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貽汾的《柳岸風曉圖》 戴東尼 收藏
中國常州崇法寺內有一鐘樓,據說清代道光年間,樓內塑有一尊魁星神像,預兆鄉里的「斯文丕振」(意即神人合一,文風丕振)。寺內還有一口大銅鐘,足有一人一手高,周圍鐫滿多種經文咒語和八卦雲紋,銅質烏亮,字形清晰,更為稱奇的是裡外沒有一個砂眼,也找不出任何澆口痕跡,可謂舉世無雙的好鐘。可是,那大銅鐘卻好像天生的啞巴,一直敲之不鳴,所以被閑置於偏室之中。有一天,一位當地的青年閑游到此,無意間信手揮鞭一擊,天人感應,啞鐘頓然開口,聲音宏大響亮,悠悠然傳出好幾里外。此人便是應驗了「斯文丕振」,16歲世襲雲騎尉,19歲後歷任安徽鳳陽、揚州三江營、廣東標撫營守備,最後擢升溫州鎮副總兵,且詩書畫俱精妙,與清初六大畫家之一的惲南田一起被後世稱為「常州雙絕」的湯貽汾。
湯貽汾(1778-1853),字若儀,號雨生,晚號粥翁,別號琴隱道人、太平邊將、羅浮半月黃冠客。江蘇武進(常州)人,為政清廉,後寓居南京,太平天國攻破金陵時,投池而死,享年75歲。其人於百家之學均有所造詣,深研天文、地理等,且詩文書畫俱能,彈琴、圍弈、擊劍、吹簫諸藝無不精好。其山水畫受前清畫家董邦達影響,承繼了「婁東派」衣缽,平實細緻,後來發展了淡墨干筆皴擦法,枯中見潤,自創一格。畫梅閑淡超脫,極有神韻,間寫松柏,多在清奇古雅中流露出一股文人氣息。在當時湯貽汾與方薰、奚岡、戴熙齊名,有「方奚湯戴」之稱,後世有人論其畫品,在其餘三人之上。
湯貽汾之妻董婉貞與諸子女亦善畫。董琬貞(1776-1849),字雙湖,號蓉湖,別署隱園琴侶。其祖父董潮為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進士。董氏自幼聰慧,素有才女之稱,嫁湯貽汾為妻後,詩文書畫日漸益進。她擅畫山水花鳥,所作構圖新奇,用筆細潤,落墨瀟灑,賦色淡雅,層次豐富,意境疏間,書法秀逸瀟脫。其篆刻或秀逸高潔,或流暢清雅,或剛勁傳神,自成風格。其篆刻作品傳世有「隱園琴侶」、「董氏琬貞」、「貞不絕俗」、「生長蓉湖家澉湖」等。董琬貞還著有《雙湖詩文集》,語言文采優美深長,獨樹一幟。
這幅湯貽汾的《柳岸風曉圖》,上款為「醇士仁兄法家」,醇士即為當時與湯貽汾齊名的戴熙,他與湯貽汾一樣文武雙全,此畫贈與行家,必為精心之作。常言道「人難畫手,樹難畫柳」,此畫設色清淡,氣韻高逸,意境幽深,尤其畫柳用筆輕鬆自在,筆法細秀而蒼勁,頗為難得。畫中,遠處山坳間柳樹掩映著閣樓,近處小屋內高士閑坐於窗前,畫家十分注重情境、氣氛的營造。全畫以山為骨幹,其間置以房屋、柳樹,以士人閑倚點景,人物結體自然,意態幽逸,這種含蓄溫柔的筆調,頗得元人之法,出世超逸之情溢於畫面,大有淵明歸隱之意。
- 關鍵字搜索:
- 湯貽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