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Week》分析指出,當全球貿易量日漸稀 微,中國經濟必須少往出口找支撐,多尋求國內消費支 柱。這並不是個全新的概念,多年以來,許多觀察家都 以為中國對出口過於仰賴。而現在的經濟下行,只是讓 中國轉移經濟支撐更刻不容緩,顯得勢在必行。
但壞消息是,中國的消費者可能無法補上那空缺。 據麥格理在 1月發表的12月中國消費者信心報告指出, 消費者支出預期將減少。信心很重要,因為若人們開始 緊張,錢就只會待在銀行帳戶裡,引致通縮。若人們對 市場信心足夠,比較有可能投資股市,將對經濟復甦起 提振之效。
這份調查報告訪問了共 500名來自北京、上海、廣 州、西安、成都的人們,大多數人都對美國的次貸危機 有所覺,其中有 70%的人表示次貸危機對中國是有害的。
但次貸危機的短期效應,則不甚明顯。當調查對象 被問及,過去 3個月他們的經濟狀況有何轉變時,有些 人認為情況變糟,但 70%的人沒感覺。大多數人對未來 3個月的經濟前景持相同看法,只有 20%的人認為情況 會好轉,另外 20%的人認為情況會變糟。
有些非必要性支出也受到威脅, 25%的受訪對象表 示,將會減少在衣服、外出用餐、旅遊方面的開支。
人們不花錢,不代表錢就要存在銀行裡,錢還是可 以移作投資用。但是根據研究報告, 55%的受訪對象對 資產市場的價格沒什麼信心,認為未來 3個月價格將下 落。當被問及股價時,大多數人都對股市的未來充滿不 確定感。而幾乎所有人都表示,未來 3個月沒有投身股 市或資產市場的打算。
另外一個會影響消費的因子,為就業情形,從那方 面傳來的消息也不甚良好。根據中國最大求職網站 51job.com表示,人們對自己的工作可能朝不保夕感到 恐懼, 23%的人們表示公司正在裁員,而有 42%的人為 認為他們今年可能飯碗不保。
市場情報公司 Access Asia的主管Matthew Crabbe 表示,重要的是,消費者支出依舊支撐在一個水準,而 增加中國國內開支也是政府既定策略。
Crabbe說:"中國經濟不需要刺激或是存款幫助, 需要的是調整及合理化。而這會對某些區塊造成短期陣 痛,在某些區域造成失業的現象,但情況並不會像1997 及1998年時那樣糟,一旦走出來後,中國美好的經濟前 景就在前方。"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Bu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