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正直誠實 清廉寬恕

 2007-10-14 12: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以「真」為原則做人,正直誠實,不說假話,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古人視此為立身立國之本。為人能夠清廉不貪,寬恕大度,畏天敬佛,多行善舉,這是君子之風,以此為官為人都必將積德享福報。

高允,字伯恭,南北朝時期渤海(今河北景縣)人,是北魏名臣。其為人崇信佛道,少年時便氣度不凡,十多歲時曾將財產讓給兩個弟弟而出家為僧,後還俗求學,博通經史和天文數術。他一生以正直誠實而聞名,即使面臨性命攸關之事,也決不說假話,德行操守很好。

高允原先為郡府功曹,後被北魏世祖皇帝召任為侍郎,兼任著作郎,命他同司徒崔浩一起撰寫《國書》。崔浩為人狂傲、甚至喜歡謗佛謗法,而且沽名釣譽,在兩個親信的慫恿下,他別出心裁將撰寫的《國書》刻在石碑上,並擺放到了祭祀重地,想使它流傳百世而不朽,想以此顯示他自己秉筆直書、無所避忌的業績。高允知道這件事後,預料此事可能會讓崔家遭滅門之禍,一起共事的人包括他自己都將遭牽連。

不久禍患果然發生,皇帝為此惱怒,崔浩因此被拘捕。當時高允正在中書省值班,太子想要救高允,於是特地將他召去在宮內留宿。第二天,太子去進見皇帝,讓高允陪乘,到了宮門,太子對高允說:「進去要拜見皇上,我會引導你。如果皇上問你話,你只要照我的話去做就行了。」高允問為什麼事,太子說:「進去就知道了。」

進去拜見皇帝后,太子上奏說:「中書侍郎高允在我宮中,我和他同處多年,他為人小心謹慎,我非常瞭解他,他雖然和崔浩一同共事,但職位低微,受崔浩的控制,請赦免他。」

皇帝問高允:「《國書》都是崔浩所著的嗎?」高允實話實說回答道:「《太祖記》是以前的著作郎鄧淵所作,《先帝記》和《今記》是我和崔浩合寫的,但崔浩治理事務繁多,他只是總裁決而已。至於註疏,我撰寫的多於崔浩。」

皇帝大怒道:「這比崔浩還要嚴重,哪還有生路!」太子說:「皇上威嚴莊重,高允是個小臣,他這是昏亂失常了。我以前詳細問過他,都說是崔浩所作。」

皇帝問:「是像太子所說的那樣嗎?」高允說:「我以低下的才能,錯誤的參與了著作,冒犯了皇上的威嚴,罪應滅族,已料定必死無疑,不敢說假話。太子殿下因為我在他身邊侍講的時間長了,為我乞求活命而已。他實在是沒有問過我,我也沒說過這樣的話。我以實情作答,並沒有昏亂。」

皇帝對太子說:「真是正直坦率啊!這也是很難做到的,而他能臨死而不改變,不也是常人所難做到的嗎!況且以實情回答皇帝,這是忠貞的大臣啊。像這樣的話,難道能因為一次罪過就失去這樣的忠臣嗎?應該赦免他。」高允就這樣得以免罪。

皇帝后來又責問崔浩,崔浩語無倫次,皇帝非常憤怒,命令高允起草詔書,將自崔浩至僮吏一百二十八人全部滅五族。高允猶豫不寫,皇帝頻頻下詔催促。高允請求再次拜見皇帝,然後再寫詔書。皇帝又召見了他,高允說:「崔浩所犯的如果還犯有其他的罪行,我不敢知道,如果只是觸犯之罪,那罪不至死。」皇帝很生氣,命令武士將高允抓起來。太子再次下拜為他求情,皇帝說:「如果沒有這個人阻攔我,應當死幾千人了。」崔浩最終被滅族,其實這也是他謗佛謗法的報應。

事後太子責備高允說:「人應當知道見機行事,不知道這個,學問有什麼用?你進宮時,我將事情的頭緒都跟你說了,你為什麼不聽從我的話,使皇上如此憤怒?每次想起這事,都讓人心有餘悸。」高允告訴太子,崔浩雖然有罪,但是記錄朝廷日常行跡,評論政策得失,這是撰寫史書的大致內容,他並沒有太多違背之處。最後說道:「我與崔浩確實是共同負責這事,死生榮辱,按理不應當有特殊待遇。如果真的蒙殿下大恩,違心的苟且活命,這不是我所情願做的事。」太子聽後深為感動,對高允的正直誠實大為讚嘆。

從高允的直言進諫,也可以看出他的正直和誠實。

高允曾經上疏八篇文章,借古論今,談論天文災異現象是上天對人的報應,其中他談到:「我聽說箕子獻謀而有《洪範》,孔子敘述歷史而有《春秋》,這些都是用來彰顯眾君主,揣度上天的著作。因此在他們的善惡表現出來之前,用天象的災異來檢驗,隨他們的得失而用禍福來證明,天人之間固然相距遙遠,而報應如回聲,令人畏懼。自古帝王沒有不尊崇天道而考證它的規律,作為自身修養整治的依據。這之後的史官把這些事情記載下來,作為借鑒和告誡。」以此來勸誡皇帝順應天命,通達明鑒,尊崇古訓。皇帝看後非常高興,對其內容大為讚嘆。

高宗皇帝即位後,高允曾進諫制止大規模營造宮室,勸諫朝廷遵從恢復禮教等等。高宗待他非常禮貌和尊敬,總是從容的聽他談論,高宗有一次對大臣說:「像高允這樣才是真正的忠臣啊。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他都用正直的話當面談論,連我不願聽的,都侃侃而談,從不迴避……你們在我身邊,卻從來沒聽到過一句正直規諫的話,只是趁我高興時乞求官職。你們手持武器在我身邊服侍,只不過有侍立的功勞罷了,卻都官至王公。此人執筆輔佐國家,不過才是個郎官,你們自己不覺的慚愧嗎?」於是授高允為中書令,像以前一樣著書立說。

高允的一生還非常清廉、謙讓、淡泊名利,從不邀功請賞。

高宗即位時,高允對他輔佐很多,但並沒有受到褒獎,一些無功的大臣反而受到重賞。高允對此終身都沒有表示不滿,仍舊盡職盡責的輔佐。

後來高宗器重高允,不直呼其姓名,尊稱其為「令公」。聽人說高允雖然蒙受恩寵,但他的所有家人都是平民,非常貧窮,妻子兒女連立身之物都沒有。一天,高宗親自來到他的家中,發現只有幾間草屋,粗布被,舊麻衣,廚房中只有咸菜而已。高宗嘆息道:「古人的清貧也不至於這樣吧!」當即賞賜給他很多的絲綢和糧食,授予其長子綏遠將軍、長樂太守之職。高允為此多次上表,堅決推辭,而高宗始終不答應。

當初同高允一起被徵召的人大多都已官位顯達,封為王侯,連高允屬下的一百多官吏也已官至刺史,食祿二千石,顯貴臣子家中都有許多人做高官,只有高允的子弟都沒有官爵,高允做了二十七年郎官卻沒有升遷,有時沒有俸祿,他經常讓幾個兒子出去打柴賣來維持生計。

高允後來升任中書監,加散騎常侍(在皇帝身邊規諫過失),雖然掌管著述史書之事,但從不獨斷專行,時常與人商議討論,虛心聽取他人意見。從高宗到顯祖的軍事文書,大多出自高允之手。晚年時他推薦了高閭來代替自己。

太和二年,高允上表十多次請求退休回家,皇帝沒有批准,他便以有病為由回到了家鄉。皇帝於是下詔用可以坐乘的小車徵召他,命令州郡派人迎接。接到京城後,授其為鎮軍大將軍,兼中書監,高允堅決推辭,皇帝不答應,攙扶著將他領入內宮,又下詔高允可以乘車入殿,朝賀時可以不拜。此時高允已經九十多歲了,但他精神矍鑠,仍然盡職盡責,披覽史書。皇帝見他年事已高,而且家境貧寒,賞賜了他很多衣物和膳食,但他都分給了親戚朋友。很多貧寒的士人也都受到過他的接濟和幫助,高允對他們照顧十分週到,而且還經常上表薦其中那些有才能的人。

高允為人還很有度量,寬恕大度,他的朋友說從來沒有見到他發怒。

在一次祭祀活動時,高祖皇帝下詔用御馬車迎接年事已高的高允前來觀看,誰知馬突然受驚奔跑了起來,車子翻了,導致高允眉部三處受傷,皇帝和太后立即派人治療和慰問。駕車的人將要被處以重罪,高允上奏說自己沒有事,請求赦免駕車人的罪過。

還有一次,皇帝曾讓中黃門蘇興壽攙扶高允,結果高允在雪中遇到狗而受驚跌倒,攙扶的人十分恐懼,高允安慰他,沒有讓皇帝知道這件事。蘇興壽曾說,他和高允共事三年,從沒有見過高允發怒。好友游雅也曾評論高允,說與他相處四十年,從沒有見他表現出喜怒的神色。

高允早先就經常對人說:「我在中書省時積了陰德,救濟民命。如果報應不錯,我應該能活到一百歲。」太和十一年正月,在臨去世前十幾天,他稍微感覺不舒服,但他不臥床休息,不請醫,不吃藥,出入行動,吟詠詩文,都像往常一樣。皇帝和太后賞賜了他很多東西以示慰問,大臣們也不斷前來慰問。幾天後,高允在夜間安詳去世,家人都沒有發覺,享高壽九十八歲。

皇帝下詔厚賜給高允家中很多綢緞和糧食,幫助他辦理喪事。魏初以來,因去世而受賙濟的沒有比得上他的,朝廷以此為榮,並為他追贈官爵。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