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歐紡織品貿易諒解備忘錄》的規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歐盟對中國10類紡織品出口全面取消數量限制。這是中國自與歐美發生紡織品貿易爭端並對紡織品出口採取階段性配額限制後的首度解禁。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08年1月份,中國紡織品服裝外貿出口總額達153.3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26.28%。相對於2007年1月的數據,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121.4億美元,增長19.2%,輸歐配額取消後,中國紡織品出口並未出現"井噴"現象。
對此,曹新宇認為,2008年,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持續升值對紡織服裝出口造成了嚴重影響,他建議紡織品企業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考慮下一步的發展道路,生產低端產品的企業可以考慮從歐美市場轉向亞洲或非洲市場,生產中端產品的企業可以考慮走品牌發展之路。
曹新宇在論壇上還指出,四個主要原因促使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已經出現拐點,而且2008年該個拐點將更加清晰,急需企業予以充分重視。
第一,全球紡織品配額制度取消後中國紡織服裝出口的釋放效應已經大為減弱。全球紡織品配額制度取消後,中國紡織行業產能有了很大的釋放,紡織服裝出口出現大幅增長,目前釋放潛力已經基本用盡。
第二,世界紡織服裝尤其是美國、歐盟、日本市場容量並未因一體化的實現而顯著增加。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份額增加的部分是擠佔了部分其他國家的市場份額。隨著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國際市場份額的不斷提高,依靠這種方式取得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也將不斷下降。
第三,紡織品中國市場消費需求的增速超過了紡織品出口需求的增速。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不斷上升的情況下,衣著類產品價格卻在下降。中國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7年11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2006年同期上漲6.9%,而衣著類價格卻比同期下降1.4%。這表明,紡織品內銷市場未能實現量、價齊增。
第四,中國境內紡織行業產能擴張迅速,但沒有完全釋放的渠道。
而對於紡織企業出現"接單難"的現象,第一紡織網副總編輯馬新征認為,自2007年以來,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單價持續增長,隨著對歐盟配額取消後,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已基本具備了消化多重壓力的能力,出口議價能力明顯提高。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