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並購大陸企業,有人認為這是國際企業發展大趨勢,值得推廣,也有人擔心會危及國內產業安全和經濟安全。凱雷並購徐工案至今懸而未決就是個典型例子。
最近一段時期,聯邦快遞並購大田、美國凱雷並購徐工、法國賽博並購蘇泊爾、德國舍弗勒並購洛軸等外資並購案,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國內人士有認為這是國際企業發展大趨勢,值得推廣,也有人士擔心外資並購會危及國內產業安全和經濟安全。凱雷並購徐工案至今懸而未決就是個典型例子。
外資並購越演越烈
從當前全球資本市場的發展脈絡來看,並購已經成為全球資本流動和配置的主旋律,聯合國貿發組織上月發布的《2006年世界投資報 告》指出,2005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達到9160億美元,其中全球跨國並購總金額為7610億美元,佔當年FDI總量的80%以上。
根據投資機構清科集團betway体育手机网
《2006年中國並購市場年度研究報告》中披露的數據,截至2006年11月30日,中國並購市場中TMT、醫療保健和能源三個產業並購事件總數為95件,披露的併購總額達53.75億美元。下半年前五個月已揭露跨國並購總額即超過全年的70.0%。
外資並購在中國受到大力追捧,某些地方政府的指導思想是不惜一切也要讓合資成功。在證券市場,某只股票只要存在外資並購概念,也必然受到熱烈追捧。
但值得關注的是,中國2006年出臺的一系列與並購相關的法律法規,尤其是今年9月8日開始正式施行的《關於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對外資並購的審查變的更加嚴格。
外資並購是良方靈藥?
並購前,雙方往往顯的「情投意合」,然而,很多企業在並購後,卻暴露出很多問題。正如在兩個人的婚姻中,婚後的相處比婚前相愛和婚禮要難得多一樣,跨國並購在宣布並購之後的整合也要比在此之前的調查和戰略決策困難得多。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的劉煜輝認為,經濟全球化並不是在所有狀況下都能同等實現那些理論上的好處,全球化益處的發揮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其中一個就是政府治理的昌明和法治完備。一個缺乏良治的政府,一個法治鬆弛的經濟體,經濟自由化的結果往往事與願違,資源配置效率會非常低,流入的大多數國際資本都會被投入到裙帶項目和對老百姓沒有什麼好處的無效項目上。
外資並購熱潮的真正原因
對於外方來說,外資並購加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他們把現階段購買中國資產看作是買打折商品而加速投入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在人民幣升值達到預期目標之前,外資並購動力始終存在。
而外資並購對於中方來說,原因就極複雜了。中國國有企業的併購活動中,提出與外資同等、甚至更優厚條件的民營資本,往往輸給外資。如在凱雷並購徐工案中,民營的三一重工提出願以更多資金、更迅捷的付款方式並購徐工,但徐工及當地政府的反應都甚為冷淡。當三一指責凱雷是「無市場、無網路、無技術」的「三無」投資公司時,最賣力的辯護者不是凱雷自己, 而是它打算並購的徐工。
對地方政府來說,推動外資並購國有企業的動機主要有二:其一,低效的國有資產體制,使得地方國企揹負沈重的政策性負擔和陳年債務,改制迫在眉睫,但需要支付的巨大成本又沒有著落,而尋找外資既可完成國企改革的任務,又有招商引資的政績。
其二,國企改革往往步履艱難,但如果外資進入,不少改革措施就可以推行下去。如凱雷並購徐工時,第一步是聘請國際管理諮詢公司,對徐工進行全面的管理診斷。徐工集團改制負責人王慶祝說,「不少國有企業自己難以實施的改革措施,藉助外力會更順利。」
然而這些目地是否能達到,還取決於很多因素。按照管理學大師邁克爾•波特在其風靡全球的《國家競爭優勢》中提出的「鑽石」理論,決定一個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是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完善的法律系統。布坎南指出:「我們的時代面臨的不是經濟方面的挑戰,而是制度和政治方面的挑戰。」
看中國首發 轉載請註明出處
- 關鍵字搜索:
- 並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