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在個人博客強調:「我一再聲明,我不是作家。」余秋雨認為,身份其實就是一個圈套,承認了身份,也就為圈套束縛,他堅決要辭掉文化散文作家的稱號。
上海青年報報導,自1990年初辭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之職後,余秋雨就出書不斷,從《文化苦旅》到《山居筆記》,從《霜冷長河》再到《千年一嘆》,幾乎每一本都大賣,最近推出的《借我一生》,短時間也創造幾十萬冊銷售記錄。
然而余秋雨卻要辭當作家。「首先要為自己解除這種概念性的身份,這才自由」。
余秋雨在博客裡說,他不願意接受人們給他的文化散文作家頭銜,因為如果接受這個概念,勢必要想方設法把自己套入作家和文化散文中,成了套中人。
據瞭解,余秋雨已經遠離作協組織多年。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作協會員說,自從幾年前不再擔任上海作家協會理事後,余秋雨再也沒在作協會議亮相,他似乎對作家們一起出席的會議,有一種本能的排斥。
余秋雨表示,除了要自由,他辭作家之名其實還有一種考慮,那就是由非作家寫出來的作品,自然就很難定位,這就不會給評論家們授之以柄,他覺得自己寫的那些東西不叫散文也可以,免得散文評論家盯上。
為潛心治學,余秋雨至今堅持不訂報、不用電腦、不上網、不用手機的原則,而他當年連續28次力辭院長一職,要的就是這份清淨。
来源:
上海青年報報導,自1990年初辭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之職後,余秋雨就出書不斷,從《文化苦旅》到《山居筆記》,從《霜冷長河》再到《千年一嘆》,幾乎每一本都大賣,最近推出的《借我一生》,短時間也創造幾十萬冊銷售記錄。
然而余秋雨卻要辭當作家。「首先要為自己解除這種概念性的身份,這才自由」。
余秋雨在博客裡說,他不願意接受人們給他的文化散文作家頭銜,因為如果接受這個概念,勢必要想方設法把自己套入作家和文化散文中,成了套中人。
據瞭解,余秋雨已經遠離作協組織多年。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作協會員說,自從幾年前不再擔任上海作家協會理事後,余秋雨再也沒在作協會議亮相,他似乎對作家們一起出席的會議,有一種本能的排斥。
余秋雨表示,除了要自由,他辭作家之名其實還有一種考慮,那就是由非作家寫出來的作品,自然就很難定位,這就不會給評論家們授之以柄,他覺得自己寫的那些東西不叫散文也可以,免得散文評論家盯上。
為潛心治學,余秋雨至今堅持不訂報、不用電腦、不上網、不用手機的原則,而他當年連續28次力辭院長一職,要的就是這份清淨。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余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