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何不敢消費」 ---- 大陸普通百姓談消費
新華網北京12月21日有這樣一組數據耐人尋味:今年前三季度,雖然我國消費比去年同期增長13.5%,但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僅為35.7%,而投資則達到49.9%。一邊是相對「冷清」的消費,一邊是持續「火熱」的投資,消費這駕拉動內需的馬車,多少呈現出「不振」之勢。「要正確處理好投資和消費、內需和外需的關係,最根本的是擴大國內消費需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明年工作時指出。我國經濟正朝著預期方向快速發展,但消費與投資增長不協調、消費率偏低,勢必會影響經濟持續穩定與健康發展。那麼,究竟是什麼讓老百姓「捂緊」錢袋子呢?
高房價「透支」居民未來消費
北京某國企職工王璐:「我是從外地來京工作的,去年貸款在東四環買了一套兩居室的期房,首付由父母出,貸了20年,每月要還2000多元。目前房子還沒有竣工,還得租房住,每月除掉還貸款、付房租,剩下的工資就只夠買些日用必需品,其他方面的消費就甭提了。這種狀態已經持續一年多了,房貸的壓力使得我不敢消費,也不能消費。」
近幾年,關於房市的調控措施一再出臺,但我國大部分城市的房價仍持續上漲。今年10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6.6%,在北京,從6月份開始連續5個月同比漲幅超過10%,中心城區二手房每平方米價格也衝破萬元關口。
房價持續、非理性上漲,房價水平與居民的收入水平越來越背離,使越來越多的購房族被迫背上沈重的房貸,承受著巨大的還款壓力和精神壓力。有關專家表示,虛高的房價抑制了居民正常、健康的社會投資和消費,透支了居民的未來消費。
社會保障不完善「擠壓」中低收入階層即期消費
甘肅省蘭州市居民蓋國珍:「我早些年做些小本生意,後來年紀大了,就不做了,現在靠著以前做生意攢的錢過日子,由於沒有新的進賬,也沒參加什麼社會保險,孩子上大學還要錢,所以花錢的時候要算計再算計,能不買的就不買。我就想著萬一以後得個什麼病,也不至於太拖累孩子。」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壓力越來越大,我國社會保障形勢不容樂觀。目前,我國公共養老保障體系的覆蓋面只佔人口總數的15%,低於世界勞工組織確定的 20%的國際最低標準。同時,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雖已達14966萬人,但同我國13億的人口基數相比,覆蓋面仍然較窄。
由於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完善、健全,城鎮居民中高收入階層與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差距正在逐漸拉大,相當多的消費者尤其是中低收入消費者對未來支出預期不穩定,即使收入總額增加,也不願增加即期消費,而為可能出現的失業、醫療支出及養老等進行儲蓄。
高物價使農民的增收「縮水」
河北省深州市兵曹鄉婆娑營村村民賀庚須:「俺家現在種果樹,比以前種糧食時收入多了一倍多。總覺得現在的錢毛了,買啥東西都挺貴,雖說收入多了點,但一花就沒了,所以還是捨不得花。俺家老二剛娶了媳婦,家裡這幾年攢的錢差不多都花光了,現在老三還在上學,也等著用錢,所以能不花就不花了。」
我國農民收入水平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問題也正在逐步凸顯。根據統計,目前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僅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
近幾年,隨著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但受物價、教育、醫療等因素影響,農民收入的實際水平仍然很低。收入是消費的基礎,農村人口佔我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二,農民的收入水平不高是制約我國消費的一個關鍵因素。所以,要想真正做到增加農民消費還是得回到農民增收的老話題上。
商業環境不佳限制居民消費潛力「釋放」
北京某電力工程公司職工張斌:「今年上半年我在電視購物中看到一款治脫髮的產品,說用後兩個月肯定能長出新頭髮,否則無效退款,於是就買了一套,結果用了四個多月也沒見長頭髮,反而掉得更快了。去找那家公司退貨,結果人家說你這屬於極少數例外,不行就再用一個療程,總之就是不給退款。現在買東西總感覺騙人的多、陷阱多,有時候真是折騰不起,有錢也不想花。」
近幾年,我國市場上消費環境缺乏誠信和競爭無序化等問題日漸凸顯,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統計,今年上半年,欺詐消費者投訴數量明顯上升。一些銷售者和生產者採取虛假宣傳、設計陷阱、偷換概念、隱瞞真情、混淆標準等手段,誘導消費者上當受騙。(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我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k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