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面對經濟危機的三大忌諱

招聘會人滿為患 一職難求

經濟危機是一個全球性的話題,任何一個國家的領導人都不得不面對經濟危機給他們帶來的經濟、政治和社會難題,中國領導人也無法置身事外。仔細觀察中國領導人關於當前經濟危機的所有講話,尤其是本月初溫家寶在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危機的論述,不難看到,他們在關於當前經濟危機的討論中有著三大忌諱。

中國對這場經濟危機的責任

第一個忌諱是中國對這場經濟危機的責任,包括中國政府過去的政策對世界經濟危機的形成所應負的責任,以及對這場危機對中國造成如此嚴重衝擊的責任。前一段,中國政府和中國的經濟學家們均大張旗鼓地「嚴厲批駁」了關於「經濟危機中國責任論」。換言之,在中國政府看來,中國政府是完全沒有責任的。只要對中國政府的政策和世界經濟危機的關係稍加分析,就不難發現中國政府「無責任」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西方各國金融界的經理人們利用金融產品創新的名義肆無忌憚地追逐個人利益的最大化,並且無恥地將個人利益的追逐建立在社會的公共成本之上;與此同時,西方國家的政府對於金融界這種嚴重的責任和利益不對稱的行為缺乏有效的監管。毋容置疑,這些的確是導致此次金融危機的兩個直接原因。

但這不等於說,這些是此次危機的完全原因。在眾多的原因中,中國政府長期實行的國內兩極分化的分配政策和違背市場規律的人民幣匯率政策,也對金融危機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中國政府將手中積聚的大量國民財富以外匯結余的方式投入西方的金融市場,使得西方國家的利率長期處於超低的狀態。這種做法在一方面把這些國家已有的「超前消費文化」推向極致,另一方面也使得西方的金融界有著更高的動力去尋找「金融創新」手段來維持銀行家們的盈利。

值得提出的是,中國老百姓實際上是這些錯誤政策的最大受害者。由於兩極分化的分配政策,他們辛辛苦苦的勞動沒有能夠換得應有的勞動報酬以及勞動條件和社會福利的改善;而錯誤的人民幣匯率政策又使得他們的勞動成果被荒謬地用來補貼發達國家的民眾的超前消費和貪婪的西方銀行家們的高額獎金。可是,當經濟危機來臨的時候,確是中國工人、尤其是最底層的農民工最先被迫失去工作。

中國不僅對世界經濟危機的形成和發展具有責任,同時也對這場首發於西方的危機對本國所產生衝擊的嚴重性具有責任。中國政府在「六四」屠城之後失去了治理國家的合法性基礎,因此不惜代價地追求增長作為執政合法性的唯一基礎。於是,兩極分化低收入政策、侵蝕國家利益的匯率政策、不計成本地追求經濟增長的政治考量,共同構成了導致中國經濟結構嚴重失衡的「三合一」基石。這種失衡的兩個重要症狀就是國內消費的嚴重不足對國際市場的過度依賴。而這兩點正是此次危機對中國的衝擊十分嚴重的重要原因。

這場危機在中國的嚴重性

第二個忌諱是關於這場危機在中國的嚴重性。現在人們看到的只是中國經濟增長百分之八的宣傳。不錯,經濟出現負增長是一種危機的表現。但是,經濟增長的目的是增加就業和民眾的福利。如果增長達不到這個目的,即使經濟增長了,國家也仍然處在危機之中。從表面上看,西方國家已經呈現負增長,而中國卻不僅保持了正增長,甚至在世界危機中仍然實現百分之八的增長,似乎中國並沒有什麼危機。中國領導人也常常以此向世人標榜自己的正確。

但是,這只是表面現象。如果用另一個經濟指標來衡量的話,中國不僅處在危機之中,而且危機比任何發達國家都要嚴重。這個指標就是就業指標。按照世界同比口徑,如果將全國範圍的失業和剩餘勞動人口都考慮在內,中國的失業率遠遠不止政府所宣布的百分之四點六,而是高達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其中,農村失業率為百分之四十,城市失業率為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從動態上看,如果計算此次危機造成的新增的失業人口,中國單是失業的農民工就超過了美、英、法、德四個國家新增失業人口的總和,無疑是世界之最。考慮到中國還沒有許多國家實行的覆蓋全國人口的失業救濟制度,此次危機對中國最底層民眾的傷害更是遠大於其他國家;從而對社會穩定所帶來的衝擊也遠遠高於其他國家。

此次危機對中國的長期影響

第三個忌諱是此次危機對中國帶來的長期影響。事實上,中國的危機萌芽的出現早於世界危機的大幅度蔓延。在危機由金融界向實體延伸之前,中國的沿海地區便已經出現了大量的失業潮和企業倒閉潮。應該說,這些跡象的出現是中國原有的經濟增長模式無法持續所造成的,也是經濟結構被迫進行調整的一個先兆。如果說,中國政府能夠早些實行經濟調整的政策,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是有益處的。但是,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起,中國政府一再貽誤戰機,以至於這個被迫的調整直到兩年以前才開始出現。

無論如何,被迫調整總比拒絕調整要好。但是,經濟危機向中國的蔓延卻使得許多調整措施不得不再次終止。例如,為了減少國民經濟對出口的依賴所採取的取消或者減少出口退稅的政策,在危機的衝擊下不得不重新實行;加強對環境污染的控制以保證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的政策在此次危機中又不得不放鬆;還有關於勞動報酬、養老金繳付等各方面的改革和調整措施都面臨終止的局面。

不僅如此,中國政府出臺的刺激經濟的計畫體現了完全的政府主導的格局,這些只會對中國的經濟結構造成進一步的扭曲。可以理解,在當前經濟危機的衝擊下,中國政府對既有調整政策的終止是不得已而為之,而且政府的刺激方案所產生的副作用在當前的政治和經濟格局下也難以避免。但是中國領導人以及中國所有的官方媒體忌諱討論由此產生的對中國經濟的長期負面影響,這並不是一種對國民的誠實態度。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胡少江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