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食物:立夏蛋
對今人來說,立夏不過是一個節氣,表明春天結束夏日由此開始而已。可是,我們的先人卻把立夏當作一個重要的日子來對待。這是因為,「立夏」的本意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長大。古時以農為重立夏田禾既成,古人當然要有一些相關的習俗了。
古時的立夏習俗是怎樣的呢?據《歲時佳節記趣》一書記載:先秦時各代帝王在立夏這天,都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區舉行迎夏儀式。彼時,君臣一律身著朱色禮服佩帶朱色玉飾,乘坐赤色馬匹和朱紅色的車子,連車子的旗幟也是朱紅色的。這種紅色基調的迎夏儀式,強烈表達了古人渴求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後來,隨著歲時的演進,古人立夏習俗有了變化。明人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這樣記載:【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
可見,在明代一到立夏這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凌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塊切割分開,由皇帝賞賜給官員。其實,皇帝立夏賜冰並非起於明代,據考證兩宋時期皇帝立夏賜冰給群臣,就已經成為一項慣例和習俗。
而在民間,古代百姓人家立夏日雖不能得冰,卻也有在這天喝冰飲的習俗。還是《帝京景物略》載云:【立夏日啟冰…編氓(指老百姓)得賣買,手二銅盞疊之,其生磕曰‘冰盞’。】
清人讓廉的《春明歲時瑣記》也云:【(立夏日)市中敲銅盞賣梅湯者,與賣西瓜者鏗聒遠近。】據考證,上面所說的「銅盞」,實際就是盛冰鎮飲料的木桶。「銅盞」一般都是黑漆銅箍,桶蓋上有一根銅製的月牙幌子,既表示這酸梅湯是在夜裡製成,也是招徠顧客的標誌。
當然,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立夏」的習俗並不一致。就以立夏喝冰飲來講,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所記就是另一番情景:【士人置窨冰,街坊擔賣,謂之‘涼水’。或雜以楊梅、桃子、花紅之屬,俗稱‘冰楊梅’、‘冰桃子’。】
在中國福州一帶,至今還有煮「鼎邊」、「做夏」的習俗 —— 立夏這天,人們用米漿涮鍋邊燒製成「鼎邊」,再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等原料做成的清湯,待吃飽喝足後,就舉家下田勞動。據說,這樣「 做夏」能夠風調雨順,獲得好的收成!
而南通一帶,則時興立夏日給孩子胸前挂蛋。相傳瘟神嗜睡直至立夏之日方醒,醒來就散佈瘟疫,孩童受害尤甚,女媧聞之與瘟神辯理。瘟神無奈應允以胸前挂蛋為標誌,立夏之日凡孩童胸前挂蛋者一律不加傷害。
傳說雖無從稽考,但立夏這天南通的母親們,總要選擇個頭大些的鵝蛋、鴨蛋、雞蛋,煮熟挂於孩子的胸前,俗傳至今。
中國的一些地區,還有立夏日「秤人」的習俗。據說,此俗與後蜀主阿斗有關。說魏國司馬昭發兵消滅蜀漢,阿斗淪為亡君被安置在魏國都城洛陽居住。司馬昭唯恐原屬漢地的臣民不服,就善待阿斗封他為安樂公。
阿斗受封那天正是立夏,司馬昭當著一群隨阿斗來洛陽的蜀漢降臣之面給阿斗稱了體重,誇口不會虧待阿鬥,要讓阿斗生活優裕增加體重。司馬昭還宣布:以後每年的立夏日都要稱阿斗一次,並佈告其體重於天下以供世人監督。後來,此事傳開民間仿效就形成了習俗。
傳說當然不可全信,但立夏「秤人」習俗,在古時的一些地區很是興盛卻是無疑。從散存的民俗資料看,立夏「秤人」的操作有兩類。
一類是在戶外進行,懸秤於大樹大多是給老人小孩稱量,以驗一年肥瘠。另一類則是在戶內進行,懸秤於屋樑由婦女們互相稱量。品肥論瘦嘻哈打趣,倒似閨中遊戲蔡雲《吳覦》詩有證:【風開繡閣揚羅衣,認是鞦韆戲卻非。為挂量才上官秤,評量燕瘦與環肥。】
立夏趣談:烏米飯與孫臏
烏米飯,烏黑油亮,清香可口,由糯米浸入烏樹葉內數小時後燒煮而成。立夏這一天,江南農村人人愛吃。據說,這個風俗源於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
孫臏一到魏國,龐涓就把他推薦給魏王,很得魏王賞識。從此,二人經常在一起共商國家大事,談論富國強兵之道,並研討陣法和用兵之策。龐涓見孫臏高出自己許多,才知道先生已把兵書傳授給了孫臏。他想借兵書來讀,孫臏只好以實相告,先生不讓帶下山來。龐涓悶悶不樂。
突然有一天,孫臏被一群刀斧手綁架,用了一頓大刑,還被挖去了兩隻膝蓋骨,然後拋進監獄。龐涓果然來了,他抱住孫臏的廢腿哭得涕淚橫流:「魏王怎麼幹出這種事來呀!」孫臏也泣不成聲,請龐涓搭救。龐涓絕望地說:「若是旁人還成,可對魏王,我能有什麼辦法呀!」
有一天,龐涓又來看孫臏,閒聊起來。龐涓說:「師弟啊,你要振作起來,你雖然殘廢了,不能統兵打仗,建功立業。但是,你還可以把自己的用兵之道寫下來,著書立說,傳之後世,同樣可以流芳百世啊!」孫臏感到很有道理,不禁點頭稱是。
幾個月過去了,兵書很快就要寫成了。一天,看守孫臏的老獄卒熱心地對孫臏說:「先生的兵書寫成之後,我一定設法給你送回家去。」孫臏微微一笑,說:「老人家,不必了,兵書寫成之後我就送給龐大將軍。我們是同窗好友,交給他,我就放心了。」
老獄卒長嘆一聲,悲涼地說:「先生,你太仁厚了,害你的正是龐將軍啊!是他嫉恨你的才學,才設計陷害你的啊!」
孫臏一聽老獄卒的話猶如青天霹靂,他把寫好的兵書全部燒燬,並想好了對策。從此,孫臏不吃不喝,瘋瘋傻傻,整日與豬廝混在一起。
老獄卒的老伴知道了,獻計道:「用烏樹葉子浸拌糯米,煮成飯後捏成小糰子,跟豬糞的顏色、形狀差不多,既可瞞過龐涓,又可救孫臏的性命。」
老獄卒在值班時,就把烏米糰子塞給了孫臏。龐涓看到孫臏吃豬糞,這才相信他是真瘋了,就這樣放鬆了對他的看管。
齊國早就聽說孫臏的才名,田忌就派人同老獄卒一起設計救出了孫臏。孫臏來到齊國被拜為軍師,坐在輪椅上指揮打仗。後來,在馬陵道這個地方孫臏打敗魏軍,射殺了龐涓...。
孫臏十分感激那位老獄卒,每到立夏,他就要吃一頓烏樹葉糯米團。人們欽佩孫臏的氣節才華,也在立夏時做烏米飯吃。立夏吃烏米飯的風俗便形成了。據說,吃烏米飯還能祛風敗毒,連蚊蟲也不會叮咬了。
- 關鍵字搜索:
- 古時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