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知名的椰林大道上,新生準備入住
傅鐘下,大學新生三兩成群,階前促膝談天;椰林大道上,新鮮人拎著新被子、新用品,走入嶄新的求學階段。
又是一年的開學季節!多少莘莘學子,經過了試煉,通過了考驗,踏進了自己嚮往的校園。
臺灣的第一學府--臺灣大學,總是眾人的嚮往之地。而今這嚮往,也有來自對岸的。
"尊敬的校長,本人非常想去貴校就讀,以適應多變的社會","尊敬的台大的領導,因為一直很喜歡臺灣這片土地,希望能到台大就讀"。
表達這般"我想念台大"內容的信或電子郵件,近幾年來,不時從大陸的高中生那兒,寄到了台大。
"包括寄到校長電子信箱的,或直接寄到教務處我們這裡的,平均每個月都會有一、兩封。"第一線處理這些事務的台大註冊組主任洪泰雄說。
信件的來處,大陸的大江南北都有,不限於高三應屆畢業生,也有高一、高二生"未雨綢繆"先來函詢問的。有的,為表示誠意,特別以繁體字書寫;有的,為說明自己的優秀應該足以上台大,特別附上得獎等記錄照片。
"現在網路無遠弗屆,大陸的高中生,對台大的認識與瞭解,很可能遠超過我們所知道的。"洪泰雄說。
台大的回函只有一個
大陸高中生的來函與台大的回函
然而,這些信,不論是多有誠意或多優秀,不論是寄自大陸沿海或內地,台大這邊都只能給予一樣的答案,告訴這些學子,臺灣目前的相關規定是如何。
基本上,臺灣目前並沒有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讀。按照現行規定,只有設籍臺灣、持大陸高中同等學力證件,經兩岸的相關單位檢核通過,才能報考臺灣的大學。
近年來,是有大陸的大學生或研究生來到臺灣的一些大學做短期研習,台大、政大、清華等校都有,但大多只能做研究,不能修學位、學分。至於住在大陸的高中生,想要來念臺灣的大學,老實說,眼前還真是行不通。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向為本校教育理想,",台大的回函中,總是儘可能別傷了這些孩子期待的心,"台端各方面之傑出成就,令人讚賞,對本校之嚮往,更令人動容。於此預祝您未來能得償宿願,前來本校就讀。"好像在婉轉地告訴他們,雖然現在不行,但總要對未來抱著希望。
而"未來",真的有可能嗎?身兼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簡稱"招聯會",負責大學招生策略的擬定)秘書的洪泰雄不諱言,招聯會已有相當共識,可能對此議題"未雨綢繆",進行相關討論和因應。
台大註冊組主任洪泰雄的談話
他認為,臺灣若能開放大陸高中生來臺讀大學,應該有助於兩岸的交流和相互瞭解,也可以拓展各大學的學術影響力。就他的觀察,兩岸這年輕的一代都是所謂的"e世代"(習慣用網路email的一代),想法單純而海闊天空,沒有政治的糾纏。
想想看,也挺有意思的,兩岸這些十幾歲的高中生,正是在兩岸恢復往來之後出生、長大的孩子,看待兩岸,似乎沒有以往的歷史糾結或政治包袱,而是挺自然往來的一片天地。
競爭才會擦出火花
台大校園裡,一群剛來報到的外文系新生,男生女生錯落坐在知名的傅鐘下。和他們聊聊,"如果大陸高中生來做同學,如何?"
"歡迎啊!"歡迎之至",他們這般表示。有位男同學還說:"我室友就是澳門來的,人很好啊"。
澳門?對喔,多年以前,香港、澳門來的同學,是被我們當成"港澳僑生"的,如今這兩地都陸續"回歸"中國大陸了,那港澳同學要算是"僑生"還是"大陸學生"呢?現在,臺灣的招生單位還是依以往的海外招生來處理,也就是說,依目前的中國大陸"版圖"來說,能來臺灣念大學的,似乎只有香港和澳門的高中生。
而如今,也有不少臺灣的孩子,隨著做台商的父母,在大陸唸書呢。"我很多小學、中學的同學、朋友,也會在大陸,我們常會通email啊。"台大新生裡,一位男同學說。語氣顯示,他對大陸學生並不"陌生"。
"他們超強的。"一位女同學說,她有同學在大陸,她也和上海的高中生接觸過,覺得對岸這些同輩挺厲害的。
那麼,不怕這麼強的人來臺灣競爭嗎?"不會啊,有競爭才會擦出火花,才會成長!"女同學自信明快的說。真不愧是台大的高材生,好樣的!
兩岸恢復往來已二十年,轉眼間,這期間的新生代已"成長"到這麼大了。至於大陸的高中生何時能在台大的教室裡"同窗共讀",或許得看兩岸關係接下來"成長"的狀況吧。
附帶一提的是,大陸高中生若想來念台大,關於臺灣總統陳水扁說過的"四不一沒有"或"四要",記不住沒關係,但台大校長說的"四不"和"四要",可最好記下來。
前些天,台大的迎新典禮上,校長李嗣涔說了,做為一個台大人,一定要堅持"四要",就是:一、要建立寬廣的基礎學問,以適應快速變化的世界;二、要有創新的能力,不必求"第一",但要做"唯一";三、要關心人類社會面臨的危機;四、要有國際觀,多瞭解新興各國的文化與政經現況。
至於"四不",則是:考試不作弊、作業不抄襲、上課不隨意逃課、腳踏車不亂停。
臺灣第一學府台大正門
- 關鍵字搜索:
- 大陸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