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現在對這個玻璃金字塔讚不絕口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根據中廣新聞的報導,貝聿銘設計的羅浮宮美術館,玻璃金字塔形入口,在3月30終於滿二十歲。玻璃金字塔逐漸成為羅浮宮的標誌性建築,現在的法國人更是無人不讚同該建築所起的作用。
當年,法國總統密特朗要給羅浮宮美術館大門裝點一下門面。請人設計,後來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脫穎而出,成了羅浮宮的新地標。這個金字塔高二十一點六公尺,底寬三十五點四公尺,有四個面,每一面都由六百多塊菱形玻璃拼成。
貝聿銘的思考方式
根據雅虎網站博客的說法,華裔美籍的優秀建築師貝聿銘當時認為,原本的皇宮已與博物館的空間需求相牴觸,過去大家來到這裡,連維納斯、蒙娜麗莎都不容易找到,每個人匆匆一瞥便精疲力竭且大失所望地回家,於是貝聿銘認為只能善用在羅浮宮拿破崙內庭長達七百公尺的新開挖地下層,使表面沒有改變的舊皇宮,變成當代使用的新博物館。
但是地下層的象徵物,這個關鍵設計的形狀使得大師也頗感困惑。最後,因為在最富盛名的華府國家畫廊東廂增建案地下穿廊的時候,他就用了玻璃金字塔結構,之後的好評不斷,於是他再度重用金字塔,但這次卻差點栽個跟頭。
當時貝聿銘建造了這座建築,觸怒了幾乎所有的法國人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法國人曾經的憤恨
當時的法國文化人認為,羅浮是巴黎的象徵,掉下來一座金字塔是一種文化侵略,而且一座玻璃體在一群歷史遺產之中,似乎是抹煞了文化價值的延續,更像是一個陵墓。當時的法國人恨透了玻璃金字塔,也恨透了貝聿銘。
根據當時貝聿銘的摘錄,他曾表示,「巴黎人,罵了我一年半。不過,優越的法蘭西人可沒輕易放過這個外來「和尚」--金字塔?你懂我們的文化嗎?」
這個玻璃金字塔由美籍華人貝聿銘所設計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巴黎人認為太‘花裡胡哨’,叫我不要動他們的千年國寶!法國報紙管我叫金字塔的‘貝法老’。巴黎人開始流行戴圓形小徽章,上面寫著‘為什麼要造金字塔?’再說我從美國來,法國人看不起美國人,他們問密特朗為什麼法國人自己不可以修?」
法國人最終轉變觀念
現在,多數人都願意多花點時間,排隊從金字塔進入羅浮宮參觀,而不願意走另外兩個沒有特色的入口。
根據雅虎博客的評論,貝聿銘作的最大更動,是改變了羅浮宮的方向,把入口設計在拿破崙廣場。這樣就使得每一位從入口進去的訪客,要走到任何一個展覽區的距離都大幅縮小。羅浮宮很大,現在去羅浮宮參觀的人還是會覺得走一、兩百碼的走道很長很遠,然而二十年前,從舊入口走到最偏遠的展覽區,最長的一條走道的距離超過一公里 。
- 關鍵字搜索:
- 羅浮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