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分析三峽大壩對四川盆地氣候的影響

 2006-09-01 16:0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今年夏天最引人關注的新聞莫過於四川、重慶的大旱。50年一遇的慘重災情讓人們著實對四川的酷熱和乾旱感到驚訝。看著電視上那龜裂的地表,乾涸的河床,顆粒無收的莊稼,和被太陽晒爆而破碎的玻璃,似乎一切都預示著今年四川的天氣實在非同尋常。對於這次少有的長達60天的乾旱高溫天氣,許多人不免讓想到了三峽。人們懷疑,是不是那個三峽大壩,使四川重慶的氣候發生了變化?

就在三峽建成之初,中國那些學者,教授們興致勃勃的向人們宣布:三峽建成之後,將會成為調節四川氣候的空調。盛夏,它能幫火爐山城重慶降溫;冬天則會因這個大空調升溫。因此,三峽區域呈冬暖夏涼的氣候特徵。

但話音未落,四川卻逢建國五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高溫酷暑天氣連創四川最高記錄,不但持續時間長,而且氣溫更是破記錄的達到43度。人們不敢相信數千年來風調雨順的天府之國會遭遇這種可怕的乾旱。為什麼今年四川氣候這樣異常?不是說冬暖夏涼麼?怎麼修了三峽氣溫反而升高得更厲害?政府和那些專家們哪裡去了?為什麼不對此作出解釋?但這些專家們卻左推右搪找不出合適的理由。如果說三峽對氣候沒有影響,那是瞎說。因為前一段就是這些權威部門振振有辭說三峽將對氣候產生影響,現在突然說沒有了,那不是在騙人麼?但如果有影響,為什麼不像所說的降溫作用,而是持續高溫?

應該說三峽建成後,對重慶、四川的氣候影響是必然的。但這種氣候變化給四川帶來的並不是官方所說的「冬暖夏涼」,而是持續的高溫。

眾所周知,四川盆地有它獨特的地理條件:周圍高山環繞,僅有一條長江與外界連通,而三峽是四川盆地的唯一缺口,是它與外界水汽交換的重要通道。現在在這個缺口上突然加一道200米高的懸崖,這不可避免的要阻礙長江的水汽流通。生活在江邊的人都有體會:以前從宜昌到重慶段的長江上的風非常大,並且是從下游向上游吹,蓄水後明顯感覺上風沒有以前大了。這無疑證明了三峽大壩的阻風效應。即使沒親身體驗過,想一想也會明白,那堵高達180米的牆與兩側的山連城一體,如同一座山擋在那兒,怎麼可能對風沒有阻隔作用?就是一堵兩三米高的圍牆,也會擋風的,何況大壩180米高的大壩?因此大壩對風力的阻擋是毫無疑問的。以往沿江的風將江面的水蒸氣帶起,沿江向上游運動,把水氣及冷空氣帶進四川盆地,從而帶動整個盆地內的熱量、氣流循環。這股涼氣對四川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另外一個能給四川盆地帶來的水氣入口。現在把這個入口堵住,風力減弱,必然影響盆地內氣流循環及長江中下游的水汽向四川盆地的運輸。這也就從一個方面說明瞭今年四川盆地為何如此乾旱——因為水汽進不來。

修大壩前,長江之水一瀉千里。從青藏高原上衝刷下來的雪水奔騰不息,給四川盆地帶來清涼水源的同時,流動的江水也將四川盆地內的熱量帶走。蓄水以後,水流最大特徵就是變得非常緩慢,庫區內的水基本上是死水一潭,完全喪失攜帶熱量的能力。如果水是流動的,那麼在流動過程中它的溫度不會上升太大。快速流動的水不但可以保證自身的冷卻,還可將周圍的熱量帶走,對周圍環境起到一個天然調節的作用。但一潭死水就不同,因為它不流動,所以在陽光照射下會很快升溫。熱量不被水流帶走,便持續積累在水庫內部。夜晚在陸地氣溫下降後,水庫仍會向周圍環境釋放熱量(因為水的比熱大,這也是農民在夜晚向稻田裡面放水,以防止稻田被凍的原因)。這就有如在四川盆地口安裝了一塊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持續不斷對周圍地區加熱,導致水庫周圍地區氣溫升高。而高溫又促使水庫內水蒸汽繼續蒸發,就在四川盆地入口處形成 了一個巨大的高溫水蒸氣帶。它就像一個火爐,將任何由此進入四川的濕冷空氣加熱或削減。透過三峽進入四川的冷濕氣流都將會被這個氣壓帶消弱。四川盆地沒有被大壩堵死,也將被這個火爐毀掉:沒有風,空氣不流通,外來的水蒸氣又被阻隔,熱量無法排出,反而在出口處不斷聚集,四川真的就成一個火爐了。

由以上分析不難看出,所謂的水庫將起到天然空調的作用,冬暖夏涼的結論是根本不成立的。事實上三峽水庫不但起不到降溫的作用,反而是導致四川氣溫升高的主要原因。今年的乾旱不排除本身降水少的可能,但很大原因是因為進入四川盆地的冷空氣受阻,盆地內氣流流通不暢,缺乏冷暖空氣匯合而形成降雨的必要條件所致。水氣不足,缺乏降雨,境內必然乾旱;而空氣不流通將使盆地內水汽持續蒸發,導致蒸發量大於降水量。如果這兩項條件長期滿足,任何人都應該知道它意味著什麼——四川盆地將不斷沙化,會變成第二個柴達木盆地。

可以說,對於這次災難早在今年之初就有預兆。今年春節一位記者去了一次甘孜州。經瀘定,繞著四川的最高山——貢嘎山走了一圈。一路上,他憂心忡忡,不知道今年四川要遭什麼災難。為什麼?因為2006年春節期間,2月份,康定周圍的大山上,貢嘎山周圍的大山上,沒有雪!這就說明,氣溫升高早已開始。今年年初盆上空地已經積累起足夠的暖空氣,將高山上的冰雪融化。這次四川盆地高溫天氣不是反常,而是三峽建成後氣候發生改變的一個明顯特徵。大壩建成之後,對四川盆地的畜暖作用就已開始。而乾旱少雨年初就已出現,據重慶晨報報導:

「今年以來,四川盆地大部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先後發生嚴重春旱、夏旱和伏
旱。盆地東北部、中部部分縣(市、區)春夏連旱、夏伏連旱。目前伏旱還在持續發展。」

這就說明今年夏天的乾旱不過是整體性乾旱的一部分,是春旱的一個延續。三峽確確實實將四川盆地的氣候改變了,但這種改變是黃萬里那樣水利、工程學的專家亦沒有想到的。持續的高溫少雨的後果就是使土地迅速沙化。現在川西高原已露出沙化的跡象,一位剛從川西回來的網友這樣描述:「若爾蓋草原濕地乾涸,沼澤地乾裂。原本在八月青青的大草原,像秋天一樣金黃。汶川的桃坪一帶,以前只長草的山上,現在只有灰,整個塵土飛揚,根本不像在川西,簡直像新疆了「。可見,這種不正常的氣候帶給四川的災難僅僅是開始。如果不採取措施,不把三峽大壩炸掉,讓江水像以前一樣迅速流動,讓進入四川的空氣恢復流通,這種可怕的高溫乾旱明年依然會持續。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