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荒唐的「總統罷免案」——再評龍應臺
如果不論「罷免結果如何」,也不論現任總統本人有沒有貪腐弊案和過失,更不論證據不證據,就以「不信任」行使罷免權,然後就自說自話:「在華文世界的民主進程和憲政史上,豎立了一個全新的里程碑。」世上還有比這更荒唐的「罷免總統案」嗎?一般地來講,在民主社會裏,人們對政府總是持一種不信任的態度,在野黨更甚之,這是民主社會的特點,非臺灣所獨有。世界上如果沒有壞的元首,人們就不會對當政者產生疑問;沒有疑問,就不會有監督;沒有監督,也就沒有了民主和自由。西方的一些國家很少出現總統罷免現象,並不是他們對政府信任,也不是不知道行使罷免的權力,而是他們覺得這種「罷免權」不能濫用,濫用的結果是負面的。在以後的時間裏人們不斷效法,導至哪任元首也坐不住,形成無政府狀態,國家沒人管理,倒霉的還是老百姓。要知道民主社會裏是小政府,大民眾,民眾的權力和力量永遠大於政府。
所以林肯說,當政者如果企圖把獨裁暴政強加在民眾頭上,人民就有權力起來顛覆他。這並不是說林肯要人們赤手空拳衝向大炮坦克衝鋒槍,當人肉靶子,讓統治者肆無忌憚地屠殺。林肯有那麼傻嗎?他說這話,是因為他覺得,他和他的前人所奠基的民主制度,有能力把企圖建立獨裁政權的當政者推翻,這是民主制度的自我淨化。
龍應臺生長在臺灣,又是在西方完成的學業,再回臺灣任教,本來和黨文化不沾邊。可是在她寫的文章裡卻讓人看到了黨文化的影子。這也說明黨文化是何等利害的思想形態,任何人只要你不能努力地克制你的人性弱點,它就會有機可乘,最終使你成為它的俘虜。
我說錯了嗎?龍應臺生長在無論是經濟還是社會制度都無比優越的自由世界裡,對骨肉親情的大陸同胞的苦難有過多少關心?對中共的獨裁暴政有過多少針鋒相對的揭露和批評?
我不知道龍女士學問作得如何,商人的算計倒是學得蠻好,她知道文章寫到什麼程度才能使利益的獲得達到最大化。是的,她要在大陸出書,這能怪她嗎?
當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在給人們造成諸多災難、越來越顯現出它不切實際和荒唐的時候,民族主義就成了獨裁統治的救命稻草。卡爾.波普說,「共產主義和民族主義,兩者都會被當作道德和宗教信仰來用。這是他們僅有的力量。」愛因斯坦則更加尖銳。他認為,「民族主義是一種幼兒疾病,是人類族群的麻疹。」無獨有偶的是,龍應臺所宣揚的,正是這樣的一種民族主義。
她以德國的一個17歲孩子的故事來進行民族主義的煽情,用來衡量元首是否合格的四個標準,對臺灣群體的素質定位,也完全是民族主義的立場。甚至連陳水扁勝選,她也用一種民族主義的理念來加以解讀,和實際情況相差又何止千里萬里。其實,民族主義是不存在的,它只是在權力爭奪中才顯現出它的光彩和魅力。它煽動的是集團情緒,民族主義情緒。這和民主的價值、自由主義的價值,是背道而馳的。
2000 年的大選中,雖然臺灣本省人佔到處百分之80幾,但在民意上泛藍明顯高於泛綠,差不多是60%:40%的情況,如果本省人都支持泛綠,民進黨早在多年以前就掌權了。泛藍的失敗是由於內部的分裂,連戰和宋楚瑜都認為自己應該當總統,因而選擇各自單獨競選,結果分散了泛藍的票數。但也正是由於這一陰錯陽差,臺灣才真正實現了實質意義上的政黨輪替,正式進入民主制的社會,2000年才真正是臺灣歷史上的里程碑。到04年大選取,連、宋意識到了這一點,聯手競選,但時過境遷,早已風光不再了。連、宋敗走麥城,心有不甘,爭先往大陸跑,想借民族主義之屍以還魂,自此以後,就真的是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呈現出末路的光景了。
據中央社記者蔡素蓉6月29日報導說,在美國自由之家對全球190多個國家新聞自由度評比,臺灣前年是全球第49名、去年44 名,今年是第35名,與日本並列亞洲新聞自由最好的第一名。從實際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來,能夠容忍一邊倒的臺灣媒體(泛藍)天天攻擊的總統,能壞到哪裡去?大陸的《人民網》5月30日報導說:「在臺中市有個小麵攤,老闆在店裡放了個小黑板,每日一罵,他罵的就是陳水扁一家。」生意很好!
陳水扁在接見出席中央社改制十週年社慶酒會的國際重要媒體負責人時說:「2000年上任總統後,矢志捍衛百分之百新聞、言論自由。」需知,人們最看重的也就是這種自由。
世界上有大道理,也有小道理,一切小道理都讓大道理管著。民主、自由就是大道理。至於民族主義,在一個真正的民主、自由的環境裡,根本就不應該有它的存身之地。
臺灣專制的堅冰已經打破,在一個自由競爭的社會環境中,更好的元首也會脫穎而出。人人都尊重民主的規則,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硬強加別人,這才是真正應該有的社會公德。在民主的制度下,沒有龍應臺所說的「被綁架的人民」,人民不能自己綁架自己,誰勝選都是民主的勝利,這次不行下次再來嘛,只要民主制度不改就有機會。罷免總統只有在林肯說的那種情況出現的情況下才能進行,要上民主課不能真刀真槍地把總統拉過來練。服務型的政府也要有一個安心的工作環境,才能更好地為選民服務。
轉自:《民主論壇》(作者曹維錄:前天津市高級中學畢業班文科教師,現自由作家)(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歷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f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