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無事,就來講一個關於清朝公務員仕宦生活的故事。既然是故事,就需要一個主角。看來看去,就拿斑竹江月初照人來做男一號吧,剩下其餘版主及網友,需要友情客串的時候,再閃亮登場。
先做一些必要的人物設定。江月初照人,祖籍廣東省天涯縣。家中在鄉下有幾畝薄田,在縣城內有鋪面一間,雙親在堂,祖上三代既與章子怡無親,也與張異謀無關,不涉倡伶賤藉,大大的良民一個。要想作官,首先要考科舉。
話說偶們的男主角,六歲入蒙學,十四歲首次應童子試(這就代表從白丁到童生的第一次身份轉化),幾番蹉跎,在弱冠之年考中在省城廣州舉辦的院試,取得生員(俗稱秀才)的資格。這應該是一個比較合理地設定,秀才實際上並不好考,各州府縣名額都是有限定的,大體是大縣40,中縣20,小縣若干,偶們的天涯縣屬於大縣,加之江同學的同齡人中,優秀的前幾屆都已取了,碰巧這屆沒什麼對手,名額又有富余,於是江同學乘勢上位。在鄉間,中秀才也是一件大事,江同學回到鄉下,族長照例獎勵一通,例如發上二兩鑭衫銀子(鑭衫,前明服飾,在清朝科舉上榜的士人祭祖時必穿的服飾,因為穿清裝怕祖宗不認識,後來就成為通例,獎勵族中好學子弟,獎學金就叫鑭衫銀)。之後又是若干年苦讀,在29歲這年的秋闈鄉試中(考三屆中一次,不算過分吧),考上了舉人,至此江同學一家的後半輩子的基本生活保障算是拿下。(至少已經進入士紳階層,在鄉間,好一點的,可以出任書院的山長,壞一些的,那就花樣多了。從別人對他家人的稱呼,也可以看出江家的變化。比如,當初人稱江家的當家人為江老爹,老江頭什麼的,現在則要稱江舉人他爹如之何了)。
既無了後顧之憂,那就繼續應考,依舊是考三屆才中獎。在38歲這年的春闈會試中及第。考中第幾名呢?根據統計,有清一代,從順治到光緒,平均每屆錄取數是263人,偶們就算他中的是第250名,參加殿試,排名也沒有明顯的變化,前一,二甲沒份,在三甲中排名也不靠前,至此無緣翰林院,賜同進士出身,榜下既用,分發吏部侯班補知縣缺。
要想上崗,三證還是要齊全的。首先要有身份證,內容不用多說,無非是各人履歷。關鍵是文後的印章。正途出身(科舉)蓋的是禮部(教育部)的大印,雜途出身(捐納)蓋的是戶部(財政部)的大印,偏途出身(吏員升級)蓋的是吏部(組織部)大印。社會上當然最看重江進士這樣正途出身的幹部。其次要有原籍地方官出具的保狀,證明你是當地良民,不是冒籍代考的,最後還要去一趟京師的同鄉會館,請同鄉京官出具保結,再次認證你的身份(當然,這筆保結銀是必不可少了)。
有了三證,再去吏部報導候補。補缺有兩種,一種是單月四班(這種和偶們江進士無關,大體講一下)。一曰補班(原有官職,因各種原因去職,比如丁憂,病假,奉養,革職開復等等的,現在重新上崗待分配),二曰轉班(在同一系統內轉換同一品級,但地位較高的官職。例如大清牙防組轉大清口腔醫學會),三曰改班(在不同系統內改換同一品級相當的官職,比如大清藥監局長改大清財稅局長),四曰調班(這要保舉,例如本來是大清信息產業部的司局級幹部,領導滿意你的工作,又趕上與國際接軌,從國外進口了一批二手電筒子殘品,論功保舉,外調的,可以推薦到大清移動做個副總,內調的,調大清發改委做一任辦公室副主任)。
還有一種就是逢雙月的大選二班。一曰升班(顧名思義,原有官職,這次升了)。一曰除班,指的是初次任命。這裡以前面所說三種出身吃家鄉雞為例。雜途(捐納)出身的,這次算可以吃雞米花,偏途(小吏)出身的,這次是可以分奧爾良烤翅,小卒過河了嘛。最好的是像江進士這樣的正途(科舉)出身,歡樂全家桶歸你了。當然了,分缺的時候,還要經過摯簽儀式,慣例是在天安門前,金水河畔,華表之旁。口訣是這樣的「時運通,掣二東(山東、廣東);通又通,掣廣東。時運低,掣四西(陝西、山西、江西、廣西);低又低,掣廣西」。當然為了迴避原則,廣東是分不到的,那就安排江進士去海南煮酒縣出任七品知縣。
如何去呢,本文安排煮酒縣首富小樓知秋,小樓官人出場。此君正好販酒來到京師,採辦了北方土產準備返鄉,順便捎上新任知縣。與他是來說可以商船改官船,打上煮酒縣正堂的官牌可以一路逃稅,江老爺也可省了一筆路費,可謂是雙贏(當然要先打聽明白小樓大官人的底細,不然到了半路小樓大官人萬一翻臉,問你要吃板刀面還是餛飩麵那就不好了,清代綠林太守,唐僧他老爹的故事不知出現過多少次了)。當然上任途中,順路還可以回家祭祖省親,衣錦還鄉,順帶就娶個古惑女老婆,帶上長醉,雇好紹興師爺一同赴任。
在路上,還要事先算好月份日子,一般來說,要避開正月,五月,九月三個月份。按陰陽五行的說法,這三個月屬火,而你身為一方父母官,是給皇上打工的,身為臣子,而「臣」字古音讀「商」,商屬金,而火又克金。所以要避開這三個月。(實際上這三個月是收稅的好日子,也有新官給舊官留餘地的意思在裡面)。日子也要注意。官場俗話說:「上官初四不為祥,初七十六最堪傷,十九更嫌二十八,愚人不信必遭殃。任上難免人馬死,滿任終須有一傷」。未到縣境,先給舊任並衙內諸佐貳雜官(告訴他們準備交接事宜)。進入縣境,更要注意,不能走回頭路,否則就是鬼打牆,寓意不能陞官。再發一次通告,最重要是與前任縣官講好斤頭,前任虧空不大,你就要替人家彌縫。正所謂「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將來你卸任時,才能享受如此待遇。縣內諸色人等,也要做好準備,三接三迎是免不了的。算好正日,各色人等到縣城東門迎接江大人。
以下環節,讓偶們跟隨江大人的視線,游一回縣衙。首先坐轎由東門進城,往西走(這叫紫氣東來),趕赴位於東北城的縣衙(古人以北為尊,正北是帝闕,所以縣衙位於東北偏北)。縣衙門口,挑開轎帘一望,是照壁牆一堵。南面(外牆)是張貼政府公布榜文所在,北面(內牆)面對縣衙方向,是各色圖案,比如猴子等等,寓意封侯云云。繞過照壁牆,可見牌坊,一般有正面一座,左右東西還各有一座,牌坊和衙門的照壁相對應,形成一個衙前廣場。牌坊的名稱,大都叫「忠廉坊」。衙門兩側還有兩個亭子,一座名「申明亭」,用來公布人肉叉燒包這類壞人壞事,勸善懲惡;一座名「旌善亭」,用來宣揚割股療親這類孝悌仁愛,貞節善行。這兩座亭子還兼有鄉里長和諧地方的功能,類似於基層社區調解委員會。衙門正前,立有聖諭亭,前明時代,明太祖頒布《聖諭六條》,內容為:「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到了清代,經過康熙,雍正二朝內容增加到上萬字,而且規定每逢初一,十五,縣官要來這給群眾進行宣講。(江大人心中也不禁抱怨一聲,本朝事多,每月兩次,JJWW,淋漓不盡,遲早也要做下病來,還是當年重八哥的超薄,超短,給偶們士人一種舒適,體貼的感覺啊)。衙門正門兩側外牆,向內傾斜30度角,呈八字,牆上也是張貼官府文書所在。大門六扇(所以有六扇門說法)。此時還不能直接進去,轎子還要在外繞上半圈,這叫繞青龍。這時會看見附在衙外的五味鋪之一,陰陽鋪與醫館(公立風水店與醫院,本身職司平淡,但各有一些特別的賺頭,故稱五味之一的「咸」。餘下四味,「酸」學署的學官,「甜」各類稅務機關,河泊,屠宰大使等等,「苦」驛站,「辣」巡檢司,相當於當時公路收費站)。然後直接抬進大門。
進門之後,可見一堵影壁牆,這叫蕭牆,有莊嚴肅穆的含義。繞過蕭牆,來到院中,左右兩院,一邊是寅賓館(縣府招待所),一邊是縣獄,兩座都不收錢,免費住宿。還有土地廟。來到二門,必須下轎了。江大人需要一步三跪,公服參拜儀門(本意是宮內皇家的偏門,到了地方,變成了正門)。入儀門,可見院落中間甬道一個亭子,名為「戒石亭」。內側向著大堂方向刻著:「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外側本來刻的是"公生明"三字,因為本朝見不得「明」字,故而刨去原來字跡,換成「聖渝」二字。在東西兩側院落裡,是有「富、貴、威、武、貧、賤」之稱的「戶,吏,刑,兵,禮,工」的六吏辦公室。還有所謂為「官不如為倉,為倉不如從良」的糧倉和銀庫。更有縣裡二三四把手(縣丞,主簿,典吏)辦公室,資料室(架閣庫)。
江大人踏上月臺,跨上丹陛,來到堂上,整理衣冠,向北行三跪九叩首大禮,答謝皇恩。然後拜印。一切搞定,穿過二堂,三堂,來到內宅,開始祭神,什麼灶王爺,衙神蕭何,土地公,馬房的馬現神,獄神廟裡的龍王四太子(叫狴犴,卻是個獅頭虎身的怪獸,不知是不是龍王也帶過綠帽子?)。統統要燒到,拜到。自然還有各地風俗的種種當地特產神佛,也是一個不能少。然後再次回到大堂,接受屬下們的參拜,這叫「衙參」。最後由來自縣孔廟的樂舞生們奏起千年同一首歌的熟悉旋律,在一片歡樂祥和氣氛中,結束一天的行程。晚上肯定還有宴飲,自不待言了。
江老爺作為一縣父母官,擔負的主要是本縣的行政首長工作和最高法官的職責。下面分兩方面介紹,江老爺的一天日常工作。
一般在早晨六點鐘(卯時),老爺起床,內宅下人敲雲板七下(喻義「為君難為臣不易」)。聽到這一信號,宅門、穿堂門、儀門、大門上的衙役就依次接連地敲一通梆子,名叫「傳頭梆」,通知住在外面的書吏、衙役們進衙門報到。過一段時間,內衙宅門前又打點五下(喻義「臣事君以忠」)。外間各衙役,趕緊依次敲梆,這叫「傳二梆」。表示長官已經起床梳洗,準備到簽押房辦公了。這時候,書吏們必須全部到位「點卯」(即點名)上班,整理出當天要處理的公文,彙集送到簽押房,並收取前一日已經批下來的各類公文分發各房執行。等到江老爺梳洗完畢,用完早餐,內衙擊點三聲(喻義「清慎勤」),各門依次「傳三梆」,表示長官要出內衙宅門了,各部門書吏、衙役都要肅立。隨著三梆聲,長官走出宅門,前往簽押房,開始一天的行政日常工作。
縣長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替朝廷徵收稅糧,徭役,維持地方,督導農桑,勸化教育等等。下面來說幾種日常工作。
1,夏糧秋稅的徵收,來自於仕農階層(當然士的那一部分,大都減免,或是轉到佃戶身上),去往三個芳香,首先是上交朝廷府庫,其次是留備縣裡的財政支出(縣府一班人的工資,行政事業性用費都在這裡支出),最後是納入預備倉(荒年備用)和縣裡的公共工程開支(縣水利,城池維修等等)。
2,商稅,來自商賈階層,去往兩個方向,上交朝廷府庫和縣裡公共工程開支。
3,徭役,來自仕農階層(士大都攤派很少的分額),去往朝廷的大型基礎建設,包括人力和物資的征派。以稅代役的部分,轉入縣裡的行政事業性用費。
4,耗羨,來自上述各項支出中的銀兩部分,朝廷和縣裡跟據比例均分,以江大人這樣一年拿45兩工資的七品縣官來說,一年的火耗銀子在600∼1200兩左右。
5,罰款,來自犯人抵罪贖金,去往朝廷國庫,縣裡的行政事業性用費,以及納入縣的公共工程部分。
6,捐款,捐糧,銀子由縣裡放出去收利息,糧食進入預備倉。
早堂一般一個時辰(兩個小時),江縣長起身,宣布退堂。這時候衙役又擂響堂鼓四通,意思是「叩謝皇恩」,俗話就叫「退堂鼓」,縣長在鼓聲中回到內衙。衙門開始午休。下午如果江老爺出內衙辦公,仍然要三次傳點傳梆,升堂還要再擂升堂鼓。到了傍晚,內衙擊點三聲,各門依次「傳晚梆」,表示一天的工作結束。書吏們將當天已處理、未處理的所有文件匯總編號,交由承發房登記封存,不值夜的書吏、衙役,就都可以下班回家了。老爺也可以回內宅了。
以上部分,是江老爺一天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工作,此外還有逢三大節(元旦,冬至,萬壽),以及初一十五等節假日,都要去城隍廟之類的地方上香祈願,密切聯繫一縣群眾。去學宮督導縣裡的生員,主持縣考,對於江老爺這樣進士出身的官員,就更不在話下了。
以下再說一說,老爺作為司法首長的一天。大清例,每月逢三,八日為放告日(3,8,13,18,23,28)。這一天老爺接受群眾的告訴,擇日判案。因為老爺是科舉出身,關於一些日常法律條例,自然就不一定玩得轉,常規案子一般托付各方書吏和錢糧,刑名師爺辦理,最後再交老爺拍板就是了。這不多說,下面來講幾個老爺憑自己的進士身份,可以獨判的案子。個個都是所謂名判,可以傳為清流士林美談的案例(也只有正途出身的江老爺這類進士能接這樣的案子。別的出身不好的官員卻不行,因為此類案件都是與法無據,卻又情有可原。捐納官和小吏官先天不足,萬一判了,有風評彈劾,就招架不住。而進士出身的官員,儘管撒漫作去,只會有好的風評,人皆稱頌而已)。
所謂常規案子,無非婚姻,財產,爭訟,以及凶殺之類案件,以下各取一例。
案例1,本縣醫館訓導,兼前街生藥鋪掌櫃,千原大官人本與南市鶴員外家小姐,有指腹為婚之約,並有婚書為證,但尚未迎娶。不料忽聞坊間鳳評,鶴家小姐閨帷不修,與彼家僕人有染,已非完壁之身。於是千家要求退婚,女家抵死不從。官司打到老爺堂上。江老爺先勸鶴家小姐自愛愛人,退婚了事。不料悍婦聲言不入千家,寧可終身不嫁。於是老爺英明,乾剛獨斷。判云:既有婚書為憑,女方寧不嫁而終不願退,依法則婚書繼續有效,准女方在娘家為男方守節終身,男方今生亦不得再娶妻室,但可酌情納妾,以續香火。如此,則女方顏面可保,男家亦可聊慰慈心,判詞一出,市井傳為美談。
案例2,有百花樓紅牌小純姑娘訴本縣首富,小樓知秋,小樓大官人與彼春風一度,遂至珠胎暗結,於今,十月期滿,得一嬰孩。彼母子二人欲入押家,承襲財產,不料小樓大官人拒不承認此事,告至老爺面前。老爺本與小樓大官人相善,有心維護,遂喚醫官元元入見。元元方受江老爺大恩,又與小樓知秋有舊,知彼有冤情,一夜之歡即可得子,聖人云:「六合彩也不是這種玩法」。遂取清油少許,置於水中,老爺問是何意,答曰:夫滴血認親之法,若以白礬調之水中,雖非父子亦可相溶,今恐賤人作此弊法,故先以清油破之,如此,則既是父子,亦不能相溶矣。當堂試驗,果不能溶。全堂哄笑,彼賤人羞慚而去,小樓大官人長揖而拜,有友似君等,夫復何求。
案例3,有生員二人,一曰王氏,訟另一生員明氏,私刻他人圖章,偽為作序,刊布圖書,傳流市井以惑世人。老爺判曰,明氏所作之書無非抄襲國史官所存圖書舊目,簡譯白話,瞞哄鄉間無知村愚莽夫而已。至於偽刻他人印信等事,事出有因,查無實據,嚴辭申斥,也就了事。闔府咸稱老爺英明。不料當晚,衙門八字牆上,多出無數匿名揭帖,全衙驚詫,以為大變將至,然細觀其筆跡,卻多似一人所作。老爺嘆曰,豎子何苦一誤再誤,遂照例以火焚之,全其體面。
案例4,有外縣人劉砌,其妾冉氏與他人通姦,卷財私逃,於本縣買房居住。夜雨不能忿,遂潛蹤而至。當街鬥殺姦夫淫婦。鄉人以人命大案扭送至衙。江老爺憐其情狀,判云:彼二人有姦在前,為劉氏所知,故潛逃至本縣,今日劉君本來此地行商,路遇二人,姦夫懷刃,彼等情形好似白日行淫,暗圖本夫。劉氏拿姦當場,除彼二人,何罪之有,當堂開釋。士林清流以為神斷。
案子判完,行政事務講完,再說說慈善賑濟事業。以災荒年份為例。首先是向上報告災荒事件。水災必是上游決口,旱災必有旱魃作祟,蝗災定是臨縣飛來,地震則是天象示警。去廟裡祈禱也是必不可少。然後是開動生老病死四大衙門機器(育嬰堂,養濟院,惠民局、漏澤園),開始處理善後事宜。要是災後青黃不接,則要開預備倉,平價把米糧賣與,或是借貸給當地戶籍的民戶,同時號召鄉紳開義倉,若是外縣大量難民湧來,則要推行以工代賑,搞水利,城垣修繕之類的大工程(目的是找一個由頭,可以合法的打開官倉放賑),同時申請上級撥款。要是災民持續增長,就要在城中開粥廠放糧,同時通知當地的駐防綠營,協助維持秩序,組織塘兵加固堤壩,(治得了水是最好,萬一不行綠營轉回頭來至少可以預備彈壓地面)。萬一不幸,有無數飢民蜂擁而至,那麼老爺就懸了,聽吾輩老友小樓大官人一言,彼等與老爺雖有同城之義,卻無守土之責,不如先以妻子傢俬托付與他,老爺或勤王事,死社稷,或革職,戴罪上京,皆無後顧之憂矣。
来源:
先做一些必要的人物設定。江月初照人,祖籍廣東省天涯縣。家中在鄉下有幾畝薄田,在縣城內有鋪面一間,雙親在堂,祖上三代既與章子怡無親,也與張異謀無關,不涉倡伶賤藉,大大的良民一個。要想作官,首先要考科舉。
話說偶們的男主角,六歲入蒙學,十四歲首次應童子試(這就代表從白丁到童生的第一次身份轉化),幾番蹉跎,在弱冠之年考中在省城廣州舉辦的院試,取得生員(俗稱秀才)的資格。這應該是一個比較合理地設定,秀才實際上並不好考,各州府縣名額都是有限定的,大體是大縣40,中縣20,小縣若干,偶們的天涯縣屬於大縣,加之江同學的同齡人中,優秀的前幾屆都已取了,碰巧這屆沒什麼對手,名額又有富余,於是江同學乘勢上位。在鄉間,中秀才也是一件大事,江同學回到鄉下,族長照例獎勵一通,例如發上二兩鑭衫銀子(鑭衫,前明服飾,在清朝科舉上榜的士人祭祖時必穿的服飾,因為穿清裝怕祖宗不認識,後來就成為通例,獎勵族中好學子弟,獎學金就叫鑭衫銀)。之後又是若干年苦讀,在29歲這年的秋闈鄉試中(考三屆中一次,不算過分吧),考上了舉人,至此江同學一家的後半輩子的基本生活保障算是拿下。(至少已經進入士紳階層,在鄉間,好一點的,可以出任書院的山長,壞一些的,那就花樣多了。從別人對他家人的稱呼,也可以看出江家的變化。比如,當初人稱江家的當家人為江老爹,老江頭什麼的,現在則要稱江舉人他爹如之何了)。
既無了後顧之憂,那就繼續應考,依舊是考三屆才中獎。在38歲這年的春闈會試中及第。考中第幾名呢?根據統計,有清一代,從順治到光緒,平均每屆錄取數是263人,偶們就算他中的是第250名,參加殿試,排名也沒有明顯的變化,前一,二甲沒份,在三甲中排名也不靠前,至此無緣翰林院,賜同進士出身,榜下既用,分發吏部侯班補知縣缺。
要想上崗,三證還是要齊全的。首先要有身份證,內容不用多說,無非是各人履歷。關鍵是文後的印章。正途出身(科舉)蓋的是禮部(教育部)的大印,雜途出身(捐納)蓋的是戶部(財政部)的大印,偏途出身(吏員升級)蓋的是吏部(組織部)大印。社會上當然最看重江進士這樣正途出身的幹部。其次要有原籍地方官出具的保狀,證明你是當地良民,不是冒籍代考的,最後還要去一趟京師的同鄉會館,請同鄉京官出具保結,再次認證你的身份(當然,這筆保結銀是必不可少了)。
有了三證,再去吏部報導候補。補缺有兩種,一種是單月四班(這種和偶們江進士無關,大體講一下)。一曰補班(原有官職,因各種原因去職,比如丁憂,病假,奉養,革職開復等等的,現在重新上崗待分配),二曰轉班(在同一系統內轉換同一品級,但地位較高的官職。例如大清牙防組轉大清口腔醫學會),三曰改班(在不同系統內改換同一品級相當的官職,比如大清藥監局長改大清財稅局長),四曰調班(這要保舉,例如本來是大清信息產業部的司局級幹部,領導滿意你的工作,又趕上與國際接軌,從國外進口了一批二手電筒子殘品,論功保舉,外調的,可以推薦到大清移動做個副總,內調的,調大清發改委做一任辦公室副主任)。
還有一種就是逢雙月的大選二班。一曰升班(顧名思義,原有官職,這次升了)。一曰除班,指的是初次任命。這裡以前面所說三種出身吃家鄉雞為例。雜途(捐納)出身的,這次算可以吃雞米花,偏途(小吏)出身的,這次是可以分奧爾良烤翅,小卒過河了嘛。最好的是像江進士這樣的正途(科舉)出身,歡樂全家桶歸你了。當然了,分缺的時候,還要經過摯簽儀式,慣例是在天安門前,金水河畔,華表之旁。口訣是這樣的「時運通,掣二東(山東、廣東);通又通,掣廣東。時運低,掣四西(陝西、山西、江西、廣西);低又低,掣廣西」。當然為了迴避原則,廣東是分不到的,那就安排江進士去海南煮酒縣出任七品知縣。
如何去呢,本文安排煮酒縣首富小樓知秋,小樓官人出場。此君正好販酒來到京師,採辦了北方土產準備返鄉,順便捎上新任知縣。與他是來說可以商船改官船,打上煮酒縣正堂的官牌可以一路逃稅,江老爺也可省了一筆路費,可謂是雙贏(當然要先打聽明白小樓大官人的底細,不然到了半路小樓大官人萬一翻臉,問你要吃板刀面還是餛飩麵那就不好了,清代綠林太守,唐僧他老爹的故事不知出現過多少次了)。當然上任途中,順路還可以回家祭祖省親,衣錦還鄉,順帶就娶個古惑女老婆,帶上長醉,雇好紹興師爺一同赴任。
在路上,還要事先算好月份日子,一般來說,要避開正月,五月,九月三個月份。按陰陽五行的說法,這三個月屬火,而你身為一方父母官,是給皇上打工的,身為臣子,而「臣」字古音讀「商」,商屬金,而火又克金。所以要避開這三個月。(實際上這三個月是收稅的好日子,也有新官給舊官留餘地的意思在裡面)。日子也要注意。官場俗話說:「上官初四不為祥,初七十六最堪傷,十九更嫌二十八,愚人不信必遭殃。任上難免人馬死,滿任終須有一傷」。未到縣境,先給舊任並衙內諸佐貳雜官(告訴他們準備交接事宜)。進入縣境,更要注意,不能走回頭路,否則就是鬼打牆,寓意不能陞官。再發一次通告,最重要是與前任縣官講好斤頭,前任虧空不大,你就要替人家彌縫。正所謂「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將來你卸任時,才能享受如此待遇。縣內諸色人等,也要做好準備,三接三迎是免不了的。算好正日,各色人等到縣城東門迎接江大人。
以下環節,讓偶們跟隨江大人的視線,游一回縣衙。首先坐轎由東門進城,往西走(這叫紫氣東來),趕赴位於東北城的縣衙(古人以北為尊,正北是帝闕,所以縣衙位於東北偏北)。縣衙門口,挑開轎帘一望,是照壁牆一堵。南面(外牆)是張貼政府公布榜文所在,北面(內牆)面對縣衙方向,是各色圖案,比如猴子等等,寓意封侯云云。繞過照壁牆,可見牌坊,一般有正面一座,左右東西還各有一座,牌坊和衙門的照壁相對應,形成一個衙前廣場。牌坊的名稱,大都叫「忠廉坊」。衙門兩側還有兩個亭子,一座名「申明亭」,用來公布人肉叉燒包這類壞人壞事,勸善懲惡;一座名「旌善亭」,用來宣揚割股療親這類孝悌仁愛,貞節善行。這兩座亭子還兼有鄉里長和諧地方的功能,類似於基層社區調解委員會。衙門正前,立有聖諭亭,前明時代,明太祖頒布《聖諭六條》,內容為:「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到了清代,經過康熙,雍正二朝內容增加到上萬字,而且規定每逢初一,十五,縣官要來這給群眾進行宣講。(江大人心中也不禁抱怨一聲,本朝事多,每月兩次,JJWW,淋漓不盡,遲早也要做下病來,還是當年重八哥的超薄,超短,給偶們士人一種舒適,體貼的感覺啊)。衙門正門兩側外牆,向內傾斜30度角,呈八字,牆上也是張貼官府文書所在。大門六扇(所以有六扇門說法)。此時還不能直接進去,轎子還要在外繞上半圈,這叫繞青龍。這時會看見附在衙外的五味鋪之一,陰陽鋪與醫館(公立風水店與醫院,本身職司平淡,但各有一些特別的賺頭,故稱五味之一的「咸」。餘下四味,「酸」學署的學官,「甜」各類稅務機關,河泊,屠宰大使等等,「苦」驛站,「辣」巡檢司,相當於當時公路收費站)。然後直接抬進大門。
進門之後,可見一堵影壁牆,這叫蕭牆,有莊嚴肅穆的含義。繞過蕭牆,來到院中,左右兩院,一邊是寅賓館(縣府招待所),一邊是縣獄,兩座都不收錢,免費住宿。還有土地廟。來到二門,必須下轎了。江大人需要一步三跪,公服參拜儀門(本意是宮內皇家的偏門,到了地方,變成了正門)。入儀門,可見院落中間甬道一個亭子,名為「戒石亭」。內側向著大堂方向刻著:「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外側本來刻的是"公生明"三字,因為本朝見不得「明」字,故而刨去原來字跡,換成「聖渝」二字。在東西兩側院落裡,是有「富、貴、威、武、貧、賤」之稱的「戶,吏,刑,兵,禮,工」的六吏辦公室。還有所謂為「官不如為倉,為倉不如從良」的糧倉和銀庫。更有縣裡二三四把手(縣丞,主簿,典吏)辦公室,資料室(架閣庫)。
江大人踏上月臺,跨上丹陛,來到堂上,整理衣冠,向北行三跪九叩首大禮,答謝皇恩。然後拜印。一切搞定,穿過二堂,三堂,來到內宅,開始祭神,什麼灶王爺,衙神蕭何,土地公,馬房的馬現神,獄神廟裡的龍王四太子(叫狴犴,卻是個獅頭虎身的怪獸,不知是不是龍王也帶過綠帽子?)。統統要燒到,拜到。自然還有各地風俗的種種當地特產神佛,也是一個不能少。然後再次回到大堂,接受屬下們的參拜,這叫「衙參」。最後由來自縣孔廟的樂舞生們奏起千年同一首歌的熟悉旋律,在一片歡樂祥和氣氛中,結束一天的行程。晚上肯定還有宴飲,自不待言了。
江老爺作為一縣父母官,擔負的主要是本縣的行政首長工作和最高法官的職責。下面分兩方面介紹,江老爺的一天日常工作。
一般在早晨六點鐘(卯時),老爺起床,內宅下人敲雲板七下(喻義「為君難為臣不易」)。聽到這一信號,宅門、穿堂門、儀門、大門上的衙役就依次接連地敲一通梆子,名叫「傳頭梆」,通知住在外面的書吏、衙役們進衙門報到。過一段時間,內衙宅門前又打點五下(喻義「臣事君以忠」)。外間各衙役,趕緊依次敲梆,這叫「傳二梆」。表示長官已經起床梳洗,準備到簽押房辦公了。這時候,書吏們必須全部到位「點卯」(即點名)上班,整理出當天要處理的公文,彙集送到簽押房,並收取前一日已經批下來的各類公文分發各房執行。等到江老爺梳洗完畢,用完早餐,內衙擊點三聲(喻義「清慎勤」),各門依次「傳三梆」,表示長官要出內衙宅門了,各部門書吏、衙役都要肅立。隨著三梆聲,長官走出宅門,前往簽押房,開始一天的行政日常工作。
縣長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替朝廷徵收稅糧,徭役,維持地方,督導農桑,勸化教育等等。下面來說幾種日常工作。
1,夏糧秋稅的徵收,來自於仕農階層(當然士的那一部分,大都減免,或是轉到佃戶身上),去往三個芳香,首先是上交朝廷府庫,其次是留備縣裡的財政支出(縣府一班人的工資,行政事業性用費都在這裡支出),最後是納入預備倉(荒年備用)和縣裡的公共工程開支(縣水利,城池維修等等)。
2,商稅,來自商賈階層,去往兩個方向,上交朝廷府庫和縣裡公共工程開支。
3,徭役,來自仕農階層(士大都攤派很少的分額),去往朝廷的大型基礎建設,包括人力和物資的征派。以稅代役的部分,轉入縣裡的行政事業性用費。
4,耗羨,來自上述各項支出中的銀兩部分,朝廷和縣裡跟據比例均分,以江大人這樣一年拿45兩工資的七品縣官來說,一年的火耗銀子在600∼1200兩左右。
5,罰款,來自犯人抵罪贖金,去往朝廷國庫,縣裡的行政事業性用費,以及納入縣的公共工程部分。
6,捐款,捐糧,銀子由縣裡放出去收利息,糧食進入預備倉。
早堂一般一個時辰(兩個小時),江縣長起身,宣布退堂。這時候衙役又擂響堂鼓四通,意思是「叩謝皇恩」,俗話就叫「退堂鼓」,縣長在鼓聲中回到內衙。衙門開始午休。下午如果江老爺出內衙辦公,仍然要三次傳點傳梆,升堂還要再擂升堂鼓。到了傍晚,內衙擊點三聲,各門依次「傳晚梆」,表示一天的工作結束。書吏們將當天已處理、未處理的所有文件匯總編號,交由承發房登記封存,不值夜的書吏、衙役,就都可以下班回家了。老爺也可以回內宅了。
以上部分,是江老爺一天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工作,此外還有逢三大節(元旦,冬至,萬壽),以及初一十五等節假日,都要去城隍廟之類的地方上香祈願,密切聯繫一縣群眾。去學宮督導縣裡的生員,主持縣考,對於江老爺這樣進士出身的官員,就更不在話下了。
以下再說一說,老爺作為司法首長的一天。大清例,每月逢三,八日為放告日(3,8,13,18,23,28)。這一天老爺接受群眾的告訴,擇日判案。因為老爺是科舉出身,關於一些日常法律條例,自然就不一定玩得轉,常規案子一般托付各方書吏和錢糧,刑名師爺辦理,最後再交老爺拍板就是了。這不多說,下面來講幾個老爺憑自己的進士身份,可以獨判的案子。個個都是所謂名判,可以傳為清流士林美談的案例(也只有正途出身的江老爺這類進士能接這樣的案子。別的出身不好的官員卻不行,因為此類案件都是與法無據,卻又情有可原。捐納官和小吏官先天不足,萬一判了,有風評彈劾,就招架不住。而進士出身的官員,儘管撒漫作去,只會有好的風評,人皆稱頌而已)。
所謂常規案子,無非婚姻,財產,爭訟,以及凶殺之類案件,以下各取一例。
案例1,本縣醫館訓導,兼前街生藥鋪掌櫃,千原大官人本與南市鶴員外家小姐,有指腹為婚之約,並有婚書為證,但尚未迎娶。不料忽聞坊間鳳評,鶴家小姐閨帷不修,與彼家僕人有染,已非完壁之身。於是千家要求退婚,女家抵死不從。官司打到老爺堂上。江老爺先勸鶴家小姐自愛愛人,退婚了事。不料悍婦聲言不入千家,寧可終身不嫁。於是老爺英明,乾剛獨斷。判云:既有婚書為憑,女方寧不嫁而終不願退,依法則婚書繼續有效,准女方在娘家為男方守節終身,男方今生亦不得再娶妻室,但可酌情納妾,以續香火。如此,則女方顏面可保,男家亦可聊慰慈心,判詞一出,市井傳為美談。
案例2,有百花樓紅牌小純姑娘訴本縣首富,小樓知秋,小樓大官人與彼春風一度,遂至珠胎暗結,於今,十月期滿,得一嬰孩。彼母子二人欲入押家,承襲財產,不料小樓大官人拒不承認此事,告至老爺面前。老爺本與小樓大官人相善,有心維護,遂喚醫官元元入見。元元方受江老爺大恩,又與小樓知秋有舊,知彼有冤情,一夜之歡即可得子,聖人云:「六合彩也不是這種玩法」。遂取清油少許,置於水中,老爺問是何意,答曰:夫滴血認親之法,若以白礬調之水中,雖非父子亦可相溶,今恐賤人作此弊法,故先以清油破之,如此,則既是父子,亦不能相溶矣。當堂試驗,果不能溶。全堂哄笑,彼賤人羞慚而去,小樓大官人長揖而拜,有友似君等,夫復何求。
案例3,有生員二人,一曰王氏,訟另一生員明氏,私刻他人圖章,偽為作序,刊布圖書,傳流市井以惑世人。老爺判曰,明氏所作之書無非抄襲國史官所存圖書舊目,簡譯白話,瞞哄鄉間無知村愚莽夫而已。至於偽刻他人印信等事,事出有因,查無實據,嚴辭申斥,也就了事。闔府咸稱老爺英明。不料當晚,衙門八字牆上,多出無數匿名揭帖,全衙驚詫,以為大變將至,然細觀其筆跡,卻多似一人所作。老爺嘆曰,豎子何苦一誤再誤,遂照例以火焚之,全其體面。
案例4,有外縣人劉砌,其妾冉氏與他人通姦,卷財私逃,於本縣買房居住。夜雨不能忿,遂潛蹤而至。當街鬥殺姦夫淫婦。鄉人以人命大案扭送至衙。江老爺憐其情狀,判云:彼二人有姦在前,為劉氏所知,故潛逃至本縣,今日劉君本來此地行商,路遇二人,姦夫懷刃,彼等情形好似白日行淫,暗圖本夫。劉氏拿姦當場,除彼二人,何罪之有,當堂開釋。士林清流以為神斷。
案子判完,行政事務講完,再說說慈善賑濟事業。以災荒年份為例。首先是向上報告災荒事件。水災必是上游決口,旱災必有旱魃作祟,蝗災定是臨縣飛來,地震則是天象示警。去廟裡祈禱也是必不可少。然後是開動生老病死四大衙門機器(育嬰堂,養濟院,惠民局、漏澤園),開始處理善後事宜。要是災後青黃不接,則要開預備倉,平價把米糧賣與,或是借貸給當地戶籍的民戶,同時號召鄉紳開義倉,若是外縣大量難民湧來,則要推行以工代賑,搞水利,城垣修繕之類的大工程(目的是找一個由頭,可以合法的打開官倉放賑),同時申請上級撥款。要是災民持續增長,就要在城中開粥廠放糧,同時通知當地的駐防綠營,協助維持秩序,組織塘兵加固堤壩,(治得了水是最好,萬一不行綠營轉回頭來至少可以預備彈壓地面)。萬一不幸,有無數飢民蜂擁而至,那麼老爺就懸了,聽吾輩老友小樓大官人一言,彼等與老爺雖有同城之義,卻無守土之責,不如先以妻子傢俬托付與他,老爺或勤王事,死社稷,或革職,戴罪上京,皆無後顧之憂矣。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七品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