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學者及前高官促官員財產公開(圖)

 2008-02-26 05:5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中國一批學者和離退休官員致函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呼籲盡快制定《縣處級以上公職人員財產申報公布法》,以遏制愈演愈烈的貪腐之風。

由原國家統計局局長李成瑞和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鞏獻田起草的建議書已提交給有關部門。發起人希望人大代表能在3月舉行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相關提案,並在一年內完成立法,2009年開始實施。

建議書說,中國雖然在1988年就起草了公職人員報告財產和收入的規定,1994年便將《財產收入申報法》列入立法項目,此後又有各方人士的呼籲,但是時至今日,這項法律連草案都沒有出臺。

*貪污腐敗有增無減*

北京大學教授鞏獻田

而在這期間,貪污腐敗之風愈演愈烈。建議書說,在過去20多年裡,中共雖然不斷地對貪腐行為進行鬥爭,並取得一定成績,但總的看來,貪污腐敗現象不是減輕了,而是加重了。

北京大學的鞏獻田教授說:「在‘六四’,就是1989年的時候,那場運動對廣大人民群眾來說是反腐敗,這是無可否認的。現在已經有18年了,腐敗這 個程度,應該說是越來越厲害的。當前,尤其是‘權錢交易’、奸商和貪官勾結、嚴重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這種現象,大量地存在。」

鞏獻田對中文部記者表示,一些貪官污吏被揪出來,群眾既高興,又不滿,因為當局採取的措施仍然不力。

建議書說,1995年發布的關於黨政官員申報收入的規定,其內容是只報個人收入,不報家庭財產,只報勞務收入,不報非勞務收入,只在內部向人事部門報告,不向社會公布。2001年發布的關於省部級官員報告家庭財產的規定也沒有規定信息公開的辦法。

*決心與緊迫感*

鞏獻田呼籲中共領導層以壯士斷臂的決心和洪水即將沒頂的緊迫感盡快出臺財產申報公布法。他說:「如果作為共產黨人,連自己的財產還要保密,還要作為 隱私,那麼首先和共產黨和共產黨員這個性質是不符合的。連資產階級政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都公布自己的財產,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堂堂正正的共產黨人,難道這點還 做不到嗎?」


 原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李成瑞

建議書提出,官員申報的內容應該包括本人、家庭成員和已另立家庭的子女及其配偶的全部財產,包括全部動產和 不動產。為了避免官員財產登記變成「走過場」,建議書提出,必須建立一個獨立的、權威的和強有力的監察機構,也就是把現有的國務院監察部從行政部門分離出 去,升格為全國人大領導下的最高廉政監察院。

在北京烏有之鄉書社舉辦的週日沙龍上,與會人士圍繞建議書展開了熱烈討論。有人問建議發起人李成瑞,西方國家用300年時間才產生了資產階級,為什 麼中國只用20多年就形成了新興資產階級。李成瑞回答說,中國主要是用國有資產來培養資產階級,而國有資產又是現成的,因此不需要很多時間。他對中國反腐 鬥爭的評價是:「越反越貪,越反越腐。」

*臺灣經驗的啟發*

臺灣經驗也對與會者有啟發作用。有人發言說,不管是馬英九還是謝長廷,只要參選總統就要公布財產。根據臺灣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總統、副總統參選人在登記時必須向中選會申報財產,其中包括本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名下的土地、房屋、存款與債券等。

在週日沙龍上,還有人提出,在財產申報法最後付諸表決的時候,誰投了贊成票、誰投了反對票,應該公開,以便形成壓力,使人大代表為自己所投的票負責。

自由職業者鄭然對此表示贊同。他在接受中文部採訪時說:「投票不光是人大代表,還包括共產黨內的政治局的投票和政府內的投票。三個方面的投票都應該 是公開的,目的就是讓那些投反對票的人暴露出來,然後人民力量團結起來,共同去罷免他,給他形成一種壓力。就要說:‘你反對,你就要承擔責任,我們就要罷 免你。’」

*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官員財產申報法為何研究了20年仍然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呢?中國法制日報援引全國人大官員的話說,制定這一法律的時機尚不成熟。報導說, 目前尚需3個前提條件,即:必須實行個人財產登記實名制;必須從制度上和技術上解決個人財產數據的統一問題;必須在法律上劃清公職人員財產公開與個人必要 隱私的界限。

去年10月,中國國家預防腐敗局副局長屈萬祥表示,中紀委、監察部一直在抓緊研究這一問題,在適當時候將建立財產公開申報制度。但是屈萬祥沒有提出確切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来源:美國之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