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雪鄉雪巴(圖)

 2008-04-30 09:5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同樣的一條山路,有人抱著朝聖的心情,有人想來度假體驗美景,卻有另一批人,走這條路是為了討生活。在這趟行程中,七個挑夫和我們一起生活了十四天,他們大部分是山區的雪巴族,年紀從十六歲到三十五歲不等,讓我們一探雪巴的故事


喜馬拉雅,在藏語中的意思是"雪的家",千百年來有一群人就在這片雪鄉生活著。

雪巴人是藏族的一支,五百年前從西藏東部,遷移到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區過著遊牧生活。1930年代以後,西方人展開喜馬拉雅的探險與登山活動,僱用當地的雪巴人為挑夫,從此以後"雪巴"也成為登山挑夫或嚮導的代名詞。

翻開聖母峰的登山史,雪巴一直是最關鍵的幕後英雄,近二十年來,喜馬拉雅成為全世界登山者的朝聖路線,每年超過兩萬名遊客來這裡健行,是當地雪巴人口的六倍,擔任健行隊伍的挑夫,就成了雪巴人最主要的出路。

29歲的昂李雪巴,六年前開始擔任健行隊伍的挑夫,靠一年兩三趟的工作機會,養活家裡的三個孩子。

在旅遊旺季,LUKLA機場總是擠著等待工作機會的雪巴,前幾年 挑夫一天的薪水只有300盧比,相當於150元台幣。去年反政府的毛派游擊隊,曾經以佔領LUKLA機場,拒絕觀光客入境為手段,要求觀光業者將挑夫的薪資從一天300盧比提高到600盧比,在這個平均年所得只有台幣7500元的國家,這已經是不錯的薪資,一路上我們看到許多挑夫穿著單薄的衣服,甚至是涼鞋,背著健行隊伍的行李上山。

還有許多隻有十五、六歲的雪巴,年紀輕輕就遠離家鄉,走三四天的路程,到LUKLA爭取擔任挑夫的機會,我們跟著他們來到LUKLA的挑夫之家,這裡全都是離鄉背井的雪巴。

在這個小小不到十坪的雪巴之家裡,住著二十幾個挑夫,他們吃住都在這裡每一餐是八十盧比,相當於四十塊台幣,丁坡切是EBC沿線,一個美麗的山村這些年健行隊伍不斷湧入,山屋也越蓋越多,但老一輩的雪巴人還是維持傳統的生活。

我們聽不懂當地的語言,只會用最簡單的問候語-NAMASTE打招呼,它有好幾層意義,其中一個意思是"我們是平等的",另一個更有趣的意思是"我的神向你的神問好。"嚮導說,當地人把所有的觀光客當作神一般尊重,而我們也願意以同樣的尊重,回報當地居民。

如果沒有雪巴,喜馬拉雅登山史將改寫,更多登山客將因為高山症或意外而喪命。

★側記:

在這次行程中,我們每個隊員只需要背隨身的小背包,其他都東西就靠挑夫幫忙了。平均每個挑夫背兩個健行著的行李,重量大都在25公斤以內。行程結束後,大部分的挑夫都說這次行程是相當輕鬆,以往常常有背到40公斤以上的經驗。但我們也看到路上有些其他健行隊伍的挑夫背著比自己體重還重的行李,他們不過是十五六歲的年輕孩子,有些甚至是女性。

来源:聯合新聞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