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世界第一女記者法拉奇

 2006-09-24 03:5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20世紀最著名的新聞工作者、戰地記者和小說家之一,曾被譽為世界第一女記者的義大利著名女記者法拉奇(Oriana Fallaci)14日午夜因病去世。據美聯社報導,一名醫院官員表示,法拉奇在位於佛羅倫薩的家中去世,而她已經與癌症搏鬥了多年。

法拉奇的採訪方式,與其說是採訪,不如說更像吵架——與各國重要的政治領導人吵架。法拉奇擁有桀驁不馴、藐視權貴的個性和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她在每次採訪前都做認真、細緻、嚴謹的準備工作,因此能夠面對眾多世界政治風雲人物,不卑不亢,主動進擊,寫出一篇篇獨樹一幟的政治訪問記。成功的談話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她善於提出一些讓人無法拒絕的出其不意的問題,讓對方不知不覺的掉進圈套。

1968年9月,第19屆奧運會在墨西哥的墨西哥城舉行,此舉招來的是大規模的學生反政府運動。法拉奇在報導中讓事實說話,但卻依然牢牢佔據著戲劇舞臺的中心。

在參加一次遭軍方野蠻鎮壓德學生示威活動中,法拉奇身受重傷,《奧麗亞娜.法拉奇報導:血洗之夜我不幸受傷》講訴她的歷險經歷:「子彈在我們頭上呼嘯。我聽到人們在呼喊。……我左邊那個人受了傷。……一顆子彈打穿了水管,水向我們噴射過來,我們……浸泡在被血染紅的水裡。」

據相關報導,真正使她贏得巨大榮譽的是對越戰的採訪。她以《歐洲人》週刊記者的身份來到越南採訪越戰,在戰爭中數次被彈片擊傷,幸好及時被送到醫院救治。她開始了一場「探討事實真相的戰鬥」,及時而又切中時弊文章被世界各國的報刊廣泛刊載或轉載。豐厚的文學底蘊為她的文章拓展了廣闊的藝術表現空間,文學的視點使其新聞作品更具穿透力,更善於多層次、多角度地審視和剝離事物,展現出了許多記者「看不到」的東西。

法拉奇早年的聞名為她能夠有機會採訪到各國的政治巨頭奠定了基礎。她採訪過鄧小平、基辛格、甘地、瓦文薩、阿拉法特、霍梅尼、卡扎菲等非凡人物和政治巨頭。面對這些改變歷史進程的人物,她始終擺出一種咄咄逼人的姿態,並讓全世界為之叫好,讓那些大人物感到害怕。



法拉奇嚮往絕對自由,極端痛恨權力,認為暴君或總統,劊子手或將軍或受人熱愛的領袖們手中的權力都是不人道的和可憎的。或許正是因為如此,當她採訪這些人物時,總樂於提出刻薄、刁鑽、尖銳甚至尖酸的問題,令對方頭疼不已。

而她正是以提問尖銳、言辭雄辯、透視獨特、資料新穎的新聞個性而影響日增的。她在採訪中常常與採訪對象爭論起來,把提問變成正面攻擊。許多叱吒風雲的政壇要人都在她炮火般的問話中流露出自己真實的想法,這正好是她想要的。

法拉奇看基辛格是個:「粗壯的矮個子,頂著一個羝羊般的大腦袋」。在採訪他的時候,她問道:「基辛格博士,如果我把手槍對準您的太陽穴,命令您在阮文紹和黎德壽之間選擇一人共進晚餐……那您選擇誰?」

在法拉奇的旁敲側擊下,基辛格發表了他著名的牛仔言論。就因為這個言論,基辛格飽受新聞界的批評,他在接受其他記者採訪時聲稱接見法拉奇是自己「生平最愚蠢的一件事」。

在採訪南越總理阮文紹時,她想獲得他對外界評論他是「南越最腐敗的人」的意見,當直接問他時,阮文紹矢口否認了這種傳言。法拉奇將這個問題分解為兩個有內在聯繫的小問題。她先問:「您出身十分貧窮,對嗎?」

阮文紹聽後,動情地描述了小時候他家庭的艱難處境。得到了上述問題的肯定答案後,法拉奇接著問:「今天,您富裕至極,在瑞士、倫敦、巴黎和澳大利亞有應行存款和住房,對嗎?」阮文紹雖然否認了,但為了澄清這一「傳言」,他不得不詳細地道出他的「少許家產」。如此一來,阮文紹是否真的如傳言中的那麼腐敗,還是如他所言並不富裕,已呈現大家面前,讀者大可根據他所列的財產清單中得出自己的判斷。

在採訪鄧小平的時候,她同樣借問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像是否會永遠懸掛著來瞭解鄧小平對毛澤東的評價。冒險、衝突、歷史事件和個人風格使法拉奇的採訪記精彩紛呈。法拉奇力圖使自己的採訪記具有文學美,將文學性融入報導中,認真精確記錄每一句話,按事先構想好的方式撰寫採訪。這些採訪記不僅體現了法拉奇的新聞採訪技巧和專業訓練素質,而且放射出一種罕見的精神力量:挑戰權力,拒絕諂媚。

法拉奇所著的《風雲人物採訪記》被《華盛頓郵報》譽為「採訪藝術的輝煌樣板。」《滾石》雜誌則稱其為「當代最偉大的政治採訪文集。」連《花花公子》雜誌也忍不住評論說,「如果你不明白這世界為什麼這麼亂,法拉奇的採訪中有答案:那些自吹自擂的傢伙們在左右著世界。」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