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李鴻章的「可愛」

 2007-10-12 06:2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曾讀一個故事,寫李鴻章和曾國藩交談,曾問他如何同洋人交涉。李用合肥話說,不行的話我就同他打痞子腔。曾一聽,半天才說,你打一句我聽聽。李一聽,顯然說得不恰當,連忙向老師請教。曾告訴他即使同洋人打交道,也要以誠為本。我在讀這個故事時,看出這師徒二人之間關係的隨意,也看出李鴻章身上有股「痞氣」。

  近來買得一本舊書,是雲間癲公所寫的《清朝官場百怪錄》,有一段是寫李的。既證實了我曾有的李的痞氣的感覺,也讓人看出李的痞氣中還有別一種的「可愛」。「任直隸總督最久,威望之隆,為各督撫冠。性好謾罵,對僚屬尤甚,顧仕途中頗有以得罵為榮者。蓋李對於非親密之人,亦不屑罵也。一日,有某大令進謁,行半跪禮,李仰天拈髭,若未之見,既坐定,問:‘爾以何事來耶?’大令對曰:‘聞中堂政躬弗豫,特來省疾。’李曰:‘近日頗健飯,何來纖芥疾?或外間傳聞誤耳。’大令曰:‘否,以卑職所見,中堂或患目疾也。’李笑曰:‘是益謬妄,予雙瞳炯炯,何嘗有疾耶?恐爾目盲耳!’令曰:‘中堂苟非目疾,卑職頃向中堂請安,中堂何未見?恐目疾深,中堂反不自覺耳。’李默然,自是,對屬員踞傲侮慢之風,亦稍稍戢也。」

  「性好謾罵」,這難道不叫痞氣。「對僚屬尤甚,顧仕途中頗有以得罵為榮者。蓋李對於非親密之人,亦不屑罵也」,這句話讓人回味,後一句顯然是原因,正是由於此,才有以得罵為榮者,因為才顯得親密才顯得信任。看來如今官場中流行的領導對你「打是親,罵是愛」由來已久矣。當然這只是閒話,我們還是回到正題他的「可愛」上來。

  他的「可愛」就體現在某大令進謁的故事中。你讀了這個故事,首先想笑,接著你可能不禁對李也對那位「大令」肅然起敬。某大令進謁時,「行半跪禮,李仰天拈髭,若未之見,」,這位「大令」顯然不是李親密之人,而李對下屬的踞傲侮慢——這也是痞氣另一種表現形式,既然對親密的下屬以謾罵待之,必然對不親密的下屬以一種侮慢態度待之——也纖毫畢現。小公務員打了個噴嚏想求得將軍一罵而不得,一般下屬總是在領導對自己似乎有禮中感到一種距離一種威嚴,要是一般「大令」,在這種威壓下氛圍中肯定匆匆草草把要說的話說了了事,然後是弓著腰連眼也不敢正抬一下退出去,而此時可能李仍是「仰天拈髭」,聽完了話後只在鼻腔裡哼哼兩聲。沒想到,這位「大令」跟其他人不一樣,他接下來的表現出乎所有讀者的意料。他不再說要說的事,而是就李的表現給予了雖婉轉但不乏尖銳的批評。他以省疾引誘李入彀,李越是說自己健康雙目炯炯,故事產生的張力或者說所綰成的包袱越大。當這位老兄最後把自己不滿與批評抖出來時,讀者會覺得他刺得妙刺得有力刺得恰到好處,也會看到他身上有股人不應該少有的骨氣硬氣。自此,李的「可愛」也出來了,以他的「痞氣」與身份,他應該是勃然大怒,你怎麼能這樣批評我呢?你應該給我滾出去,不要讓我以後看見你,你以後官運看來至此終結了。然而又一次出乎讀者意料的是,李沒有這樣,而是聽了後默然,不是默然想怎麼整這個人,而是這個批評恐怕引起了他的深思,既思此人的膽略,也思自己這個品質從來為什麼沒有人敢批,更思自己應該聽從批評,聞過而改之。因為最後,他這個痞氣「稍稍戢也」,稍稍不是我們現在的程度副詞,在古代漢語,而是時間副詞,逐漸的意思,就是說他從此漸漸改正了這個痞氣。

  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有自己的尊嚴。

  一個人在任何時間都應該尊重別人的尊嚴。

  一個人只有有了諍言,才能保持清醒。

  而一個人最難得的是讓人敢於把諍言說出來,從而引起對自己的警惕與修正。如果說那位「大令」批評得得體,這也是批評的方法之一,但李在位重權赫的情況下,能聽從批評並改正自己惡習,不能不說是他的可愛之處。

  而李的這個「可愛」,不管我們對李曾產生什麼樣的印象,他都給我們做人做官提供了面鏡子。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