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與痛苦共舞

 2009-07-22 02:0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生活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我們越是希望不去想一些事情,它越是往腦子裡面鑽。要求自己"不緊張",結果卻變成"常緊張";想忘掉失戀的痛苦,但昔日戀人的影子卻總是揮之不去;希望清心寡慾、安心學習,可各種慾望需求和矛盾衝突卻迎面而來,欲罷不能;越是擔心別人關注自己,就越是覺得別人的目光如芒在背;常常用名言警句激勵自己,希望能用堅強的意志克制自己卻沒有效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惡性循環,甚至形成焦慮、恐懼的狀態。

人的意志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緒嗎?心理學者韋格納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首先,被試要口述5分鐘他們的意識流,在報告期間要求他們不要想"白熊",每當他們說到或想到"白熊"時就按鈴(此階段稱為壓制期)。然後,要求他們試著去想白熊,並報告他們的意識流,每當他們說到或想到"白熊"時按鈴(此階段稱為表達期)。另一組被試則先經過表達期,然後經過壓制期。兩組被試的結果會怎樣?

試驗結束後,被試報告說,當告訴他們努力不想時他們更多的想到白熊,尤其是先經歷壓制期的被試比先經歷表達期的被試報告出更多的"白熊"的念頭,他們在隨後的表達期內想到"白熊"的頻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也就是說,最初的壓制產生了一個反彈效應。此後對於情緒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規律。

上述研究表明,人們往往不能總是有效地控制他們的念頭和情緒。情緒情感的發生也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越是想努力控制,有時反而越是對這種情緒或念頭過度注意並產生強化作用。這樣的時候,人的意志並非孔武有力。

誠然,適度的壓抑也是成熟的標誌,是人類文明的需要。但是如果壓抑過度,則會產生心理問題。因此,當我們出現消極情緒、難言的慾望或想法時,首先不要急於消除和控制它。適度的壓抑並不是要把某種慾望、情緒和思想從大腦中徹底消除,而是允許它的存在,承認和接納它,不排斥、不否認、不自責,順其自然,與痛苦共舞,繼續自己該做的事情。

其次,選取建設性的、有益身心和他人利益的方式,來釋放和表達這些想法和情緒。如與某個自己信賴的老師、同學一吐為快;用筆寫下自己的感受,說不定還會發掘出自己的創作才能;試著對別人表達自己真實的願望,而不顧及別人的眼色,試著學會說"不";安排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活動等。

最後,不要做把頭埋進沙堆中的鴕鳥,客觀分析這些想法、情緒產生的原因和癥結,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才是最有效的應付方式。



来源:中國教育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