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漢字與中國「同行」
幾年前,如果有韓國人要學漢語和漢字,很多人會不理解。如今,韓國的各大媒體上,有關漢字的新聞俯拾皆是。如《不懂漢字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企業看重漢字考試,大學生興起學漢字熱》、《韓國惠普總經理長期任CEO的秘訣是「漢字」》、《面臨就業,大學生學習「天、地、玄、黃」》……
從上述新聞報導中就可以看出,漢字已經成了韓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韓國教育部現在規定,初中和高中6年,學生需要掌握1800個漢字。目前,在韓國小學,漢字課已經成為準必修科目。還有很多學校利用自由活動等課外時間開設漢字課程。韓國從2000年開始,開設全國性的「漢字檢定能力考試」,想取得1級的話,至少需要會寫2000個、會讀1500個漢字。2004年,由韓國語文學會舉行的漢字能力考試,應試者有104萬。最近,很多大學不僅專門開設了漢字課,而且每逢放寒暑假的時候,還開設漢字特別講座。甚至連監獄裡也掀起了學習漢字的風潮,那些成績優秀的服刑者可以被減少刑期。隨著學漢字浪潮的高漲,與漢字有關的習題集、參考書銷路大開。最近三四年,其銷售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走在韓國的大街小巷,漢字隨處可見。地鐵站的名字、書名、名片、廣告牌、商標……用漢字寫出的名字似乎增加了幾分學識和典雅。韓國最近掀起的漢字熱緣於企業和市場的迫切需求。中國大陸、臺灣、新加坡和日本佔韓國出口市場的40%以上,中國是韓國最大的投資國,到韓國旅遊的70%的遊客屬於漢字文化圈。《朝鮮日報》曾在一篇社論中反問道:「在這樣的時代要求下,企業怎會聘用連‘天、地’都不會寫的新職員呢?」包括三星、LG、SK在內的眾多企業都開始在招聘考試中進行漢字考試或給擁有漢字能力考試資格證的應聘者加分。
1945年,朝鮮半島脫離日本統治後,一個由80多人組成的朝鮮教育審議會通過了在中小學教科書中全部使用韓文,只在必要時在括弧中加註漢字的決議。韓國政府成立後,又制定了《韓文專用法》,在小學完全停止漢字教育,只在初中和高中國語科目以外教一些常用的生活漢字。在朴正熙時代,韓國又頒布了韓文專用企劃案,全面廢止了在小學和初中的漢字教育。朴正熙還提出《促進韓文專用7個事項》,不僅去掉了「必要時在括弧中加註漢字」的規定,而且在國內的公共機關也全面禁止使用漢字。但由於在51萬多個韓文單詞中,70%的單詞是純漢字或混雜著漢字的單詞。雖然漢字並不等同於漢語,但多少年來,漢字已經融入了韓國的語言文字中。如果不能準確地理解漢字,韓國人連本民族的語言也難以理解透徹,強行阻止學習漢字反而妨礙了韓國民族語言的進一步發展。1974年,韓國文教部發表了在初高中教科書中韓文和漢字並記的決定。1976年,文教部又發表了增加常用漢字的學習方案。2002年世界盃的舉行和中韓日關係的日益密切,為漢字熱注入了新的活力。韓國人越來越認識到,東亞傳統、文化和知識是以漢字為基礎形成的,只有瞭解其根源漢字,才能在此基礎上樹立韓國文化的主觀性,才能享受比其他國家更豐富的文化,才能培養獨立的思考能力。
越南:漢字與歷史聯繫在一起
越南傳統文化與中國文化有著共同的淵源,漢字是其重要組成部分。19世紀以前,越南一直使用漢字。1839年,越南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阮朝的明命帝,曾奏請中國清朝的道光皇帝向越南頒發《康熙字典》,以便當地人學習漢語。阮朝嗣德帝精闢地論述了當時越南使用漢字的狀況,他說:「我越文明至士燮(東漢時期)以後,蓋上至朝廷,下至村野,自官至民,冠、婚、喪、祭、理數、醫術,無一不用漢字。」越南許多史學、文學著作均是用漢字寫成的。16世紀初,西方傳教士陸續到越南傳教。他們首先遇到的是語言障礙,要先學會說越南語。由於學習漢字十分困難,於是他們開始試圖用各自的母語來記錄越南語的讀音。越南語拉丁化文字從最初的拼音實驗到形成拉丁化文字系統大約經歷了200年時間。直到20世紀40年代,拉丁化文字才開始在越南普及,成為正式的越南文字。越語拉丁文字是一種注音文字,讀寫基本一致,因此極易普及。上個世紀50年代,越南曾經僅用3個月時間就在全北方範圍內完成了掃除文盲的任務。
越南文字由漢字過渡到拉丁拼音文字可以說是完全徹底的,現代越語文字中全部為拉丁字母,不再使用任何漢字。然而,漢字在越南當代社會和民俗中仍然佔有重要地位。在越南全國範圍內,人們在婚禮上離不開大大的、紅色的雙「喜」字。迎親車隊、婚禮告示牌和婚宴大廳正面的牆上都貼著雙「喜」字,它已經成為越南婚慶活動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標誌。《環球時報》記者曾問一些小孩兒甚至年輕人,雙「喜」是什麼?他們大都搖頭說不清楚,但卻知道這是舉辦婚慶的標誌。越南民間與中國一樣使用農曆,春節是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有貼漢字對聯的習俗。隨便走進越南的任何一座寺廟,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書寫飄逸的漢字對聯,當然這是從過去流傳下來的。然而即使修建新的廟宇,對聯仍然是不可缺的,而且依然使用漢字書寫。現在的越南人對寺廟中的漢字對聯早已司空見慣,但是能夠認識並懂得欣賞漢字對聯的越南人就寥寥無幾了。記者曾在寺廟中遇到過一些自告奮勇擔當導遊的本地人,當問到對聯寫的是什麼的時候,他們幾乎沒有一個人認識。然而,寺廟的出家人中卻有行家,因為經書經文幾乎都是用漢字書寫,沒有深厚的漢語功底是無法勝任的。記者認識一位當地著名的高僧,河內福慶寺的清決法師,他曾經在北京和臺北研修漢語並獲得博士學位,頗受當地民眾的敬仰。越南有使用漢字的文化傳統,當然與之並行的就是漢字書法了,漢字書法家在當地社會受到格外尊重。老百姓習慣稱他們為「私塾先生」,但這樣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近十幾年來,在越南掀起的學漢語熱一直經久不衰,漢語已經成為僅次於英語的熱門外語,報考大學中文系的考生年年爆滿,社會上漢語補習班到處都是。對於初學漢語的越南人來說,聽與說並不難,最難的是漢字的書寫和記憶。當地人往往對與越文文字特徵完全一致的漢語拼音情有獨鍾。據專家確認,現代越語語音中至少有60%-80%為古漢語語音,越語中稱之為「漢越音詞彙」。實際上「漢越音詞彙」就是漢字在現代越南語中的一種「隱形」,成為現代越南語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漢語熱」的形成既有歷史文化方面的原因,也有市場需求的原因。越南實行革新開放後,與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等地日益頻繁的經貿合作為漢語熱打下了基礎。走進河內的商店,工藝美術櫃台上擺放的木雕等工藝品上可以看到「福、祿、壽」、「招財進寶」等字樣,不少日常用品和食品上也都注有漢字,讓人甚至分不清是越南產品還是進口貨。由於來自中國大陸以及臺灣、香港地區的遊客不斷增多,一些店家門口甚至寫有「請進」、「歡迎」的漢字以招攬顧客。在南方的胡志明市,由於居住著幾十萬華人,漢字更是隨處可見。
日本:不少人想保住漢字
漢字對於日本人來說並不陌生。日本人不僅喜歡讀漢詩還喜歡寫漢字。雖然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人們「提筆忘字」的現象比較嚴重,但是漢字在日本人的生活中還是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別是使用計算機的人,要想正確輸入漢字,就必須認識漢字。為了推廣漢字,日本設有專門的「漢字能力檢定協會」,每年這個協會都要通過民眾投票,選出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漢字。2006年選出的漢字是「命」。這主要是因為2006年皇室41年來首次誕生男嬰,而且社會上的自殺事件,兒童虐待致死事件頻頻發生。選擇「命」字意在提醒人們重視生命。據「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公布,2005年有240萬人接受了漢字檢定考試,而且這一數字還有上升之勢。通過了漢字檢定,不僅對考大學有利,對考高中等也有一定的好處。在日本,將漢字能力當作錄取依據的大學和高中越來越多。
然而,由於日本戰後採取了輕視漢字的政策,日本現代年輕人對漢字確實越來越疏遠,特別是由於重視英語的傾向比較嚴重,更多的漢字詞彙和日語詞彙正在逐漸被英語音譯的假名所代替,為此,年紀大的人都抱怨現在年輕人的話都是外來語,越來越聽不懂了。同樣的現像在日本新生代政治家中也表現得非常嚴重。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幾年前,如果有韓國人要學漢語和漢字,很多人會不理解。如今,韓國的各大媒體上,有關漢字的新聞俯拾皆是。如《不懂漢字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企業看重漢字考試,大學生興起學漢字熱》、《韓國惠普總經理長期任CEO的秘訣是「漢字」》、《面臨就業,大學生學習「天、地、玄、黃」》……
從上述新聞報導中就可以看出,漢字已經成了韓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韓國教育部現在規定,初中和高中6年,學生需要掌握1800個漢字。目前,在韓國小學,漢字課已經成為準必修科目。還有很多學校利用自由活動等課外時間開設漢字課程。韓國從2000年開始,開設全國性的「漢字檢定能力考試」,想取得1級的話,至少需要會寫2000個、會讀1500個漢字。2004年,由韓國語文學會舉行的漢字能力考試,應試者有104萬。最近,很多大學不僅專門開設了漢字課,而且每逢放寒暑假的時候,還開設漢字特別講座。甚至連監獄裡也掀起了學習漢字的風潮,那些成績優秀的服刑者可以被減少刑期。隨著學漢字浪潮的高漲,與漢字有關的習題集、參考書銷路大開。最近三四年,其銷售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走在韓國的大街小巷,漢字隨處可見。地鐵站的名字、書名、名片、廣告牌、商標……用漢字寫出的名字似乎增加了幾分學識和典雅。韓國最近掀起的漢字熱緣於企業和市場的迫切需求。中國大陸、臺灣、新加坡和日本佔韓國出口市場的40%以上,中國是韓國最大的投資國,到韓國旅遊的70%的遊客屬於漢字文化圈。《朝鮮日報》曾在一篇社論中反問道:「在這樣的時代要求下,企業怎會聘用連‘天、地’都不會寫的新職員呢?」包括三星、LG、SK在內的眾多企業都開始在招聘考試中進行漢字考試或給擁有漢字能力考試資格證的應聘者加分。
1945年,朝鮮半島脫離日本統治後,一個由80多人組成的朝鮮教育審議會通過了在中小學教科書中全部使用韓文,只在必要時在括弧中加註漢字的決議。韓國政府成立後,又制定了《韓文專用法》,在小學完全停止漢字教育,只在初中和高中國語科目以外教一些常用的生活漢字。在朴正熙時代,韓國又頒布了韓文專用企劃案,全面廢止了在小學和初中的漢字教育。朴正熙還提出《促進韓文專用7個事項》,不僅去掉了「必要時在括弧中加註漢字」的規定,而且在國內的公共機關也全面禁止使用漢字。但由於在51萬多個韓文單詞中,70%的單詞是純漢字或混雜著漢字的單詞。雖然漢字並不等同於漢語,但多少年來,漢字已經融入了韓國的語言文字中。如果不能準確地理解漢字,韓國人連本民族的語言也難以理解透徹,強行阻止學習漢字反而妨礙了韓國民族語言的進一步發展。1974年,韓國文教部發表了在初高中教科書中韓文和漢字並記的決定。1976年,文教部又發表了增加常用漢字的學習方案。2002年世界盃的舉行和中韓日關係的日益密切,為漢字熱注入了新的活力。韓國人越來越認識到,東亞傳統、文化和知識是以漢字為基礎形成的,只有瞭解其根源漢字,才能在此基礎上樹立韓國文化的主觀性,才能享受比其他國家更豐富的文化,才能培養獨立的思考能力。
越南:漢字與歷史聯繫在一起
越南傳統文化與中國文化有著共同的淵源,漢字是其重要組成部分。19世紀以前,越南一直使用漢字。1839年,越南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阮朝的明命帝,曾奏請中國清朝的道光皇帝向越南頒發《康熙字典》,以便當地人學習漢語。阮朝嗣德帝精闢地論述了當時越南使用漢字的狀況,他說:「我越文明至士燮(東漢時期)以後,蓋上至朝廷,下至村野,自官至民,冠、婚、喪、祭、理數、醫術,無一不用漢字。」越南許多史學、文學著作均是用漢字寫成的。16世紀初,西方傳教士陸續到越南傳教。他們首先遇到的是語言障礙,要先學會說越南語。由於學習漢字十分困難,於是他們開始試圖用各自的母語來記錄越南語的讀音。越南語拉丁化文字從最初的拼音實驗到形成拉丁化文字系統大約經歷了200年時間。直到20世紀40年代,拉丁化文字才開始在越南普及,成為正式的越南文字。越語拉丁文字是一種注音文字,讀寫基本一致,因此極易普及。上個世紀50年代,越南曾經僅用3個月時間就在全北方範圍內完成了掃除文盲的任務。
越南文字由漢字過渡到拉丁拼音文字可以說是完全徹底的,現代越語文字中全部為拉丁字母,不再使用任何漢字。然而,漢字在越南當代社會和民俗中仍然佔有重要地位。在越南全國範圍內,人們在婚禮上離不開大大的、紅色的雙「喜」字。迎親車隊、婚禮告示牌和婚宴大廳正面的牆上都貼著雙「喜」字,它已經成為越南婚慶活動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標誌。《環球時報》記者曾問一些小孩兒甚至年輕人,雙「喜」是什麼?他們大都搖頭說不清楚,但卻知道這是舉辦婚慶的標誌。越南民間與中國一樣使用農曆,春節是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有貼漢字對聯的習俗。隨便走進越南的任何一座寺廟,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書寫飄逸的漢字對聯,當然這是從過去流傳下來的。然而即使修建新的廟宇,對聯仍然是不可缺的,而且依然使用漢字書寫。現在的越南人對寺廟中的漢字對聯早已司空見慣,但是能夠認識並懂得欣賞漢字對聯的越南人就寥寥無幾了。記者曾在寺廟中遇到過一些自告奮勇擔當導遊的本地人,當問到對聯寫的是什麼的時候,他們幾乎沒有一個人認識。然而,寺廟的出家人中卻有行家,因為經書經文幾乎都是用漢字書寫,沒有深厚的漢語功底是無法勝任的。記者認識一位當地著名的高僧,河內福慶寺的清決法師,他曾經在北京和臺北研修漢語並獲得博士學位,頗受當地民眾的敬仰。越南有使用漢字的文化傳統,當然與之並行的就是漢字書法了,漢字書法家在當地社會受到格外尊重。老百姓習慣稱他們為「私塾先生」,但這樣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近十幾年來,在越南掀起的學漢語熱一直經久不衰,漢語已經成為僅次於英語的熱門外語,報考大學中文系的考生年年爆滿,社會上漢語補習班到處都是。對於初學漢語的越南人來說,聽與說並不難,最難的是漢字的書寫和記憶。當地人往往對與越文文字特徵完全一致的漢語拼音情有獨鍾。據專家確認,現代越語語音中至少有60%-80%為古漢語語音,越語中稱之為「漢越音詞彙」。實際上「漢越音詞彙」就是漢字在現代越南語中的一種「隱形」,成為現代越南語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漢語熱」的形成既有歷史文化方面的原因,也有市場需求的原因。越南實行革新開放後,與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等地日益頻繁的經貿合作為漢語熱打下了基礎。走進河內的商店,工藝美術櫃台上擺放的木雕等工藝品上可以看到「福、祿、壽」、「招財進寶」等字樣,不少日常用品和食品上也都注有漢字,讓人甚至分不清是越南產品還是進口貨。由於來自中國大陸以及臺灣、香港地區的遊客不斷增多,一些店家門口甚至寫有「請進」、「歡迎」的漢字以招攬顧客。在南方的胡志明市,由於居住著幾十萬華人,漢字更是隨處可見。
日本:不少人想保住漢字
漢字對於日本人來說並不陌生。日本人不僅喜歡讀漢詩還喜歡寫漢字。雖然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人們「提筆忘字」的現象比較嚴重,但是漢字在日本人的生活中還是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別是使用計算機的人,要想正確輸入漢字,就必須認識漢字。為了推廣漢字,日本設有專門的「漢字能力檢定協會」,每年這個協會都要通過民眾投票,選出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漢字。2006年選出的漢字是「命」。這主要是因為2006年皇室41年來首次誕生男嬰,而且社會上的自殺事件,兒童虐待致死事件頻頻發生。選擇「命」字意在提醒人們重視生命。據「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公布,2005年有240萬人接受了漢字檢定考試,而且這一數字還有上升之勢。通過了漢字檢定,不僅對考大學有利,對考高中等也有一定的好處。在日本,將漢字能力當作錄取依據的大學和高中越來越多。
然而,由於日本戰後採取了輕視漢字的政策,日本現代年輕人對漢字確實越來越疏遠,特別是由於重視英語的傾向比較嚴重,更多的漢字詞彙和日語詞彙正在逐漸被英語音譯的假名所代替,為此,年紀大的人都抱怨現在年輕人的話都是外來語,越來越聽不懂了。同樣的現像在日本新生代政治家中也表現得非常嚴重。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韓越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