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蔭榆(1884-1938),江蘇無錫人,女教育家,先後留學日本和美國。任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期間,未支持學生的運動,受到魯迅的大肆謾罵,不久被迫辭職。1938年1月1日在蘇州斥責日軍暴行被殺害,時年54歲。
查閱北大圖書館各種資料,沒能找到一張楊蔭榆的圖片。看來,她的真實面貌,只能隨她那代人的離去而離去了。
錢鐘書夫人楊絳在提到她的這位三姑母楊蔭榆時曾說:「如今她已作古人,提及她而罵她的人還不少,記得她而知道她的人已不多了。」
記錄在「正史」上的楊蔭榆,是那個曾被魯大肆謾罵的楊蔭榆。
魯迅在《「碰壁」之後》中有過一個比喻:楊蔭榆視校長學生之關係為婆媳關係,以婆婆自居,視學生為童養媳。在《女校長的男女的夢》中,他指責「楊氏的誣妄」,「誣蔑是她的教育法的根源」。《寡婦主義》也是暗中譏諷楊蔭榆之作。
《魯迅全集》的註釋中是這樣為楊蔭榆「定性」的:「她依附北洋軍閥,推行封建奴化教育,肆意壓迫學生,激起進步師生的強烈反對。」她的「罪狀」之一是,在任女師大校長期間,開除了六名學生自治會負責人,其中,包括許廣平,以及魯迅名篇《紀念劉和珍君》中的劉和珍。
女作家蘇雪林曾經不滿地說:「她(楊蔭榆)原是已故某文學大師(魯迅)的對頭,而某大師欽定的罪案是從來沒人敢翻的。」
有關楊蔭榆的殉難,似乎從來就沒有進入過「正史」的文字。
被排斥在《現代文學史》之外的作家蘇雪林,在上世紀30年代末的一篇紀念文字《楊蔭榆之死及其它》中寫道:
數月前一位舊同學從桂林來信告訴我說:「女教育家楊蔭榆先生已於蘇州淪陷時殉難了。」說蔭榆先生辦了一個女子補習學校,蘇州危急時,有家的女生都隨父母逃走了,還有五六個遠方來的學生因為歸路已斷,只好寄居校中,蔭榆先生本可以隨其親屬向上海走的,因要保護這幾個學生,竟也留下了。「皇軍」進城,燒殺淫擄,有數兵闖入楊校,見女生欲行非禮,蔭榆先生正言厲色責以大義,敵人惱羞成怒,蔭榆先生被敵軍踢下橋去,又加上一槍致命的。死狀之慘烈,我想誰聽了都要為之髮指,為之心酸的吧。
楊絳在《回憶我的姑母》一文中也提到了楊蔭榆的殉難:
1938年1月1日,兩個日本兵到三姑母家去,不知用什麼話哄她出門,走到一座橋頂上,一個兵就向她開一槍,另一個就把她拋入河裡。他們發現三姑母還在游泳,就連發幾槍,見河水泛紅,才揚長而去。楊蔭榆殉難之前19天,1937年12月13日,在距離蘇州並不遙遠的南京,殺害她的這支軍隊製造了一場大屠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查閱北大圖書館各種資料,沒能找到一張楊蔭榆的圖片。看來,她的真實面貌,只能隨她那代人的離去而離去了。
錢鐘書夫人楊絳在提到她的這位三姑母楊蔭榆時曾說:「如今她已作古人,提及她而罵她的人還不少,記得她而知道她的人已不多了。」
記錄在「正史」上的楊蔭榆,是那個曾被魯大肆謾罵的楊蔭榆。
魯迅在《「碰壁」之後》中有過一個比喻:楊蔭榆視校長學生之關係為婆媳關係,以婆婆自居,視學生為童養媳。在《女校長的男女的夢》中,他指責「楊氏的誣妄」,「誣蔑是她的教育法的根源」。《寡婦主義》也是暗中譏諷楊蔭榆之作。
《魯迅全集》的註釋中是這樣為楊蔭榆「定性」的:「她依附北洋軍閥,推行封建奴化教育,肆意壓迫學生,激起進步師生的強烈反對。」她的「罪狀」之一是,在任女師大校長期間,開除了六名學生自治會負責人,其中,包括許廣平,以及魯迅名篇《紀念劉和珍君》中的劉和珍。
女作家蘇雪林曾經不滿地說:「她(楊蔭榆)原是已故某文學大師(魯迅)的對頭,而某大師欽定的罪案是從來沒人敢翻的。」
有關楊蔭榆的殉難,似乎從來就沒有進入過「正史」的文字。
被排斥在《現代文學史》之外的作家蘇雪林,在上世紀30年代末的一篇紀念文字《楊蔭榆之死及其它》中寫道:
數月前一位舊同學從桂林來信告訴我說:「女教育家楊蔭榆先生已於蘇州淪陷時殉難了。」說蔭榆先生辦了一個女子補習學校,蘇州危急時,有家的女生都隨父母逃走了,還有五六個遠方來的學生因為歸路已斷,只好寄居校中,蔭榆先生本可以隨其親屬向上海走的,因要保護這幾個學生,竟也留下了。「皇軍」進城,燒殺淫擄,有數兵闖入楊校,見女生欲行非禮,蔭榆先生正言厲色責以大義,敵人惱羞成怒,蔭榆先生被敵軍踢下橋去,又加上一槍致命的。死狀之慘烈,我想誰聽了都要為之髮指,為之心酸的吧。
楊絳在《回憶我的姑母》一文中也提到了楊蔭榆的殉難:
1938年1月1日,兩個日本兵到三姑母家去,不知用什麼話哄她出門,走到一座橋頂上,一個兵就向她開一槍,另一個就把她拋入河裡。他們發現三姑母還在游泳,就連發幾槍,見河水泛紅,才揚長而去。楊蔭榆殉難之前19天,1937年12月13日,在距離蘇州並不遙遠的南京,殺害她的這支軍隊製造了一場大屠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魯迅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