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光榮」,還是孤立。沒轍,辦法只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至於怎麼聯合?仍然是四顧茫茫……
這倒很像《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評論張昭一幫主張賣國的政治家:「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
共產教主就這樣在生前身後寂寞了幾十年,生前也只不過是召集工人集會,也沒多少人參加,只好預言:「社會主義不能在一國建成,只有英、法、德這些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階級同時起義才能取得社會主義的勝利!」
這個「同時起義」誰能辦到?
既然要求英、法、德工人起義推翻本國政府,那麼工人中愛國意識,便是反動的「傳統意識形態」是反起義,反革命的,必須讓各國工人們與之「徹底決裂」,於是「工人無祖國」的口號便開始流行。這也成了馬克思女婿拉法格及梅林一幫共產黨宣傳家的經典警句。
在徹底革命的共產黨人看來:傳統的愛國意識,只對資產階級有利,是布爾喬亞老爺們的奴役工人的說教,只是有產者紳士的精神需要,在金錢、地位、家庭應有盡有之後,特別缺乏的強大帝國族裔揚眉吐氣的心理需要。而無產者到處流浪在四處打工,哪裡工資高,流向哪裡。尤其在歐洲,半小時出國,沒邊界感覺,「祖國」對他們意味著貧困和束縛,那是資產階級老爺們賞心樂事的玩藝,工人沒有祖國,只有聯合起來推翻自己祖國的有產者政權,才能失去「項上的鎖鏈」,得到的卻是「整個世界」。
用老百姓的白話說:「有奶便是娘」。而馬克思及第一共產國際的需要正是粗通歐洲語言、流動的流民無產者,以便各國無產者聯合起來,都去堅決地實行「工人無祖國」,實現馬克思策略:英、法、德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普羅大眾同時起義推翻本國政府。
在貫徹馬克思「工人無祖國」行動綱領上,第一國際的領導者忠誠而堅定,在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為一方,英、法、俄、日為另一方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第一國際指令雙方共產黨人「盡一切努力,使本國在戰爭中失敗」,但由於洗腦很不徹底,邪勁不夠,「工人無祖國」意識不足以消滅「傳統的愛國意識形態」,德、意、奧與法、英、日雙方的共產黨人都維護本國的利益,盡一切努力,使「敵」國在戰爭中失敗,造成了第一國際的共產黨人大分裂,你是協約國(英、法、日等)的共產黨,我是同盟國(注1)(德、意、奧)的共產黨,彼此成了對立的「階級敵人」。(此時共產黨人也不再講階級:「工人無祖國」變成了「工人有祖國」,崇拜拿破崙的老兵沙文成了時髦,從此大國沙文主義一詞產生。)
唯有列寧堅決地「無祖國」,努力使本國在世界大戰中失敗,在網上前幾年雪球先生文章中揭露,列寧逃亡在瑞士,向德意志帝國領館領取馬克(注2)是真實的,並且說江澤民出賣領土給俄國與列寧「無祖國」一脈相承也是對的,無可非議,這是共產黨人原教旨的真實傳統。
當時俄羅斯龐大帝國慘敗得也太邪乎,德國大軍不費吹灰之力突入俄國境內,一日千里地推進,協約國中唯有俄國兵敗如山倒,俄軍崩潰得不可收拾,大量逃兵帶槍湧入列寧格勒、莫斯科大城市。使俄國推翻沙皇的共和政府陷於困境,對戰爭中的慘敗不可遏止,束手無策。
這與列寧的俄共多數派(布爾什維克)在軍中的黨員為列寧蒐羅的情報資敵有絕對的關係,與列寧「工人無祖國」的真馬克思主義與「工人有祖國」支持共和政府保衛祖國的假馬克思主義俄共少數派(孟什維克)決裂有很大關係。
德軍如入無人之境,直到列寧與之訂立「布列斯特合約」,承認德國侵略俄國所佔領的所有領土為合法。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注1: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美、中、蘇、法結為同盟國。德、日、意結為「軸心國」。
注2:馬克:德國貨幣。
- 關鍵字搜索:
- 【今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