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美國大學和研究所校園裡流行個名詞,從字面上解釋是互惠的朋友(friends with benefits),實質指的是原為親密的朋友卻發展成開始有性卻不是情侶的尷尬關係。
對某些人來說,這種略帶激情的關係看似理想,比談戀愛少些壓力,比一時的縱情或難以捉摸的一夜情又長久許多。但研究發現,這樣的關係也存在著情侶間才會有的憂慮,即一方投入的比另一方深;而且原本無話不談的朋友因肉體關係的發展,彼此間的情誼反倒成為禁忌話題。
據紐約時報的報導,這份由密西根州立大學前研究生畢森(Melissa Bisson)及傳播學系教授雷文(Timothy Levine) 所作的研究共查訪了125位男女,發現60%的受訪者至少都有一位這樣的密友。其中1/10後來發展成全面性的戀愛關係;1/3停止性關係但仍維持友誼; 1/4最後分手,連朋友都當不成;其餘的則仍維持曖昧的關係。
研究人員針對90位表示至少曾有一位「密友」的學生做了有關雙方情感、承諾與溝通方面的後續調查,發現這些受訪者是因為不想對感情做出承諾,才選擇發展這種關係,他們認為這樣比較安全,至少初期如此。不過隨著關係的進展,雙方都很擔心會對對方有更進一步的感情,因為多餘的感情可能不會得到相對的回應。
雷文補充說,從心理學標準來衡量,「密友」的關係和友誼的類似程度甚於愛情。和以往針對情侶所作的研究結果對照,「密友」的關係在親密度、感情承諾與激情程度三項的得分都較低,最大的不同在於感情承諾往往由激情程度伴隨。這種追求所謂個人的感受,想和某人在一起又彼此先說好不動真感情的相處模式,表面上看似理性,常此以往卻會帶來心理上的混淆與陰暗。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對某些人來說,這種略帶激情的關係看似理想,比談戀愛少些壓力,比一時的縱情或難以捉摸的一夜情又長久許多。但研究發現,這樣的關係也存在著情侶間才會有的憂慮,即一方投入的比另一方深;而且原本無話不談的朋友因肉體關係的發展,彼此間的情誼反倒成為禁忌話題。
據紐約時報的報導,這份由密西根州立大學前研究生畢森(Melissa Bisson)及傳播學系教授雷文(Timothy Levine) 所作的研究共查訪了125位男女,發現60%的受訪者至少都有一位這樣的密友。其中1/10後來發展成全面性的戀愛關係;1/3停止性關係但仍維持友誼; 1/4最後分手,連朋友都當不成;其餘的則仍維持曖昧的關係。
研究人員針對90位表示至少曾有一位「密友」的學生做了有關雙方情感、承諾與溝通方面的後續調查,發現這些受訪者是因為不想對感情做出承諾,才選擇發展這種關係,他們認為這樣比較安全,至少初期如此。不過隨著關係的進展,雙方都很擔心會對對方有更進一步的感情,因為多餘的感情可能不會得到相對的回應。
雷文補充說,從心理學標準來衡量,「密友」的關係和友誼的類似程度甚於愛情。和以往針對情侶所作的研究結果對照,「密友」的關係在親密度、感情承諾與激情程度三項的得分都較低,最大的不同在於感情承諾往往由激情程度伴隨。這種追求所謂個人的感受,想和某人在一起又彼此先說好不動真感情的相處模式,表面上看似理性,常此以往卻會帶來心理上的混淆與陰暗。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不能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