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樓倒了 官商沒有倒

 2009-07-06 11:2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上海閔行區梅隴鎮一處剛剛建成的商品樓倒了,讓很多平常見不到的貓膩見了光。人們發現,開發商的公司,一些主要股東居然跟當地鎮政府的官員同名同姓。調查證明,這些神秘股東的確就是梅隴鎮的政府工作人員。

房地產業的民營公司有官員參股,這種事早就聽很多人說過。不僅房地產業,其它的行業,只要某個民營公司做的比較好,在某地比較有規模,人們都會傳其中有當地官員的股份。據說,這些股份,有的屬於官員投了錢的,還有些官員根本就沒投一分錢,拿的是干股,而且份額不小。一個熟識的商人告訴我,凡是到一個地方投資,如果沒有特別硬的背景,第一件事是要送當地官員股份,這樣的話,才能站得住腳。他還說,這樣做帶來的好處很多,人家自動就會幫你把公司辦火。

民營公司能否因官員參股而火我不知道,但這樣的公司一旦出事違規,看在官員的面上,多半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除非像上海閔行的這個樓盤那樣,轟隆一聲倒了,想捂也摀不住了。

倒塌樓盤的開發商梅都公司,僅僅是個具有三級資質的小公司。即使這樣一個小公司,也會有這麼多當地政府工作人員參股。儘管在當地,此事早已盡人皆知,但這樣違規之事,還是明目張膽地做了,連起碼的掩飾都沒有,股東名單真名實姓地用自己的名字。試想,如果這些政府官員用自己的孩子或者親戚的名字登記,像北京商業銀行某些股東那樣,三歲就成股東了,要想查明白背後到底是哪個,還真就有些難度。

我真的希望,所有關於我們國家政商之間的傳言,都只是傳言而已。但是這樣的事情,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披露出來。有的地方,民營公司延攬官員參股,或者給官員干股,最後居然整個公司被人吞掉。還有的地方,官員甚至主動要求參股,或者拿干股,不給還不行。事情正在起變化,變得越來越駭人聽聞。

從歷史上看,中國的商人跟帝王一樣的歷史悠久,商人傍權,也是古已有之的舊事。在晚清和民國,官員經商,居然成了風尚。民營公司讓官員參股,為的是謀求保護和換取利益。上海閔行梅隴鎮的梅都公司,開發梅隴鎮的樓盤,參股的官員都是負責房地產事宜的官員,道理就在這裡。幹哪一行業,就把主管某一行業的官員拉進來,好處自不消說。官員的參股,無論投資與否,本質上都是權力參股。把民眾賦予的公共權力,當成了牟取個人私利的槓桿。更嚴重的問題是,官員參股的公司,往往會做一些特別出格的事,比如建築不顧質量,建廠不管環保。由於官員的保護傘作用,相關的檢查檢驗,都會安然過關。試想,如果這棟倒塌的樓在業主入住之後倒塌,那麼情況會是怎樣?

問題是,這種事情,中央三令五申,為什麼就是剎不住呢?一個小小的鎮政府官員,居然敢明目張膽地幹。我們這麼多紀檢部門,在當地民眾對此十分清楚的情況下,居然一點覺察都沒有。如果不是樓倒了,什麼事情都不會有的。當地的民眾知情,買了樓盤的業主也可能知情,但沒有人會因為政府官員的參股而舉報他們。舉報了,也許根本沒有用處。但從根上說,民眾可能並不把這種貓膩看成很嚴重的事情。事情見得多了,也就習慣了。

事情真正可怕之處,也許在這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