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鏡儂《說味》中也有類似的描述:"洋人削木如燭骨木,長約寸許,搗硝磺為末塗其上,磨之爆燃作響而火自發,名‘自來火'。"記載中提及的"自來火",就是現在人們常見的火柴。
其實早在北周時代,中國就已經出現了原始火柴。"史載周建德六年,齊后妃貧者以發燭為業"(元代陶宋儀《輟耕錄》),南北朝時,北周聯陳滅掉北齊,北齊的后妃無以為生,便以製作火柴為業。據考證,"發燭"是火柴最早的稱呼,含引燃蠟燭之意。
北宋初年,陶谷在《清異錄》中記載了民間製作火柴的方法,"夜中有急,苦於作燈之緩。有智者批杉條染硫磺,置之待用,一與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貨者,易名火寸。""引光奴"也是火柴的別名,意思是引來光明的工具。
明清時代,火柴叫"取燈兒"。"京師有市取燈者,其名甚雅。以芝麻秸削為細枝,塗硫磺於頂,遇火即燃,用以引燭"(福格《聽雨叢談.取燈》)。
大約在明代初年,以製造、販賣取燈為業的人越來越多,並逐漸聚集在一起,現在北京的取燈胡同就是當年取燈作坊和手工業者、批發商聚集的地方。明清小說中也多有"取燈兒"一詞出現,明代馮夢龍所著《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中有"忘帶個取燈兒去了"一語。如今華北不少地區還這樣稱呼火柴。
杭州人稱火柴為"淬兒","杭州削松木為小片,其薄如紙,熔硫磺其銳,名曰‘淬兒'"(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余》)。清代高士奇《天祿識余》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餘杭人削松木為小片,其薄如紙,熔硫磺塗本片頂分許,名曰條燭,又曰淬兒,用於發火。"從火柴的別稱可以看出,中國才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火柴的國家。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火柴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