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古代皇帝稱謂解說

 2007-08-30 21:5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為什麼中國古代皇帝的稱謂唐以前都稱為某某帝,而唐後各朝都稱為宗。其實其中原因很簡單,只不過是為圖個簡單。一般來說皇帝的稱謂有這樣幾種,謚號、廟號、年號。

謚號是在皇帝(當然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死後也可以有謚號,不在討論之列)駕崩後,由其朝廷根據其生平事跡,加以褒貶的稱號。謚號格式大多是什麼什麼皇帝。

廟號,則是和古代宗廟制度有關。就像各家的祠堂都供奉著祖宗牌位,皇帝也一樣,太廟裡照樣供奉著祖宗的牌位,不過為避諱死皇帝的名諱,那個牌子是不能寫皇帝老爺子的名字,只能特立一個什麼什麼宗的名號,那就是廟號。

而年號我們不用多說,就是每個皇帝為了紀年,而定的名號,稱為「改元」。

回到文首的問題,稱謂皇帝古時都是先說謚號再說廟號,在唐以前的朝廷還是比較實在,有一說一,往往謚號採取一兩個字就把皇帝一生給概括了,如漢文帝劉恆,死後的廟號為太宗,謚號為文帝。一個「文」字,就概括了劉恆厚民寬仁的品德。而到了唐後,皇帝們開始陶醉於自己的功績,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膨脹,那時候溜須拍馬的傢伙也多了,謚號裡不斷的加入了溢美之詞,使得好端端的謚號成了又醜又長的包腳布。如唐太宗謚號為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以至於後朝皇帝都跟著加緊學習,(tmd,這些傢伙就是不學好的),像後來的明永樂皇帝謚號為「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乖乖!19個字)。清太祖皇太極,就叫「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這個25個字哦)。

對咱們這些看史的老百姓,不願去記那些讀起來拗口,看上去不爽的謚號,所以後人一般自唐以後都採用相對簡單的廟號稱謂皇帝,故而出現唐以前稱帝,唐後稱宗的原因。

還有到了滿清,由於歷史離我們較近,再加上清朝的皇帝老兒不喜歡更換年號,老百姓喜歡用年號稱謂皇帝,當習慣保留下來使得歷史上把清朝皇帝的稱謂跟年號聯繫起來。如清世祖福臨,謚號為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廟號世祖,年號順治,而我們習慣叫他順治皇帝。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