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上午9時20分,位於北京市海淀南路的地鐵十號線工程蘇州街車站東南出入口發生塌方事故,大量泥土傾瀉而下,將正在地下作業的中鐵十二局六名施工者掩埋。截至發稿時,六名工人已被埋超過35個小時(發稿時間),據知情人士透露,已發現一名遇難者屍體,其他被埋工人,生還希望渺茫。
據悉,塌方面積約20平方米,距離地面約11米。在事發地海淀南路與蘇州街十字路口看到,路邊停留著多部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和搶險車。大批社會車輛和人員在數名交警和十幾名交通協管員的指揮下有序通過。有很多民眾滯留在路口圍觀,還有幾十名警察在維持現場秩序。
工人暗打手機跨省報案在救援現場,經過一夜的緊張工作,地面臨時修建的工程項目部小樓被夷為平地,挖掘機已由南向北開掘出一條十幾米長的斜坡,延伸向被埋工人遇險的位置。到了下午,搜救工作已進展到距離地面深約20餘米的位置,接近事發地點,因此搜救工作由大型工程機械挖掘轉為人工挖掘。為防止泥土滑落,有工人不斷在坑壁上安裝鋼筋網,並澆注水泥進行加固,但由於坍塌位置地下管線複雜,為避免次生災害的發生,搶險人員一直小心翼翼,進展緩慢。加上北京今晨普降小雨,也加大了施工難度。
據《新京報》報導,事發後工地施工方曾組織工人自救,但沒有找到被埋工人。工地上大門立即被人鎖死,所有搶險工人被要求不得外出,不得向外透露與此有關的任何細節。一名工頭將工人手機收繳,但有一名工人手機未上交,他用這個電話向河南警方報警,北京方面才獲悉此事。
被埋六工人屬不同工種, 該報報導,「對於此次搶險,很多參加搶險的工人對此都很有意見,因為施工方一直要求工人不得泄露消息,參加搶險的工人也不允許出工地大門,當時施工方一直與被埋家屬交涉,希望將事故私下解決,一直到下午6時左右,才有工人陸續私自跑出來。」
在離塌陷地點不到十米的海淀南路12號樓上,一位居民告訴記者,28日上午她曾看到工人將鐵板立在工地周邊,防止外界看到,同時一個報刊亭也因為要安裝鐵板而被施工方要求暫時停業。一家複印店的老闆告訴記者,他還看到警車在這附近巡視,但很快工程方就把項目標識撤下。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人告訴記者,他昨天早上剛剛交接完畢,回到地面便發生了坍塌。隨後工頭讓他們參加搶險,但臨近中午才得知有工友被埋在下面。他說六個工人分屬不同工種,有焊工、雜工等。
北京市公安局已對被埋工人身份進行核實。現已查明:六名被埋工人都是男性,分別為河南省周口市人李鵬(20歲)、四川省人牟朝清(37歲)、周永權(37歲)、周從雲(35歲)、周傑(18歲)和四川省名山縣人廖正軍(37歲)。
塌方事件報導與疑惑
北京地鐵十號線塌方事故已發生超過35個小時,六名遇險工人的情況仍不明朗。事發當晚,本地媒體一直堅守在現場到深夜,中央級媒體、包括本報在內的多家境外媒體都是今天才陸續趕到。北京媒體今日登載的報導,也成為後來者瞭解情況的主要來源。
翻看今日北京媒體的報導,市屬媒體《北京青年報》只刊登了一則200字左右的消息,今天下午面市的《北京晚報》和由北青報主辦的《法制晚報》也都只有 500字左右,內容幾乎完全一致。而由《人民日報》主管的《京華時報》、《光明日報》與南方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新京報》則對這一事件進行了整版報導,並都披露了「工頭封鎖消息」等內情。
為拍攝一張照片,一些記者爬到路口西南側幾十層的大廈樓頂拍攝,裝備不夠「精良」的人,只好趴在路邊居民樓的窗口尋求拍攝的角度。
到了下午,有「好心人」偷偷放十幾位記者進入了現場。本報記者也混在其中,只是剛剛拍攝了兩張照片就被發現,被喝斥為「給救援工作添亂」。看到現場緊張忙碌的場面,可能很多記者都感覺有些不合時宜,十分配合地被「請」了出來。
就在本報記者準備離開時,看到一組外國電視記者也來了,不禁有些驚訝,以往這種中國的社會新聞很難見到他們的身影,但在奧運的背景下,看來北京的一舉一動確是世人矚目的焦點。
採訪過程中,記者接觸到的多位市民都痛斥工頭不及時上報的行為,一位善良的大姐甚至說:「要不要下去幫他們挖?」但也有市民懷疑下面會不會不止六個人?不然怎麽會驚動市長和安監總局局長?更有人憂心忡忡地表示,如果奧運期間發生這種事怎麽辦?或許這種意外的發生是人力不能完全控制和避免的,但此刻若能及時出現一個面對外界答疑的權威聲音,也許更有助於避免無端的猜測,讓市民及時瞭解到更多真實。
- 關鍵字搜索:
- 北京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