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有影響的六種滿族宴
滿漢全席
是歷史上著名的筵席之一,也是清王朝最高級的國宴。它是由滿點漢菜所組成。滿點又稱「滿洲餑餑席」,以點心為主,菜餚品種並不豐富,烹調方法也較簡單。後來在滿席基礎上加入一些漢族菜餚,使其在原料、品種、製法、口味、形象上都十分豐富多彩,稱為滿漢全席。
此席在滿清政權入關以後逐漸形成。創於康熙年間,相傳清聖祖玄燁在皇宮內首嘗,並御書「滿漢全席」,使滿漢全席名噪一時。當時滿漢全席有宮內和宮外之別,宮內的滿漢全席專供天子、皇叔、皇兄、皇太后、妃子、貴人等享用;近親皇族子嗣、功臣(漢族只限二品以上官員和皇帝心腹)才有資格參加宮內朝廷的滿漢全席。宮外滿漢全席,常常是由滿族一二品官員主持科考和地方會議,以滿漢全席招待欽差大臣,入席時要按品次,佩戴朝珠,公服入席。
滿漢全席規定菜餚總數為108件,其中,南菜54件,北菜54件,點菜不在其中,隨點隨加。滿洲餑餑大小花色品種44道,一席使用麵粉44斤8兩,從主副食品種上可見滿漢全席的規模了。
元日宴
也稱元旦宴、元會宴。清代例行宴會之一。禮部主辦,光祿寺供置,精膳司部置。《清史稿·志》:「元日宴,崇德初定制,設宴崇政殿,王、貝勒、貝子、公等各進筵食牲酒,外籍王、貝勒亦如是。順治十年,令親王、世子、郡王暨外籍王、貝勒各進牲酒,不足,光祿寺益之,御筵則尚膳監供備。康熙13年罷,越數歲復故。康熙23年改燔炙為肴羹,去銀器,王以下進肴羹筵席有差。」雍正四年,對元日宴的儀式、陳設、席次、宴會所奏音樂及舞蹈均做了規定。
滿族大宴
清朝入關前的一種宴會。規模較大,多以招待一般身份的外部族頭人,如朝鮮使臣、明朝的降官降將、公主與額附回闕省親等。此宴帶有喜慶性質,通常由皇帝親自出席。一般設幾桌到幾十桌。多以牛羊肉為主,獸肉次之。通常烹煮的肉食,塊大、質嫩,用解食刀割食。大宴也設酒,但出於禮貌,客人的食、飲均不能盡興,只是一種禮儀。皇帝離宴,大宴也宣告結束。
千叟宴
為清代宮廷盛大的宴禮之一。場面最大,規模最盛,耗資也最巨。清十代帝王260多年中,只在康乾盛世舉辦過四次。千叟宴即為千名老叟參加的宴禮。但實際參加的並非一千人。如康熙53年三月慶六旬「萬壽」曾兩次宴請65歲以上的老者2800餘人與宴。乾隆61年(即嘉慶元年)乾隆舉行千叟宴,入宴的群臣耆老和並未入座的達5000多人。所有擬定參加千叟宴的人員,皆由皇帝欽定。而後由有關衙門分別行文通知。宴前需要大量的物質準備。開宴之前,在外膳房的指揮下,依照入席耆老品位的高低,預先擺設千叟宴席。除寶座(皇帝的座位)前的御宴外,一般按東西兩路設席,依等級制度分一等桌張和次等桌張兩級設擺,餐具和膳品也有明顯的區別。宴中奏宮廷樂曲,舉行各式禮儀。
滿族筵席
指清朝入關前四滿族的一般宴會,規模較小,人數不多,也較為隨便。這種筵席只在炕上設炕桌,地面不設桌椅。有時連炕桌也不設,在露天地裡,鋪張獸皮,食客席地而餐。菜餚主要有火鍋,多陶製,以豬肉、羊肉為主料,佐料有鹽、醬等,不分季節,冬夏皆設。其它菜餚多是燉菜,如燉牛肉、燉羊肉、燉豬肉或燉鹿肉、狍子肉等。酒以燒酒(白酒)為主,有時以蘆酒為輔。主食有稗子米飯、秫米飯,也有蒸蕎面、玉面餑餑等,當然,宮庭筵席不上這類主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滿漢全席
是歷史上著名的筵席之一,也是清王朝最高級的國宴。它是由滿點漢菜所組成。滿點又稱「滿洲餑餑席」,以點心為主,菜餚品種並不豐富,烹調方法也較簡單。後來在滿席基礎上加入一些漢族菜餚,使其在原料、品種、製法、口味、形象上都十分豐富多彩,稱為滿漢全席。
此席在滿清政權入關以後逐漸形成。創於康熙年間,相傳清聖祖玄燁在皇宮內首嘗,並御書「滿漢全席」,使滿漢全席名噪一時。當時滿漢全席有宮內和宮外之別,宮內的滿漢全席專供天子、皇叔、皇兄、皇太后、妃子、貴人等享用;近親皇族子嗣、功臣(漢族只限二品以上官員和皇帝心腹)才有資格參加宮內朝廷的滿漢全席。宮外滿漢全席,常常是由滿族一二品官員主持科考和地方會議,以滿漢全席招待欽差大臣,入席時要按品次,佩戴朝珠,公服入席。
滿漢全席規定菜餚總數為108件,其中,南菜54件,北菜54件,點菜不在其中,隨點隨加。滿洲餑餑大小花色品種44道,一席使用麵粉44斤8兩,從主副食品種上可見滿漢全席的規模了。
元日宴
也稱元旦宴、元會宴。清代例行宴會之一。禮部主辦,光祿寺供置,精膳司部置。《清史稿·志》:「元日宴,崇德初定制,設宴崇政殿,王、貝勒、貝子、公等各進筵食牲酒,外籍王、貝勒亦如是。順治十年,令親王、世子、郡王暨外籍王、貝勒各進牲酒,不足,光祿寺益之,御筵則尚膳監供備。康熙13年罷,越數歲復故。康熙23年改燔炙為肴羹,去銀器,王以下進肴羹筵席有差。」雍正四年,對元日宴的儀式、陳設、席次、宴會所奏音樂及舞蹈均做了規定。
滿族大宴
清朝入關前的一種宴會。規模較大,多以招待一般身份的外部族頭人,如朝鮮使臣、明朝的降官降將、公主與額附回闕省親等。此宴帶有喜慶性質,通常由皇帝親自出席。一般設幾桌到幾十桌。多以牛羊肉為主,獸肉次之。通常烹煮的肉食,塊大、質嫩,用解食刀割食。大宴也設酒,但出於禮貌,客人的食、飲均不能盡興,只是一種禮儀。皇帝離宴,大宴也宣告結束。
千叟宴
為清代宮廷盛大的宴禮之一。場面最大,規模最盛,耗資也最巨。清十代帝王260多年中,只在康乾盛世舉辦過四次。千叟宴即為千名老叟參加的宴禮。但實際參加的並非一千人。如康熙53年三月慶六旬「萬壽」曾兩次宴請65歲以上的老者2800餘人與宴。乾隆61年(即嘉慶元年)乾隆舉行千叟宴,入宴的群臣耆老和並未入座的達5000多人。所有擬定參加千叟宴的人員,皆由皇帝欽定。而後由有關衙門分別行文通知。宴前需要大量的物質準備。開宴之前,在外膳房的指揮下,依照入席耆老品位的高低,預先擺設千叟宴席。除寶座(皇帝的座位)前的御宴外,一般按東西兩路設席,依等級制度分一等桌張和次等桌張兩級設擺,餐具和膳品也有明顯的區別。宴中奏宮廷樂曲,舉行各式禮儀。
滿族筵席
指清朝入關前四滿族的一般宴會,規模較小,人數不多,也較為隨便。這種筵席只在炕上設炕桌,地面不設桌椅。有時連炕桌也不設,在露天地裡,鋪張獸皮,食客席地而餐。菜餚主要有火鍋,多陶製,以豬肉、羊肉為主料,佐料有鹽、醬等,不分季節,冬夏皆設。其它菜餚多是燉菜,如燉牛肉、燉羊肉、燉豬肉或燉鹿肉、狍子肉等。酒以燒酒(白酒)為主,有時以蘆酒為輔。主食有稗子米飯、秫米飯,也有蒸蕎面、玉面餑餑等,當然,宮庭筵席不上這類主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清朝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