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獨柱樓 侗族的獨到風情 (圖)

 2006-11-19 09:3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獨柱樓 侗族的獨到風情  

 


   獨柱樓,一座古老得鮮有文字記載的侗族鼓樓建築。從網上搜索,黎平縣述洞村內還有一座叫「獨柱樓」的鼓樓。它因兩大特色入選吉尼斯世界記錄:一是歷史最悠遠,長達369年,可當增沖鼓樓的「爺爺」;二是顧名思義,以一根木柱居中直貫樓頂,這種建築特色在所有侗族鼓樓中是獨一無二的。但網上所載,都沒附以圖片,我隱約明白其中的原由。

   侗族以鼓樓見長,而貴州省黎平縣又以侗族著稱。縣內的肇興鼓樓以群體為特色,而增沖的鼓樓又因被納入全國重點文物古蹟而揚名。


   一路忐忑

   從縣城去岩洞鎮,再拐進一段山路就是述洞村了,全程不出50公里,事後我才知道,那真是一段漫長的路。其實,當我們在縣城廣場找好司機並談妥價錢後,就隱約感到,司機並不是見錢眼開,他不想去。到加油站加油後,還是欲行又止。

   事實上從地圖上可以看出,那一段路是「死胡同」,經過岩洞鎮後,再往下到口江鎮,就再也沒有路了,而且一路都是沙石路。雪上加霜的是,這一兩天還下過雨,路上泥濘坑窪。車出縣城,一路都在修路。路面不時還堆放著工具和像小丘似的沙石,有的地方還有塌方過的痕跡。

   一路上,我們一直尾隨著一輛掛著廣東車牌的三菱車,一看就知道是自助游的同路人。可由於路況實在太差,開著開著那車竟調頭返回。在跟我們相遇時,三菱司機衝著我們無奈地做了一個鬼臉,還聳了一聳肩。他們這一「識時務」的回撤,幾乎動搖了我們勇往直前的決心。

   大概走了一個多小時,我們終於到了岩洞鎮———這才是約30公里的路呀。在鎮上,司機向一位老人問述洞村該怎樣走,老人以輕鬆的口吻麻利地說出了去向。但當問他到過那裡沒有時,他的回答竟是「從來沒去過」。暈!

   司機徵詢我的意見。一路我已忐忑不安,只覺得上海朋友因屁股受罪,早在心裏罵開了,半路打道回府,豈不前功盡棄?這時,上海朋友發話了:走!出岩洞鎮沒走多遠,就拐進了原始山道。滿目綠色本來應該心曠神怡,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看得真讓人惘然,連司機也懷疑走錯了路。

   山路如此偏僻險峻,別說碰不上一個能問路的人,我們竟然還看到路邊堆放著剛從山上砍下來的木柴,連挑柴的扁擔也是一根剛砍下來的長樹枝——沒人看管,就不怕被人拿走,看來,這兒真的是完全沒有人,更別說外人了。

   也許是一路的擔心,當我們翻過山口時,竟然沒有歡呼喝采,儘管這裡的確有「一覽眾山小」的高度和視覺。我清楚:每個人的心都跌落到了谷底。終於在一個山坳下,出現了一個小村寨,我猛然明白過來———我們到了,我們來了!

獨力難支獨柱樓

   從山坡上看下去,述洞村靜悄悄地平臥在青山懷抱之中,黝黝的吊腳樓在綠油油的山坡上依山而建,很有立體感。一條小河從村間流過,河上那條小橋,就是侗寨里特有的風雨橋,寨中那如鶴立雞群般的鼓樓,不用說,就是獨柱樓了。甫進村,立即引來了村民的駐足矚目,也引來了全村小孩的接踵隨尾。全山寨的狗吠個不停,此起彼伏。

   可想而知,這是一個外人鮮至的山村,對他(它)們來說,我們不啻是「鬼子進村」。獨柱樓在村寨空曠的晒場上。顧名思義,它只有一樁樓心柱直貫頂端,四檐附以矮短的副柱。整座鼓樓的裝飾樸實無華,無套獸彫刻,無泥塑彩繪,也沒用一釘一鉚。但畢竟已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風雨雨,部分柱樑已有點歪了,頂上的瓦片有的也已掉落了,給人一種垂垂老矣的感覺,畢竟獨力難支。

   獨柱樓還有另外一「獨」,就是它的四周都有較開寬的空間,與周圍的民居拉開相當的距離(肇興、增沖、宰蕩等地的鼓樓與民居幾乎是親密無間的),這樣,使獨柱樓更顯得孤寂無靠。面對鼓樓,我們如同站立在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面前,除了有幾分敬重感,更多的是小心翼翼。

   獨柱樓門廊前有一副對聯,是一些非常怪僻艱深的漢文,讓我這個文科老師也倍覺費解。不知什麼時候,村長和村支書都迎了過來。出自山裡人特有的禮儀,他們除了對我們表示歡迎外,還抱怨我們不事先跟他們打個招呼,以事前有所準備。我們只是普通的遊人,並不是什麼貴賓,村長如此重禮節,讓我們受寵若驚。

   村長介紹說,鼓樓的位置,原先長著一棵大杉樹,當時村民都愛在樹下歇腳納涼。有一天忽降暴雨,人們躲避不及,只好靠攏樹下。大雨過後,人們驚訝地發現:不但鬢髮不濕,身上自家染制的衣衫也沒有褪色。於是,就以這樹的形態建造了這獨柱樓,寄意福澤全村。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