩如煙海,都是用繁體字保留下來的。近40年內地雖然在將文獻的繁體字轉化為簡體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和所保留的全部文獻比起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由於新一代青年人不識繁體字,閱讀古文獻很困難,就不願意接近它們,結果使得中國偉大的古文化和廣大人們相隔離。相比之下,臺灣的青年人瞭解古文化的程度就比大陸青年人的強,因為臺灣的青年人不存在這種困難。這樣下去再過幾十年這個差別很可能會越來越大,最後大陸上或許只有專門研究古文化的人才懂得這些繁體字所記載的文化,其他人士都變成了不懂傳統文化的「現代人」。
爭議隨之而來,反對方認為傳統文化並不一定非以繁體字為媒介,況且,如此艱深的學問有專業人士足以,不需要人人皆通。 報導中指出,其實,知識界一直有繁體字存廢之爭,而這次的辯論則再次提醒人們對半個世紀前的那場文字改革進行必要的反思。
目前,推廣簡體字在中國大陸,臺灣丶香港均依然延續使用繁體字。追根溯源,繁體字起源於中國古老文明。各種變遷都無法改變5千年中華文明中文字文化的深邃內涵,及其歷史呈傳。歷朝歷代均未曾因為朝代的變遷,而將文體政治化,利己化。如果硬將「簡丶繁」體字進行愛國化教育,那就是愛中華古老文化5千年的神傳文化,這才是真正的弘揚中華文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綜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