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常見的化放療副作用有:
1.口腔潰瘍、口乾嚥燥、唾液減少、聲音沙啞:這些症狀常見於頸部腫瘤的治療,乃因過量的放射線傷害口腔黏膜上皮細胞及唾液腺引起。中醫認為是熱毒損傷肺胃之陰而灼傷津液,治療宜清熱解毒,生津潤燥,常用大劑量的生地、天冬、麥冬、石斛、玄參、沙參和知母等藥。
2.反胃、噁心嘔吐、食慾降低:化療藥物對於腸胃道的刺激性大,引起的反胃噁心感常讓病人視服藥為畏途。此乃因藥物毒性損害胃氣,使胃失和降,脾胃失調所致,治宜健脾補中,和胃降逆,可用黃耆、黨參、茯苓、白朮、扁豆、山藥、竹茹、姜半夏、厚樸等藥。
3.腹痛、腹瀉、便血、便秘:常見於骨盆腔腫瘤的治療,尤其是放療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結腸炎,或是化療藥物損傷脾陽,脾虛濕注走下所引起。此時宜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調和腸胃,常用黃連、黃芩、地榆、芡實、烏梅、升麻、陳皮、枳殼等藥,便秘則可用火麻仁、生地、麥冬等潤腸通便。
4.白血球、血小板降低:造血系統的維持是治療的一個關鍵指標,當血小板及白血球過低時,表示機體失去正常的防衛能力,即使給予抗癌藥物也達不到預期療效,許多患者常因此而不得不中止治療,等到血像恢復後才能再繼續,這時剛好給癌細胞一個喘息逃竄的機會。
所以,若能維持正常血球數目,對於抗癌治療有絕對正面的助益,臨床常用黃耆、當歸、熟地、雞血籐、何首烏、阿膠、紅棗等補益氣血的藥物,預防貧血發生。
腫瘤治療中輔以中藥調理的原則,一是在西醫化放療治療的前二至四周就先服用中藥,以預防並減輕副作用發生;二是治療當天不服用中藥,以避免藥物相互干擾;三是在西醫治療結束後,繼續服用中藥一至二個月,以修補受損的組織器官,加快恢復免疫力及體力。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抗癌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