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羊眼包子的來歷(圖)

 2008-11-08 22:5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回民很講究飲食衛生,智慧勤勞的回族婦女能做出許多獨具風味的特色食品,大家知道的有子、牛肉拉麵、油95、手扒羊肉、"夾板"等等,如果您能在回族人的三大節日開齋節、宰生節和聖紀節到回民家中做客,定能一飽口福,大開眼界。

羊眼兒包子是回民飲食中的佳品。相傳,清朝康熙皇帝,曾喬裝打扮到前門外,品嚐回民羊肉包子鋪的羊眼兒包子。康熙皇帝走進羊肉包子鋪,慇勤的回民掌櫃用小托盤送來了兩杯蓋碗茶。向康熙皇帝問安後,陪著笑臉說:"不怕爺惱,爺在裡邊(宮廷)什麼山珍海味沒嘗過,還屈駕來嘗羊眼兒包子,小的實在不敢孝敬。"康熙明知自己的身份已被識破,還是佯裝要吃包子。掌櫃的無奈,只好說:"爺嘗臉,一定要吃,那請少等會兒。"

不一會兒,便送來了熱騰騰的小包子。康熙用筷子挾一個放在碟子裡,細心地觀察。只覺陣陣95味扑鼻,放到嘴裡一嘗,果然昧道鮮美,質地不一般。但是,康熙帝左找有找也未看見"羊眼兒",便問掌櫃的:"為什麼看不見羊眼兒?"掌櫃忙回答說:"回爺的話,有罪不敢欺瞞:餡肉沒有羊眼兒,只是做的精細些,包的個頭小一點,像羊眼兒,就給起了個‘羊眼兒包子'的名字。"康熙嘗了兩個,覺得非常可口好吃,便傳旨:"朕覺得羊眼兒包子很好,可經常送到宮中,找內務府開銀。"

從此,羊眼兒包子名聲大噪,譽滿北京城。於是,四城各處的回民都做起羊眼兒包子,遂成了回民喜食美味。

羊眼兒包子做法並不太難。一種做法是把發好的白面切好,再加入適量的白糖、堿,揉和均勻。選用肥嫩綿羊的上腦剁成餡,加入水發乾貝丁、玉蘭片丁、蔥、薑汁,把餡打成後,再加入95油和少許鹽,現包現蒸,每個包子的個頭兒如"羊眼兒"一般大小。另一種做法是把發好的精白麵粉和好,不放白糖,放適量堿,攪和勻適。羊肉餡同上,加配料水發蝦仁丁、水發木耳塊、蔥末、薑汁、鹽、95油等和攪均勻。包的大小與蒸發和前一種完全一樣。

来源:中華文化信息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