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活動雖然與平常法輪功舉辦的活動規模相比甚為遜色,但較之往年去中共駐悉尼總領館門前參加燭光悼念的人數要多一倍以上(幾個以個人名義參加的法輪功人員除外)。這表明海外華人關心中國命運的人在增加,「六四」這座燈塔仍在引導著海外炎黃子孫的靈魂。
為準備這次活動,悉尼紀念「六四」籌委會人員聯繫場地、通報警察、製作橫幅和圖片標牌、刊登廣告、聯絡民運骨幹力量,並自己掏錢購買器材,印刷宣傳品,體現了做義工的奉獻精神。鐘錦江、李剛、鐘煒等民運人士做了很多具體工作,是地地道道的義工。
反思民運17年盛極而衰,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中共情報部門混入民運組織,從內部挖心;二是中共駐外機構和統戰部門操控華人社團,從外部斷絕民運糧草;三是民運人士人格一般般,缺乏道德感召力。自從任畹町提出「中國人權」概念,海外紛紛成立相關團體,以取代名聲不佳的民運組織,也不甚成功。就海外民運和人權人士而言,最缺乏就是義工的奉獻精神。
我相信,一個參與民主人權運動的人,他應當只求奉獻、決不索取,否則就損害民運。大家因為一個共同的理念而走到了一起,所有的成員都應該是義工。國內良心犯如胡石根、楊天水、鄭貽春、楊建利、王炳章、張林、許萬平等就是只求奉獻的實幹家和義工。17年了,海外華人熱情消退是正常的,因為中共「韜光養晦」「細水長流」 一寸一寸地蠶食過來,而海外民運則不斷地內耗,仍處於空喊口號階段,此消彼長,不進則退。一句話,民運缺少腳踏實地的義工。
1989年天安門大屠殺後,成千上萬的澳洲留學生到中共駐澳使領館門前示威抗議,在報上撰文抨擊中共。在拿到難民身份後,這些人都突然消失了,有的甚至成為中共的紅人,比如這次為央視牽線搭橋的澳中國際交流中心的老闆。這次在悉尼歌劇院的抗議活動中,一位可敬的華人基督徒張先生幫助散發丁子霖的信。他把信送到一位脖子上掛著十字架項鏈、挽著年輕漂亮的華人姑娘的中年西人手中。對方在路燈下端詳了一下,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指張先生為「法輪功」。張先生當即禮貌地回應道: 「我不相信你我會進兩個天堂。」 民運在澳洲主流社會已經沉寂多年,而法輪功人員則持之以恆地散發反迫害和退黨的材料,難怪人們一看到反共的東西就以為是法輪功。發宣傳材料這項工作,澳洲民運人士早已不做了,或者說做得不多了。那麼仍在堅持的澳洲民運人士都在做什麼呢?大家不是在空喊口號,就是在做「整合」工作。喊喊口號、不求實效也就罷了,但澳洲民運本身就幾桿人馬,何需「整合」?名義上要團結起來反共,結果越搞矛盾越大,也越分裂。澳洲民運需要縱深發展,與中共爭奪民眾的支持與同情陣地,需要楔而不舍地幫助澳洲華人擺脫中共的精神控制,而不是沈迷於橫向整合運動,內部廝殺,爭名奪利。
回頭再看看此次歌劇院抗議行動的效果。張曉剛等4位義士在購得門票進入CCTV演唱會現場後,在過道上突然亮出「勿忘六四」時,觀眾席上頓時一片嘩然。某華人竟站起來指責義士們搗亂,立即遭到在場其他觀眾的噓聲。有觀眾當即說,在「六四」這個敏感日,本來就不應該搞這類歌舞狂歡活動。一位中國杭州來的移民帶著孩子來看演出,遇到抗議人群後,當即表示回家去。他說,看到這麼多有良心的人是他今天最大的收穫。
演出結束後,一位華人觀眾向我介紹了整個演唱會的情況。他說,由於購票者寥寥無幾,只好大量贈送門票,但三分之一的座位仍是空著的。有很多人沒想到今天是「六四」紀念日,門票是中領館和朋友送的,主要是來看個熱鬧,看到抗議活動後感覺受到中共的欺騙。雖然猶豫著去看了,但總有點難受。整個演唱會除了蔣大維一個名角有點看頭,其他都是庸俗無聊的搞笑節目和宣揚極端民族主義的節目,演奏水平也十分低檔。因為前面空了很多位子,電視拍起來很難看,在演出開始前,主辦方宣稱,如果大家往前坐,就可以上央視的鏡頭,要在央視的全球衛視上播放。結束時,照例是中共駐澳使領館的官員攜「華人華僑代表」上臺與中共宣傳機構官員及演員合影,顯示演唱會取得「圓滿成功」,「CCTV中華情」已經「情留悉尼」。
很顯然,我們這麼一抗議,很多悉尼華人受到震動,有的一下子覺醒了。我們要學習法輪功人員那種堅持不懈、不屈不撓的精神,從一點一滴做起,「救一個算一個」,注重實效。只有這樣,民主人權運動才能真正地發展壯大。
大陸作家、維權人士王怡先生2月份在悉尼看到中共派大批人馬參與華人春節遊行,對華人屈從中共宣傳和精神控制,並助紂為虐,撰文《誰是精神上的海外華人》表示他的痛心。他說:「唐人街也需要維權運動,唐人街也需要自己的高智晟,你們有嗎?讓共產黨滾出唐人街,你們敢嗎?如果海外華人都爭取不到自己的言論自由,我們這些活在大陸的人,還有什麼希望?如果有一天你們的維權運動出現了,我也會在國內絕食聲援你們。」 這次抗議央視演唱會的活動就是一次實實在在的悉尼華人維權活動。我堅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以義工的精神做下去,一定會有讓共產黨滾出唐人街的一天!(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陳用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