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侃:清朝的小戶型值多少錢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小戶型?我想,應該就是指小臥室、小客廳、小開間吧。別的兩居室90平方,小戶型的兩居室50平方。別的三居室100平方,小戶型的三居室60平方。別的四居室150平方,小戶型的四居室90平方。同樣的建築面積,劃分更多的功能區間,或者同樣的功能區間,佔用更少的建築面積。我覺得,這就是小戶型了。
但是,怎樣才叫「更多」,怎樣才叫「更少」,都只是憑感覺,缺乏量化標準,沒有指導意義。
專業人士的說法。一居室的房子不超過60平方,二居室的房子不超過80平方,三居室的房子不超過100平方,是為小戶型。
但這種說法跟政策有衝突。眾所周知,政策認可的小戶型,必須在90平方以下。
90平方以下的房子又有很多種,假如是在農村蓋一瓦房,兩架三間,80平米,誰要喊它「小戶型」,我就跟他急。因為「戶型」這個詞兒貌似只適合別墅以及單元房,咱們那民居連個起居室都沒有,跟「戶型」不搭界。
第二個問題,清朝有小戶型嗎?
單從面積上說,應該是有的。譬如滿人剛進北京那會兒,給領導們分房子,一品官20間,二品官15間,三品官12間,四品官10間,五品官7間,六、七品官4間,八品官3間,其餘不入流小軍官每人兩間(參見《大清會典事例》卷1120,八旗都統·田宅)。舊式房宅,每四根柱子圍合一間,面積大小不等,少則十幾個平方,多則二十幾個平方,我們取中位數,按每間15平方估算,則當時一品官300平方,二品官225平方,三品官180平方,四品官150平方,五品官105平方,六、七品官60平方,八品官45平方,不入流的30平方。六品以下,房子都不超過90平方,當然是小戶型了。
但是清朝的房子都屬於舊式建築,最多面積大些,間數多些,前堆假山,後挖魚池,點綴點兒人文景觀,至於內部格局,並不比現在農村的青磚大瓦房先進多少。似乎也跟「戶型」不搭界。
為了繼續下面的問題,現在請大夥把標準放寬一些,咱們只管面積,不管構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把所有面積在90平方以下的房子都當成小戶型。
這樣一來,清朝就有許多小戶型了。
第三個問題,在清朝買一套小戶型要花多少錢?
康熙五十七年(1718),北京大興縣北城日南坊(坊名「日南」,相當於某某街道)有一所樓房出售,該房臨街,下面兩間開店,上面兩間住人,樓後加蓋廂房一間,合計5間房,賣了210兩(參見張傳璽《中國歷代契約彙編考釋》)。
乾隆五十八年(1793),安徽休寧縣二十一都二圖(「都」相當於鄉鎮,「圖」相當於行政村)也有一所樓房出售,不臨街,但宅基較大,房子共4間,賣了270兩(同上)。
咸豐七年(1857),浙江山陰縣三十六都三圖有人賣房,共計平房3間,賣了60兩(同上)。
這三套房子,最大的5間,最小的3間,如果不考慮宅基,單算建築面積,每間還按15平方,那麼它們都不超過90平方,它們都是小戶型。
清朝糧食價格,大米一石,賤時二錢三錢,貴時三兩四兩,咱們姑且取乾隆時江南平均米價:每石一兩五錢(參見常建華《清代的國家與社會研究》第二章第二節)為標準,對當時白銀價值作個估算:
首先,清朝一石相當於今天 103公升,每公升大米重約1.75斤,故此當時一石米有180斤。按今天中等粳米每斤1.6元計算,買180斤米需要288元。而如前所述,乾隆朝江南地區每石大米一般賣到一兩五錢,故此當時一兩五錢銀子相當於今天288元,即一兩銀子相當於192元。
如前所述,康熙五十七年北京大興那套小戶型售價210兩,折成人民幣是四萬多;乾隆五十八年安徽休寧那套小戶型售價270兩,折成人民幣是五萬多;咸豐七年浙江山陰那套小戶型售價60兩,折成人民幣是一萬多。都不算貴吧?
最後再瞧瞧單價。假設每間都是15平方,則第一套房有75平方,每平方五百多塊錢;第二套房有60平方,每平方八百多塊錢;第三套房有45平方,每平方二百多塊錢。
親愛的朋友們,每平米二百多,現而今上哪兒找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調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x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