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訊 南雄發現一座完好明代古城堡 佔地萬米的「世外桃源」曾為中原士族南遷避敵之所。
說起中世紀古堡,人們或許會想起歐洲那一座座神秘的尖頂建築。但在粵北南雄最偏遠的百順鎮,近日也發現了一座被重重大山深「鎖」的明代古堡。
這座神秘的古堡帶著古代中原士族的貴族風格,寂寞地屹立於群山深處,既曾抵禦過盜匪猛獸的洗劫,也曾庇護數代中原後裔,歷經630年風雨滄桑依舊巍然不倒。
古堡之內機關重重
「城堡名叫黃屋城,顧名思義,是黃姓人家居住的地方。裡面機關重重,沒有城堡居民帶路,進去後就難以出來。」在土生土長的城堡人——百順小學黃校長的帶領下,記者一行深入古堡探秘。
站在城堡的東門極目四眺,宏偉的城牆向山邊延伸,一眼望不到邊。高達9米多的城牆分為兩部分,下部由質量上乘、手工精細的花崗條石砌成,上部則是清一色的規整厚實的青磚砌成。城牆厚從70至170厘米不等。「原來每扇城門都有2套門,1套是木門,1套是鐵門。鐵門厚6厘米,木門厚10厘米,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黃校長說。
風格獨特的防禦堡壘
黃屋城其實是一座龐大堅固的防禦性建築。如遇敵情,城門一關便固若金湯,居民們可在巨堡中生產生活數月無憂。高大的城牆每隔3米左右就設有一個槍炮眼,能居高臨下地予敵迎頭痛擊。城堡南門建有一個高10多米的碉堡圍樓,厚厚的鐵門奇重無比。這是供城堡居民進攻和退守的第一道防線。
記者看到,古堡中的房屋之間全部都是用樑木連接,相互之間全賴其嚴謹的整體結構互相勾連。房屋不僅具有防震功能,還有較好的通風和採光條件,冬暖夏涼。其建築規模之宏大,技術之精湛,依明代科技條件而言非常罕見。
走進城堡,一條條被歲月磨得又圓又滑的鵝卵石古巷伸向深處,寂寞而悠長。巷街兩邊全是老房子,幾戶人家對門而建,共用一個天井和門前水溝。雨滴從屋檐下丁丁鼕鼕滴下來,是寂寞的古堡六百多年來最動聽的音樂。
群山環繞的古堡。
「堡民」只剩十多戶
黃校長說,舊時有黃、諸、嚴三姓共居城內,最旺盛時600多間房屋中共住了300多戶人家。後來諸、嚴二姓遷往別處,只剩下黃姓人家。
目前的古堡「原住民」大都耐不住城堡的陳舊與寂寞外遷,只餘下10多戶人。聽到有說話聲,偶爾有一扇門「吱呀」洞開,「誰呀?」隨著一句地道的客家話,伸出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相詢。黃校長說,有的老人喜歡城堡的幽靜淳樸和與世無爭,在跟年輕人在外居住後,又重新搬回古堡居住。
中原士族南遷避敵之所
為了探究神秘古堡的來歷,記者採訪了南雄博物館朱館長。據介紹,唐宋時期,中原大批士族為避戰亂南遷,多駐足珠璣、牛田坊一帶。其後,南遷珠江三角洲各地,但也有部分氏族定居南雄,時稱客家人。客家人初到南雄落籍,十分艱難,尤其到崇山峻嶺寄居的,常受到盜匪、猛獸的侵襲,苦不堪言。客家人為在當地生息繁衍,不得不擺脫一家一戶獨居的方式,集資建城堡,住在高牆城堡裡面。
沉睡了630年的古城堡能否甦醒過來,承載歷史變遷和時代發展的另外一種功能?當地許多熱心人都期望著能有人前來開發,給古城堡穿上時代的新衣裳。
「古城堡建於明洪武十年(1377年),距今正好630年了。古堡坐北朝南,北高南低,佔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共有600多間房屋,城內有街巷8條。」當地人、百順小學黃校長說,大山深處的城堡歷經630年風雨滄桑,通體難覓絲毫裂縫和倒塌之處,堅固異常,的確是一個奇蹟。 来源:
說起中世紀古堡,人們或許會想起歐洲那一座座神秘的尖頂建築。但在粵北南雄最偏遠的百順鎮,近日也發現了一座被重重大山深「鎖」的明代古堡。
這座神秘的古堡帶著古代中原士族的貴族風格,寂寞地屹立於群山深處,既曾抵禦過盜匪猛獸的洗劫,也曾庇護數代中原後裔,歷經630年風雨滄桑依舊巍然不倒。
古堡之內機關重重
「城堡名叫黃屋城,顧名思義,是黃姓人家居住的地方。裡面機關重重,沒有城堡居民帶路,進去後就難以出來。」在土生土長的城堡人——百順小學黃校長的帶領下,記者一行深入古堡探秘。
站在城堡的東門極目四眺,宏偉的城牆向山邊延伸,一眼望不到邊。高達9米多的城牆分為兩部分,下部由質量上乘、手工精細的花崗條石砌成,上部則是清一色的規整厚實的青磚砌成。城牆厚從70至170厘米不等。「原來每扇城門都有2套門,1套是木門,1套是鐵門。鐵門厚6厘米,木門厚10厘米,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黃校長說。
古堡正門。
風格獨特的防禦堡壘
黃屋城其實是一座龐大堅固的防禦性建築。如遇敵情,城門一關便固若金湯,居民們可在巨堡中生產生活數月無憂。高大的城牆每隔3米左右就設有一個槍炮眼,能居高臨下地予敵迎頭痛擊。城堡南門建有一個高10多米的碉堡圍樓,厚厚的鐵門奇重無比。這是供城堡居民進攻和退守的第一道防線。
記者看到,古堡中的房屋之間全部都是用樑木連接,相互之間全賴其嚴謹的整體結構互相勾連。房屋不僅具有防震功能,還有較好的通風和採光條件,冬暖夏涼。其建築規模之宏大,技術之精湛,依明代科技條件而言非常罕見。
走進城堡,一條條被歲月磨得又圓又滑的鵝卵石古巷伸向深處,寂寞而悠長。巷街兩邊全是老房子,幾戶人家對門而建,共用一個天井和門前水溝。雨滴從屋檐下丁丁鼕鼕滴下來,是寂寞的古堡六百多年來最動聽的音樂。
群山環繞的古堡。
「堡民」只剩十多戶
黃校長說,舊時有黃、諸、嚴三姓共居城內,最旺盛時600多間房屋中共住了300多戶人家。後來諸、嚴二姓遷往別處,只剩下黃姓人家。
目前的古堡「原住民」大都耐不住城堡的陳舊與寂寞外遷,只餘下10多戶人。聽到有說話聲,偶爾有一扇門「吱呀」洞開,「誰呀?」隨著一句地道的客家話,伸出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相詢。黃校長說,有的老人喜歡城堡的幽靜淳樸和與世無爭,在跟年輕人在外居住後,又重新搬回古堡居住。
中原士族南遷避敵之所
為了探究神秘古堡的來歷,記者採訪了南雄博物館朱館長。據介紹,唐宋時期,中原大批士族為避戰亂南遷,多駐足珠璣、牛田坊一帶。其後,南遷珠江三角洲各地,但也有部分氏族定居南雄,時稱客家人。客家人初到南雄落籍,十分艱難,尤其到崇山峻嶺寄居的,常受到盜匪、猛獸的侵襲,苦不堪言。客家人為在當地生息繁衍,不得不擺脫一家一戶獨居的方式,集資建城堡,住在高牆城堡裡面。
沉睡了630年的古城堡能否甦醒過來,承載歷史變遷和時代發展的另外一種功能?當地許多熱心人都期望著能有人前來開發,給古城堡穿上時代的新衣裳。
「古城堡建於明洪武十年(1377年),距今正好630年了。古堡坐北朝南,北高南低,佔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共有600多間房屋,城內有街巷8條。」當地人、百順小學黃校長說,大山深處的城堡歷經630年風雨滄桑,通體難覓絲毫裂縫和倒塌之處,堅固異常,的確是一個奇蹟。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廣東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