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切雞
白切雞是粵菜雞肴中最普通的一種,屬於浸雞類。以其製作簡易,剛熟不爛,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為特點。做法是:用1公斤以下的本地雞,洗淨後在微沸水中浸約15分鐘,其間將雞提出兩次,然後在水中冷卻,表皮干後拌以熟花生油。食時備以薑茸、蔥絲拌鹽,淋上熟油盛碟中蘸吃。白切雞皮爽肉滑,清淡鮮美。著名的泮溪酒
2、燒鵝
燒鵝是廣州傳統的燒烤肉食。燒鵝源於燒鴨,鵝以中、小個的清遠黑棕鵝為優,去翼、腳、內臟的整鵝,吹氣,塗五香料,縫肚,滾水燙皮,過冷水,糖水勻皮,晾風而後醃製,最後掛在烤爐裡或明火上轉動烤成,斬件上碟,便可進食。燒鵝色澤金紅,味美可口。廣州市面上燒鵝店舖眾多,最為有名的是長堤的裕記燒鵝飯店的燒鵝和黃埔區長洲島上的深井燒鵝。
3、 蜜汁叉燒
此菜為傳統菜餚。其製法是,將去皮半肥瘦豬肉切成條,放入瓦盆內,加作料醃製45分鐘後,用叉燒環串起,放入烤爐烤30分鐘至熟,用糖漿淋勻,回烤2分鐘後即成。此菜肉質內咸外甜,略有蜜味,瘦肉焦香,肥肉甘化。
4、白雲豬手
白雲豬手是廣州歷史名菜之一。其製法是,將豬手(前腿)洗淨,斬件,煮熟,再放到流動的泉水中漂洗一天,撈起,再用白醋、白糖、鹽一同煮沸,冷卻後再泡數小時,即可食用。因泡豬手的泉水取自白雲山,故名白雲豬手。白雲豬手這種菜式酸中帶甜,肥而不膩,皮爽脆,食而不厭。製作白雲豬手注重色、香、味、型,加上"五柳料"或紅椒絲點綴,色調和諧,口味更勝一籌。
5、艇仔粥 (風味小吃)
舊時廣州西郊,河道兩旁遍植荔枝樹,叫做荔枝灣,古羊城八景之一的"荔灣晚唱"便指這裡。每逢夏日黃昏,不乏文人雅士及各方遊客來此遊玩,游河小艇穿梭往來。其中有小艇專門供應"艇仔粥"。如果岸上或另一艇上遊客需要,粥艇上主人便一碗一碗地把粥品遞賣過去,很受歡迎。漸漸地,連陸上的小食店也出售這種叫做荔灣艇仔粥的粥品了。
艇仔粥以新鮮的河蝦或魚片作配料,後來還增加了海蜇、炒花生仁、涼皮、蔥花、姜等,吃前當即煮粥滾制,芳香扑鼻,熱氣騰騰,十分鮮甜。無論在街頭食肆,或如白天鵝賓館那樣的五星級酒樓,都可品嚐到這種廣州特有的粥品。
6、炒田螺 (風味小吃)
田螺與石螺不同,它的特點是殼薄肉厚。與一種叫紫蘇的芳香草同炒一鑊,便會產生一種香中有辣,辣中帶甜的怪味。這一怪味,不但南方人喜歡,連北方人、港澳同胞以及外國朋友都十分喜歡,常常在街頭小食檔(也可在高級賓館酒樓裡),圍著小木桌津津有味地品嚐紫蘇炒田螺。炒時,還可放上辣椒、蔥或蒜、豆豉、鹽等調味料品,使其味道更佳。
7、蒸腸粉 (風味小吃)
一種米製品,又叫布拉蒸腸粉。以廣州最負盛名的"銀記"腸粉為例:該店坐落在文昌路,專營豉油皇牛肉腸粉,以薄韌香滑著稱。解放初期由吳銀經營,她得名師傳授,學會了蒸製拉腸粉專門技術,其腸粉"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腸粉亦稱卷粉、豬腸粉(因形似豬腸),抗日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製,現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它是將米漿置於特製的多層蒸籠中或布上逐張蒸成薄皮,分別放上肉類、魚片、蝦仁等,蒸熟捲成長條,剪斷上碟。加以上原料的叫牛肉腸、豬肉腸、魚片腸和蝦米(仁)腸;不加餡的則稱齋腸;米漿中加入糖的叫甜腸。
8、沙河粉 (風味小吃)
沙河粉是廣州一種大眾化的米製品。因此粉最早出自沙河鎮而得名。其做法取白雲山上九龍泉水泡大米,磨成粉漿蒸製,切條而成。沙河粉有百多年歷史。其粉潔白薄韌,食法有乾炒、濕炒、泡(湯粉)食、涼拌等。沙河飯店專門有沙河粉專席,除咸食、甜食外,還加以各式果蔬榨汁製成彩色沙河粉,色彩繽紛,味道各異。
9、鮮蝦荷葉飯 (名點類)
早年荷葉飯以東莞太平鎮製作的最為著名,因這一帶盛產荷葉和優質的絲苗白米。每年夏末秋初,稻熟荷香季節,挑選上好絲苗米,加上瘦肉、鮮蝦、鮮菇和鮮筍等餡料,用荷葉包好煮熟,作為遠行進餐或探親訪友的禮物之用。鮮蝦荷葉飯清淡爽口,有荷葉的清香味,向來為廣州各茶樓酒家著名的點心食譜之一。現在的荷葉飯,餡料越來越講究,除鮮蝦外,還有雞肉、瑤柱、蟹肉、雞蛋、麻油、味粉等,品種不斷出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組圖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