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中國經濟增長的比較
--- 專訪簡天倫博士
經濟增長率與一個國家的經濟基礎密切相關。如果把一個農民變成一個工人,他原來一天可生產十塊錢,可能現在一天就是幾十塊、幾百塊,增長率為百分之幾百。而要如此大幅度提高一個工人的產值就不容易了。圖為一農民在用牛犁地。(Getty Images)
簡天倫先生為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學博士,畢業後在美國哈佛大學任研究員,現為伊頓公司資深經濟分析師。他曾在中國中央銀行—人民銀行工作,參與人民幣匯率改革和外資政策的研究。簡博士就「中國經濟增長的比較」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記者:簡博士,你可不可以分析一下為何現在中國的經濟增長會那麼快?而其它一些西方國家,像美國、法國和德國等等卻達不到如此高的增長速度? 其原因是什麼?
簡天倫:中國經濟和美國、日本、德國經濟完全不具有可比性。經濟就好像一個人一樣,從小的時候長到青年,然後長到壯年,然後老去。其實中國經濟以前是很強的,尤其是唐朝,那時候可能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中國和美國不具有可比性,因為中國擁有五千年歷史,美國只有二百多年。那麼到了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非常慢,相對於世界經濟發展來說實際上是非常落後的。直到最近二十幾年,中國經濟增長又開始快起來。
大家知道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長到十七、八歲的時候,他可能從一米二長到一米八,那個差別是很大的。而一個中年人,他已經屬於壯年、中年的時候,他力氣很大,但他個子不一定會長那麼快了,就像現在的美國、日本,他已經經過了那個高速增長的階段。當然這只是個比喻。
記者:您剛才說過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大國,但現在在經濟上反而成了青少年,其原因是什麼?
簡天倫:首先是中國經過長期文革內亂後,經濟幾乎是崩潰的了。那個時候要是再不放開一點,老百姓就活不下去了,共產黨也不能執政了。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搞了所謂的「改革開放」,那經濟從一個第三世界落後的國家接受了西方先進技術發展起來,當然生產力是會有極大提高的,經濟增長也必然會高。當年二戰後的日本、德國,也經歷過這樣的高速發展。日本在六十年代前後,持續二、三十年經濟增長百分之七、八。臺灣到97,98年之前大概三、四十年的時間,平均增長率差不多百分之八,也是非常高。
再一個原因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行業特點造成的。中國是農業大國,我們都知道生產力在各個行業是不一樣的。你比如說農民用鋤頭刨地、然後用牛耕地生產,和用拖拉機或用大型收割機生產,那生產率一定是不一樣的。中國1978年左右的時候百分之八十的是農業人口,現在是百分之六十,也就是說大概每年轉換個百分之一的農業人口到城市。那麼這個轉換,如果他原來是用鋤頭耕地,現在他在用機器來造拖拉機,那是完全不一樣的生產力。簡單的講一個農民如果把他變成一個工人,他原來一天可生產十塊錢,可能現在一天就是幾十塊、幾百塊。
記者:中國要說在二戰後也是百廢待興,也應屬於青少年生長期,但是為什麼沒有發展呢?是和當時的閉關自守有關嗎?
簡天倫:這只是一個原因。其實古時交通、通訊工具不發達,開放程度也有限,經濟不一定不好。主要是這個小孩受到什麼教育,他就會怎麼樣行動。在那種環境下,發展經濟被認為是政治問題,要割「資本主義」的尾巴,他根本就沒法發展。就像那個小孩,把他關在家裡,不讓他做體育鍛練,生長就慢,也可能自然的有些生長,但如果你把他捆在床上不讓他動,他可能就萎縮了,所以當時的中國經濟是非常糟糕的。
開放後,說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又搞了深圳、珠海等經濟特區,實際上是從計畫經濟改變成一些市場經濟的因素,對政府來說也是迫不得以吧,不能不這樣走。但是大家看到的是,你按市場經濟私有制的路來走的話,經濟就會發展,我是認為是這樣的。
看中國首發 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