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難處理的就是人際關係,最不可靠的也是人際關係。古人言「靠山山倒,靠樹樹倒,凡事靠自己最好」。即使在現代社會,以權錢為紐帶的關係本質上也是一種內耗。
李曼大學畢業後,在經歷了考研失利、公務員招考落榜後,在經商的父親的「精心安排」下,來到瀋陽的一所高校面試。此次面試一共有100名試講者,研究生學歷佔了80%以上,但是工作崗位只有一個。當李曼戰戰兢兢來到候場室等待試講時,嚇得雙腿直打哆嗦。這時,爸爸拍了拍女兒的肩膀說:「怕什麼,好好講,爸爸都給你安排好了。」最後,沒有英語專業八級證,沒有任何值得炫耀的獲獎經歷的李曼擊敗了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復旦大學的研究生,得到了那個寶貴的崗位。(《大連晚報》)
有人感嘆說,李曼的勝出,再一次讓我們看到了「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的「威力」,看到了成績、學歷、素質在金錢和財富面前的蒼白無力,看到了平民階層面對競爭中的「權錢優勢」表現出的無奈和無助。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似乎的確像是一個「能力不如關係」的時代。
然而古往今來的中國社會,大抵也都是如此,市場化程度越低,關係越重要。說到中國的關係社會,不能不提費孝通的理論。50多年前,費孝通在其《鄉土中國》中指出:中國鄉村人際關係具有特定的結構原理,用圖像來表示,就像一枚石頭扔進寧靜的池塘,泛起一圈圈漣漪:漣漪外形酷似一圈圈同心圓,以自己為中心,一層一層向外推,向外擴散。這個同心圓圖式有三個要點:(1)中國鄉村社會的組織結構以自己為中心,而不是以外在的別人、有形的團體或國家為中心;(2)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均等,有親疏之分。越是靠近中心,越是親近;越是遠離圓心,關係越疏遠;(3)個人與每一圈上親疏不同的人際關係,都有特定的倫理規範和各自不同的相處之道,方式規則各不相同。
但是,世界上最難處理的就是人際關係,最不可靠的也是人際關係。古人言「靠山山倒,靠樹樹倒,凡事靠自己最好」。即使在現代社會,以權錢為紐帶的關係本質上也是一種內耗。
首先,任何人的關係圈都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無限擴張。因為關係必須建立在「熟悉」即面對面交往的基礎上,而一個人的時間、精力、閱歷都有限,不可能認識無限多的熟人。研究表明,關係網的平均規模大約在200∼300人左右;可以取250人近似值,極限則是1000人左右。
其次,關係的作用是會互相抵消的。關係圈是一個個彼此封閉的圈子,你在此圈子中得到的好處,必然在彼圈子中被別人抵消。因為在關係主義的差序格局下,處世原則遵循的是親疏、遠近,而不是現代法治社會強調的平等、公正和普遍原則。且由於關係圈的有限性,事實上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人的才能和能力發揮的「無限性」。
第三,任何關係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具有非常強的不穩定性。特別是權錢關係,其不穩定性更強。現代關係社會的親疏,早已脫離了血緣親疏,而是由交往頻度、利益關聯的深度、雙方的默契度來決定。假設委託不夠親的人辦事,擔心動力不夠,那就需要加倍送禮,這是關係社會的基本規則。為了維持關係,當事人必須不斷地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繫」,以防更強勢人物隨時乘虛而入,把你從別人的關係核心擠到邊緣;或者,由於「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官」,一旦官員易位,新官上任,你又必須和新官建立新的關係,才能維持住現有的地位和利益。總之,在關係社會中,每個人都是身不由己的。就像結一個蜘蛛網,你網住了蟲子,卻也把自己一輩子圍在了網中央,最不能掙脫的其實就是你自己。
第四,在關係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不平等的,不僅指財富、地位、能力的不平等,更重要的是人格上的不平等,你的自由、尊嚴都隨時面臨挑戰。在傳統價值觀中,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提攜、栽培、教育,被認為是一種「恩情」。恩情之大,有如再生父母,終生報答不完。進入這種關係後,有可能成為一生都難以擺脫的包袱,一旦有人試圖掙脫,隨時有可能背上「忘恩負義」之類的道德指責。所以,像清代朱錫綬這樣的智者會在《幽夢續影》中告誡人們:貧賤時少一攀援,他日少一掣肘;患難時少一請乞,他日少一疚心。央視《贏在中國》的幾個評委——中國最大電子商務網站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UT斯達康全球CEO吳鷹、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被譽為「中國風險投資第一人」的熊曉鴿都不約而同地提醒創業者:最不可靠的是關係。
即使在以關係為主的社會裏,才能和品德也是衝破一切關係、獲得更自由廣闊空間的最好通行證。隨著資源要素市場化程度和社會法治化程度的提高(這是社會進步發展的必然),才能和品德將會愈顯其光輝。更重要的是,任何人的時間、精力、才智都有限,在有限的「人生能量」之下,如果深陷於關係之中不能自拔,則一定會在自身的才能提高上打一個折扣。這就是「人生能量」的守恆法則,也是所謂種豆得豆,種瓜得瓜。老子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是多麼智慧的人生辯證關係!與其患得患失於琢磨人際關係,不如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在專業、事業上多下工夫。若干年後,那些憑關係和不憑關係的人,勢必會有一個重新洗牌的過程。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我們所看到的事實是:好男兒志在千里,靠的總是自己,而非關係。(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李曼大學畢業後,在經歷了考研失利、公務員招考落榜後,在經商的父親的「精心安排」下,來到瀋陽的一所高校面試。此次面試一共有100名試講者,研究生學歷佔了80%以上,但是工作崗位只有一個。當李曼戰戰兢兢來到候場室等待試講時,嚇得雙腿直打哆嗦。這時,爸爸拍了拍女兒的肩膀說:「怕什麼,好好講,爸爸都給你安排好了。」最後,沒有英語專業八級證,沒有任何值得炫耀的獲獎經歷的李曼擊敗了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復旦大學的研究生,得到了那個寶貴的崗位。(《大連晚報》)
有人感嘆說,李曼的勝出,再一次讓我們看到了「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的「威力」,看到了成績、學歷、素質在金錢和財富面前的蒼白無力,看到了平民階層面對競爭中的「權錢優勢」表現出的無奈和無助。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似乎的確像是一個「能力不如關係」的時代。
然而古往今來的中國社會,大抵也都是如此,市場化程度越低,關係越重要。說到中國的關係社會,不能不提費孝通的理論。50多年前,費孝通在其《鄉土中國》中指出:中國鄉村人際關係具有特定的結構原理,用圖像來表示,就像一枚石頭扔進寧靜的池塘,泛起一圈圈漣漪:漣漪外形酷似一圈圈同心圓,以自己為中心,一層一層向外推,向外擴散。這個同心圓圖式有三個要點:(1)中國鄉村社會的組織結構以自己為中心,而不是以外在的別人、有形的團體或國家為中心;(2)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均等,有親疏之分。越是靠近中心,越是親近;越是遠離圓心,關係越疏遠;(3)個人與每一圈上親疏不同的人際關係,都有特定的倫理規範和各自不同的相處之道,方式規則各不相同。
但是,世界上最難處理的就是人際關係,最不可靠的也是人際關係。古人言「靠山山倒,靠樹樹倒,凡事靠自己最好」。即使在現代社會,以權錢為紐帶的關係本質上也是一種內耗。
首先,任何人的關係圈都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無限擴張。因為關係必須建立在「熟悉」即面對面交往的基礎上,而一個人的時間、精力、閱歷都有限,不可能認識無限多的熟人。研究表明,關係網的平均規模大約在200∼300人左右;可以取250人近似值,極限則是1000人左右。
其次,關係的作用是會互相抵消的。關係圈是一個個彼此封閉的圈子,你在此圈子中得到的好處,必然在彼圈子中被別人抵消。因為在關係主義的差序格局下,處世原則遵循的是親疏、遠近,而不是現代法治社會強調的平等、公正和普遍原則。且由於關係圈的有限性,事實上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人的才能和能力發揮的「無限性」。
第三,任何關係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具有非常強的不穩定性。特別是權錢關係,其不穩定性更強。現代關係社會的親疏,早已脫離了血緣親疏,而是由交往頻度、利益關聯的深度、雙方的默契度來決定。假設委託不夠親的人辦事,擔心動力不夠,那就需要加倍送禮,這是關係社會的基本規則。為了維持關係,當事人必須不斷地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繫」,以防更強勢人物隨時乘虛而入,把你從別人的關係核心擠到邊緣;或者,由於「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官」,一旦官員易位,新官上任,你又必須和新官建立新的關係,才能維持住現有的地位和利益。總之,在關係社會中,每個人都是身不由己的。就像結一個蜘蛛網,你網住了蟲子,卻也把自己一輩子圍在了網中央,最不能掙脫的其實就是你自己。
第四,在關係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不平等的,不僅指財富、地位、能力的不平等,更重要的是人格上的不平等,你的自由、尊嚴都隨時面臨挑戰。在傳統價值觀中,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提攜、栽培、教育,被認為是一種「恩情」。恩情之大,有如再生父母,終生報答不完。進入這種關係後,有可能成為一生都難以擺脫的包袱,一旦有人試圖掙脫,隨時有可能背上「忘恩負義」之類的道德指責。所以,像清代朱錫綬這樣的智者會在《幽夢續影》中告誡人們:貧賤時少一攀援,他日少一掣肘;患難時少一請乞,他日少一疚心。央視《贏在中國》的幾個評委——中國最大電子商務網站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UT斯達康全球CEO吳鷹、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被譽為「中國風險投資第一人」的熊曉鴿都不約而同地提醒創業者:最不可靠的是關係。
即使在以關係為主的社會裏,才能和品德也是衝破一切關係、獲得更自由廣闊空間的最好通行證。隨著資源要素市場化程度和社會法治化程度的提高(這是社會進步發展的必然),才能和品德將會愈顯其光輝。更重要的是,任何人的時間、精力、才智都有限,在有限的「人生能量」之下,如果深陷於關係之中不能自拔,則一定會在自身的才能提高上打一個折扣。這就是「人生能量」的守恆法則,也是所謂種豆得豆,種瓜得瓜。老子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是多麼智慧的人生辯證關係!與其患得患失於琢磨人際關係,不如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在專業、事業上多下工夫。若干年後,那些憑關係和不憑關係的人,勢必會有一個重新洗牌的過程。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我們所看到的事實是:好男兒志在千里,靠的總是自己,而非關係。(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世界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