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方聞訊,立即表示強烈不滿。日本警方表示:在沒有預先知會的情況下,中方單方面舉行發布會,令人驚詫。事實上,"毒餃事件"發生一個月來,中日雙方展開聯合調查,各方都派出調查團,到對方國調查。孰料,聯合調查還沒有結論,中方就搶先公布了自己一方的"初步調查結果"。
頭一天才返國的日本調查團,剛剛對外表示"中日雙方合作愉快",但第二天就得知中方單方面行動,日方調查團立即"翻臉",對中方行為予以批評,並對中方"初步調查結果"予以反駁。
針對中方"在中國境內下毒可能性很小"的說法,日方指出:發現的致毒農藥甲胺磷,在中國很常見,在日本境內幾乎不流通;而且,該種甲胺磷含不純物質多,與日本的甲胺磷不同。另外,發現毒餃的千葉、兵庫、課餘等縣,在日本國內的運輸途徑不同,怎會出現同樣的含毒結果?針對中方"農藥可以從外部滲透到袋子內部"的說法,日方聲明:試驗結果顯示,這些農藥很難從袋子外部滲透到內部。日方要求中方提供支持其說法的科學依據。
看來,有關"毒餃事件",還遠遠沒有結論。撇開中日雙方的爭執不言,如果在這一階段,由第三方或外界來做出判斷,大多不相信中方。
其一,中國的假貨毒物,早已名聲在外,豈止是毒餃?毒牙膏、毒藥劑、毒茶、毒糖果,等等,廣銷世界,危害他國;其二,中國政府慣於作假,在國際上信譽極低。就這次"毒餃事件"而言,中方聲稱"在對河北天洋食品廠的原材料、生產流程、運輸過程、員工等調查後,都沒有發現異常。"但熟悉中國官場運作的人都知道,事後的滅跡、掩蓋、作假、統一口徑等,歷來是中國官方或廠方的拿手好戲,誰能相信"天洋食品廠"會成為例外?
其三,"毒餃事件"發生在日本,餃子是中國製造,受害者是日本人。作為受害一方,日方本身容易受到外界同情,中方理應充分尊重和配合日方調查,至少等到聯合調查結論出爐後,共同發布,但中方的做法恰恰相反。單方面搶先公布"初步調查結果",不僅傷害了日方,而且引起國際社會更深的疑懼。
中方之所以出此下策,除了其"一手遮天"的本性使然,更致命的,是對外部世界的不瞭解,或者,即便瞭解,卻無意遵守任何國際文明準則,而自行其是。在該次中方新聞發布會上,中方向日本記者每人分發一個光碟,其內容,除了介紹天洋食品廠的食品衛生管理,還特意在結尾處,反映中國民工"期待早日平息風波,早日復工"的"願望"。但外界都知道,民工,在中國,恰恰是受剝削和歧視最深的"
下等公民",中共官方企圖用"民工願望"來感動日本記者,只會令人更加反感。
中方不瞭解的,還包括日本的社會文化。中方意識不到,誠實、信譽、道歉、謙卑等詞彙,在日本社會和文化中的超重份量。"毒餃事件"發生一個月來,中方至今沒有做出任何道歉(即便調查結論未定,仍然可以對受害者表達慰問性的道歉,以緩解情緒,日本政府一早就對其國民做了這類道歉),卻百般狡辯,在這次單方面的新聞發布會上,更是將自己推得干乾淨淨。
中國當局自行其是,效果只會適得其反。當日方察覺到中方急欲放棄調查"毒餃事件"真相的企圖,當日本國民感受到中國官方對食品安全毫無改進的決心,在日本國內,抵制"中國製造"的聲浪,只會愈演愈烈,對中國出口貿易,只會帶來更大挫折。
就在中國官方單方面公布"初步調查結果"的當天,捲入"毒餃事件"的日本仙臺市Co-op食品公司宣布:撤走293種中國加工食品。此舉,為日本商界撤走中國食品風潮,再添重筆。在此之前,該公司每年銷售中國食品達2億日元。
"毒餃事件",真相未明,中方急於下結論,動機何在?原來,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將於4月份訪問日本,中方急於在此之前,了結"毒餃"風波,以免胡之行,完全纏在"毒餃事件"上。雖然日本政府聲稱"胡訪日計畫不受毒餃事件影響",但以目前事態發展看來,胡錦濤的日本之旅,已經完全籠罩在"毒餃事件"的巨大陰影之下。畢竟,日本是一個民主國家,民間聲浪完全可能蓋過政府聲音。
考慮對8月份北京奧運會的影響,是中共急於了結"毒餃事件"的另一大原因。美國方面,雖然布希總統決定出席北京奧運開幕式,但美國奧委會同時宣布:將為參加北京奧運的美國代表團大規模空運食品和飲料。此舉,無疑是對中國食品安全信譽的又一重大打擊。
日本朝野察覺到中國政治決定高於調查決定的跡象,日本警方和新聞界特意告誡中國政府:不要讓"毒餃事件"政治化。如果不徹查真相,而對此案進行"政治解決",只會加重日本消費者對中國食品的不信任,並激化中日對立情緒。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毒餃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