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一個海歸眼中的中外經濟生活比較

 2006-07-19 02:3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因專業和工作的關係,我的同學親友中有不少是海歸。我挑幾隻來說說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並無意做什麼概括或總結,各人的境遇不同,價值觀和理念也不一樣,我只是閑來無事,上來嘮嘮嗑罷了。

  海歸A,男。

  A是98年出去的。之前是一家合企的中層。出去的原因,一是開始厭倦平淡小康生活,二是不滿單位那些臺灣新加坡的人在相同的職位上薪水卻數倍於他。

  在美國兩年取得MBA學位後,並沒有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就申請到全獎讀博士。2001年回國,沒想到遭遇9.11, 沒能再出去。鬱悶了幾個月後,開始在北京找工作。

  回國以後整半年,得到第一份工作,起薪只有5000,他當時被國內的就業形勢弄得不太自信,就先接受了。 上班半個月後,得到另一家公司的offer,月薪8500,義無反顧地去了。

  是很辛苦的諮詢業,一個月最少在外20天。三個月轉正當項目經理。 當年稅後總收入約12萬多一點。

  一年後升總監,薪水差不多稅後24萬。兩年快結束時,公司給了一個五年的合同,薪水每年遞增,五年的平均薪水約稅前48萬/年,同時成為公司的合夥人之一。

  可是有一家外地民營上市公司來挖他了。這家公司有三大塊業務,老闆將其中一塊完全交給他管理運作,年薪稅後60萬,完成任務另有獎勵,並提供房子和車。 他覺得這是一個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畢竟諮詢師是紙上談兵,MBA誰都想有做職業經理人的實際體驗。原來的單位老闆很理解地讓他走了,並且表示他可以隨時回去。

  經過艱苦磨合,目前他在那家民營公司已紮下了根,不過任期滿後,他會堅決回北京,那兒有很多理念及價值觀相近的人。

  單從收入講,留在美國的同學稅後可能不如他。但他時常懷念美國的日子,在他看來,海外經歷最可貴的財富不是掙到多少錢,也不是所謂前沿專業知識,而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因此體現的一系列價值觀。 他從中受益良多。他沒有國內同齡人的焦慮和浮躁。將工作和私人生活分得很開,下了班的時間都給家人,吃穿一概隨意不講究,有了假期一定旅遊。

  而美國是個成熟了的社會。他的美國同學,現在都有不錯的工作,過的是一種可以預見未來的平靜生活。可是男人又大都有一顆驛動不安的心,對於可能的機會,有著抑制不住的好奇和野心,希望有更大的舞臺供自己施展。所以國內的形勢,有時會讓他們有種混水摸魚或是亂世出英雄的想像,他們很羨慕回國後的他。

  可是如果問他和他的美國同學,是否願意換一下,想必誰都無法回答。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