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有一種踏在盤與鼓上表演的舞蹈,時稱《盤鼓舞》,又稱《盤舞》、《七盤舞》,多在宴享時助興。舞者多為男性,通常頭戴冠帽,身穿長袖舞衣,腳穿特製舞鞋。舞時將盤和鼓排列在地,舞者在盤與鼓上縱橫騰踏、屈身折體、翻撲倒立,表演各種舞姿,同時在盤和鼓上踏出富有節奏的聲響。也有女性表演者。表演有獨舞、雙人舞和群舞。
漢代傅毅的《舞賦》以美妙的詞語讚美了群舞《盤鼓舞》。「其始興也,若俯若仰,若來若往。雍容惆悵,不可為像。」舞蹈開始時,舞者傳達給觀者的感覺是俯仰、往來皆在瞬間中完成,其雍容之姿,惆悵之韻,不可盡述其形象。隨之,舞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若翔若行,若竦若傾。兀動赴度,指顧應聲」。此時的舞姿依照節拍,手指身法皆應著鼓聲。看,「羅衣從風,長袖交橫」,瞬息萬變的舞姿讓觀者目不暇接,繞身若環的技巧讓手腳合併。舞者輕盈的似飛燕,機敏的若驚鴻。曼妙的舞姿閑緩柔美,變化中卻迅疾而又輕鬆。正是通過絕妙的舞姿,舞者傳達著自己的心志,「在山峨峨,在水湯湯。與志遷化,容不虛生」,志在高山有巍峨之勢,意在流水有坦蕩之情。舞姿隨著心志變化,舞容亦依意而改變。歌中有詩,舞者通過表演而將其展現出來,「氣若浮雲,志若秋霜」。
在表演中,舞者次第而出,「摘齊行列,經營切儗。彷彿神動,迴翔竦峙」。行列變換有數,往來伸縮進退有度,彷彿群仙出動,恣意翱翔。「擊不致筴,蹈不頓趾」,手急速的敲擊著拍板,而腳也不停止的踏擊著鼓。突然踏擊的聲音戛然而止,靜如處子。等到舞者再度起舞,鼓聲急切。舞者或跳躍或低跪,或以手摩鼓,或以足踏鼓。身體彎曲,腰似彎弓,「纖縠蛾飛,紛猋若絕。超逾鳥集,縱弛殟歿」。像亂蝶在空中飛舞,像鳥疾速飛集,鬆弛舒緩十分自如。「體如游龍,袖如素蜺」,十分的美麗。舞蹈完畢後,舞者退回到行列中。「觀者稱麗,莫不怡悅」。從上述描述中,我們可知跳《盤鼓舞》的舞者有著較高的技巧。
《盤鼓舞》中用作道具的盤是木做的,橢圓形,鼓稍高於盤子,直徑約三十多厘米。一般鼓為一面或兩面,盤為六個或七個,也有用四個、五個或三個的。
漢畫像磚石有十分豐富的《盤鼓舞》形象。在山東沂南出土的漢畫像石中,可以看到獨舞的《盤鼓舞》。一個男性舞者頭戴冠,身穿長袖舞衣,正從盤鼓上躍下,回首睨顧盤鼓,舞袖冠帶飛揚,動作豪放。河南南陽許阿瞿墓漢畫像石中,則描繪了一女性舞者在鼓上翩然起舞的場面。在山東濟寧出土的漢代畫像石中,則描繪了群舞的《盤鼓舞》:三個高鼻雅鬢的男子,赤膊跣足,在五個鼓上做虎跳、倒立等動作。
盤鼓舞有盛大的伴奏樂隊,在山東沂南漢畫像石上,有三席人伴奏,樂器有:鐘、磬、建鼓、塤、鐃、瑟、笙、排簫等,並有女歌者伴唱。
- 關鍵字搜索:
- 漢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