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藏匯於民為何這麼難

 2006-09-24 03:4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今年7月,中國外匯儲備達到9550億美元。預計9月底或10月,這個數字將突破1萬億美元。這樣一來,怎麼"花"外匯儲備,竟成為很多人操心的問題。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外匯儲備不僅是一筆資產,同時也是一筆負債。因為外匯儲備的來源是外商投資或我國商品淨出口帶來的外匯。本來這些外匯的持續增加會推高市場上的人民幣匯率,但為了維持匯率不變,中央銀行通過發鈔或發行票據買下市場上供過於求的外匯,就形成了外匯儲備。

中央銀行本身不創造財富,它用於購買外匯儲備的票據是自己發行的,這其實是一種負債。表面上看,這種負債是央行對商業銀行發生的,而商業銀行的絕大部分資產是由居民和企業的存款構成的,所以歸根結底,央行購買外匯儲備的錢,是從老百姓手中借來的。或者換句話說,外匯儲備的最終所有權,不在央行和政府,而在老百姓。

理解這一點,我們對外匯儲備的使用方案就會有新的認識:當政府準備運用外匯儲備進口石油,或對國有銀行進行注資時,應該清楚,這些錢其實是從老百姓手中借來的,不能光想著如何花,還要想著怎麼還。

央行曾經提出"藏匯於民",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但這個辦法跟目前實行的央行干預下的有限浮動匯率機制是矛盾的。所謂藏匯於民,就是把外匯使用的權利交給民間,讓居民和企業自由買賣外匯。這樣一來,外商投資和商品淨出口帶來的外匯,就會被國內企業和居民持有,他們可以用來買石油、買鋼鐵、買技術等,也可以用來購買外國的股票和債券,包括購買目前央行大量持有的美國國債--這就是藏匯於民。

藏匯於民的好處就是企業和個人根據自己的判斷使用外匯,而不是由央行或政府替他們決定外匯的用途--當然,也不用承擔負債的風險。這就避免了集中決策可能帶來的巨大損失。事實上,現在的外匯使用方式,即大量購買美國國債,已經給國內居民的資產帶來了損失,因為美國國債的收益率,遠遠低於國內投資的收益率;如果再把這些外匯拿去買石油,一旦國際油價出現大跌,損失更是難以估量。個人投資失敗,損失終究有限,而政府的投資失誤,損失往往大得驚人。這就是"藏匯於官"的弊端。

如果真正做到藏匯於民,國內企業和居民就會根據自己的需要把外匯用到收益最高的地方,不管是買石油、買鋼鐵或買股票,甚至再把外匯換成人民幣,在國內進行投資,都無須政府操心,也無須政府承擔風險。在市場交易的原則下,根據收益比較所作的判斷,自會把外匯及其承載的經濟資源引向效率最高的用途。但這樣一來,就要求央行退出外匯市場,讓匯率隨市場供求的變動而變動。顯然,這不是短期內能夠實現的目標。

這一目標面臨的一個重要障礙是:很多人還認為外匯儲備是一筆錢、一筆財富;他們不認為固定匯率會對經濟造成多大的負面影響。如果他們認識到,外匯儲備同時也是一筆負債,並且蘊含著巨大的資源錯配損失,他們的想法或許會有所改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