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不破,收費難止
銀行喊冤說,這是由中國銀聯向商業銀行收取跨行查詢費引起的。這似乎是一個可以說得過去的理由。平心而論,銀聯以網路資源被佔用為代價向跨行查詢者提供了服務,向使用者收費不能說是違反市場經濟有償服務原則的。問題在於,服務價格本來是在供求雙方協商同意的基礎上確定的,為什麼銀聯對跨行查詢費、轉賬費說收就收,要收多少就收多少,顧客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呢?不難發現,壟斷是其最根本的原因。在競爭性領域,供給者和需求者達到充分數量,供給者和需求者通過市場可以展開充分競爭,市場均衡價格在供求雙方同意的基礎上形成。在壟斷領域,獨家經營的供給者失去掣肘,在逐利本能的驅動下,就有可能「說唱就唱」,制定遠高於均衡價格的壟斷價格。中國銀聯正是如此。
本來,當年國家組建中國銀聯的本意是實現國內銀行卡的互聯互通,減少交易成本,便利民眾用卡,抵禦跨國公司以全球壟斷優勢在中國攫取壟斷利潤。但現在銀聯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個具有壟斷性質的機構,它面對著無可選擇地使用其網路的用戶,獨攬網路收費話語權是不奇怪的。正因為壟斷,銀聯才敢實行「黑箱」定價,從跨行取款收費到跨行查詢收費,均未向社會公布收費標準的測算方法,也沒有進行任何聽證。結論有兩點:一是對銀聯「收你沒商量」的問題,不打破其壟斷地位是很難解決的。二是政府部門對銀聯壟斷價格不能坐視不管,要履行監管職能,通過價格聽證會等多種方式,實行政府對自然壟斷行業的價格管制。
「國際慣例」只是一個藉口
我們再把分析視野轉向商業銀行。雖然跨行查詢收費「始作俑者」是銀聯,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也不是「無辜」的———它們除了把銀聯收的0.2元轉嫁給持卡人外,自己又加收了0.1元,至少存在「搭便車」提價問題,不能把「皮球」往銀聯一推就了事。
如果我們把視野轉向國際,不難發現,「跨行查詢費」其實不是什麼國際慣例,而只是一個拉大旗作虎皮的藉口。免費銀行卡實際上是由儲戶存貸利差支付的,並不是「免費的午餐」;銀行一刀切、一窩蜂增加收費反映銀行管理的稚嫩。
報載,在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歷史悠久的花旗銀行、渣打銀行、恆生銀行等均不收取年費。花旗銀行由於有比較發達的清算系統,客戶所有的賬戶都可以連接在一起,只辦一張借記卡就可以了。香港有兩家類似中國銀聯的銀行卡網路,凡本網內的ATM跨行取款均不收手續費,更不要說跨行查詢收費了。
再比較中英銀行。ATM跨行查詢餘額:中國收費,英國免費。儲蓄卡年費:中國不少銀行開始收取,英國免費。信用卡年費:中國不少銀行收取;英國普通信用卡免費。小額賬戶費用:中國不少銀行開始徵收,英國銀行不收費。
我曾在英國劍橋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我開戶的LloydsBank發的銀行卡有提款卡、支票卡、借記卡、信用卡。除了信用卡可能要交年費(往往有名目繁多的優惠免除年費)外,其他卡都是免費的。我回國前把我一個賬戶錢都取光了,銀行沒有收小額賬戶管理費,每月還花6毛錢國際航空費給我寄賬單,通知我:賬上有 3分錢利息,一直寄了3年。
可見,與洋人相比,中國金融界的「市場經濟觀念」可是強多了。一個不無諷刺意味的奇怪畫面清楚地呈現在國人面前:在資本統治的西方發達國家,顧客可以非常直觀地感受到銀行細緻入微的金融服務,卻很難發現它「見錢眼開」,變著花樣敲顧客的錢的問題。但在號稱人民當家作主、以人為本的中國,國有銀行卻對老百姓錙銖必較,存錢少了要收費,點零鈔要收費,跨行取款要收費……如今,就連自己在機器上查詢一下餘額,也要收費了。難怪有網民在網上發牢騷,建議銀行以後加收門票算了。
銀行實施的是「趕」客戰略
我相信,西方商業銀行使用類似中國銀聯的公共金融網路系統時,網路商向銀行收取網路使用費是免不了的。為什麼西方商業銀行大都內部消化這種費用,不對持卡人加收費用,而中國商業銀行不僅把這種費用全部「照單」轉嫁給持卡人,還要趁機加收呢?我認為,這反映了中外銀行經營管理理念的差異。管理學上有一個關係營銷理念認為,企業長期盈利能力不是來自於買賣雙方的交戰關係,而是來自於雙方長期的合作關係。企業建立和維護一個忠誠的顧客可以為企業獲得極大化和長期的利益奠定良好的基礎。顧客可以在這種長期關係中獲個性化服務、特殊或優惠待遇和情感滿足等利益。因此,關係營銷的重點在於保持和改善現有的顧客而不是獲得新顧客:保留一位現有顧客比吸引一位新顧客的成本要低得多。西方銀行正是基於關係營銷的理念,非常重視保持和改善現有的顧客,千方百計強化與顧客的關係,使顧客在享受銀行服務時,不僅能夠得到服務本身的效用、滿足其特殊的需要,而且使顧客能夠從接受銀行服務的行為過程中獲得社會情感方面的滿足。因此,它們不與儲戶斤斤計較蠅頭小利,而是實施銀行卡免費、跨行查詢免費等多種優惠,為的是與顧客保持長期關係。相比之下,我國商業銀行近年來打著「與國際接軌」的幌子,不斷變著花樣地單方面決定對原有的免費服務實行收費,完全不考慮儲戶的感受,傷害了與顧客的感情,實際上實施的是在不斷打擊和驅趕現有的顧客的戰略。在外資銀行大軍壓境的嚴峻形勢下,我國銀行的決策者不擔心實施一系列引起消費者普遍不滿的收費政策會失去人心,失去關係,最後丟了市場,把金融市場拱手送給外資銀行,這是不可思議的。我國銀行業如果用此思路與外國強大的銀行金融業同臺競爭,那是非失敗不可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壟斷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