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應向美國家長學習教育下一代

 2007-04-03 00:4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再過幾天,美國的大學要發放今年的錄取通知,筆者的一些朋友也在焦急等待孩子的大學錄取書。在中國,很多家長更重視孩子的成績與大學的名氣,而美國家長卻更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這體現出中美教育的觀念差異。

  美國有一句諺語很好地描述了這種差異:要培養孩子去走人生路,而不是鋪好人生路。在後一觀念下,中國式的教育更在意讓孩子在各種考試中得高分,最終考一個好大學。許多中國家長甚至還為孩子選好了專業,以及今後的職業。

  上好大學無疑是中美家長的共同願望,但在這方面似乎很多中國家長的願望更強烈。在中國一本「如何能上哈佛」的書可以暢銷,這表明中國家長多看重名校。而在美國,如何培養孩子性格的書卻更受歡迎。這裡並非是鼓勵「讀書無用」,而是要說明,孩子的人生是家長難以設計和安排的,需要他們成年後自我開創。

  按西方文化傳統,美國家長對孩子更有「代管」的責任,家長應該在孩子成年前幫助孩子各方面得到培養,準備迎接人生的挑戰,不只侷限在功課好,也需要進行領導能力、社交能力等全面培養。在專業的選擇上,雖然美國家長也參與選擇,但孩子卻有決定權。在美國大學,學生換專業也是較平常的事情。當年比爾·蓋茨的父親沒有強求他讀完大學,後來創立了微軟。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戴爾公司的創始人身上,戴爾的父母也沒有要求他讀完大學,因為戴爾的人生不是他父母的,而是他自己的。

  在中國,不少家長更覺得孩子的成功除了給孩子帶去幸福外,也能夠給自己帶來安慰和榮耀,因此,不少中國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更強列,許多中國家長往往通過自己的人生經驗,為孩子設計人生。

  而很多美國家長則更願意幫助孩子選擇人生。

  當然,中美教育的差異,觀念不同是一方面,社會環境是另一個重要方面。在國內,很多家長更傾向於幫孩子安排好將來,是對就業難等社會條件有更多考慮。

  中國人重教育、願意為孩子在教育上投入值得提倡,但中國的教育還應更新觀念,對孩子進行全面培養,給下一代人生選擇的權利,不要試圖為他們設計和安排人生道路。當然,同樣重要的是,在社會環境上,也需要更多改進,建立起更加公平和鼓勵創業的機制,解除一些家長對下一代人生之路的擔心。


来源:新京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